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乡村教育价值取向是与乡村教育活动关涉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乡村教育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与乡村教育活动有关的矛盾、冲突、关系时秉持的基本价值倾向。从乡村教育存在的角度出发,乡村教育价值取向涉及国家、乡村社会、乡村儿童三类核心主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教育的国家价值取向需要注意人化现代化价值取向、新型城镇化价值取向、国家安全价值取向;乡村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需要着眼社会聚合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乡村教育的育人价值取向需要秉持乡土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取向。通过明晰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系统功能、提升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科学水平、设定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合理限度,有效地发挥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价值选择功能,引领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活是价值选择的生活,社会和谐与人心灵的安宁,有赖于人的价值选择的恰适性。文章选取大学生群体为探讨价值的对象,分析了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冲击下,大学生群体所面一临的价值冲突频仍、价值和谐紊乱、价值怀疑和信仰缺失降低其生活价值、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认为大学生合理价值取向的建立有赖于学校价值教育的完善,而价值内容归序、教育主体与教育制度的价值提升是完善价值教育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读书无用论"、单向度成才及教育主体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危机,促成了教育价值取向建构的现实背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既受客观因素所制约,又受主观因素所影响。教育价值哲学的启蒙、教育价值的实践形成以及校场域的人文化育,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虽然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很多各具不同合理因素的研究,但总体来说,人们的相关观点分歧较大,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或不够辩证,还需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个体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可能发挥的价值或功能和现实的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取向包括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我们应该坚持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的教育价值的和谐统一的根本取向之下,充分开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有益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合理教育需要,以充分实现社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论网络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人类社会实践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与重构.网络社会的虚拟化、一体化、智能化、创新性等特点,呼唤着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民主性、未来性与数字化,这就要求从大众教育、终身教育、创造性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四个方面去重构教育.  相似文献   

6.
“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征 《东方论坛》2009,(6):92-99,105
价值哲学在国外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一世纪80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开始对价值哲学进行广泛研究。中外学者对价值和价值取向概念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看法。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的理解,并没有超出哲学上对价值的理解。在法的价值取向中,比较有意义的是立法价值取向和司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课程实施基本取向与教学设计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现与课程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的视野中,教学设计具有迥然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转型,试图以课程理念发展为背景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型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某种超越和制衡,是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自觉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走势嬗变的一种尝试,我们需要关注教学设计转变.  相似文献   

8.
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价值标准之间相互冲撞,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随之产生,个人失去人生航向,国家、民族冲突此起彼伏。正如杜威所言,生活中一切困惑的境况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我们难以形成关于境况的价值判断,归根到底都是诸善之间的冲突。在这一背景下,确实有必要探究这一问题: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需要宣扬和倡导何种价值观,要怎样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得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在面临抉择的情境时能作出明智的判断,选择正确的道路?现就杜威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予以粗浅的分析,以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功能是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由教育的本质和结构所决定.教育价值就是教育功能对于不同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在人们期望着用教育来干什么时,实际上就对教育目的的内容作出了选择.教育价值的选择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体现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又会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物流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多元、多维、多层次的体系,物流立法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其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价值取向的冲突、经济效益与公平竞争价值取向的冲突和人本价值取向在物流立法中的缺失与偏离等三方面。解决以上冲突要贯彻价值位阶原则、平衡原则和效益最优原则,并从立法内部和立法外部两个方面构建消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差异将教育目的划分为教育理想、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等三类,分别剖析其各不相同的教育利益诉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研究教育目的的根本意义在于坚持和弘扬教育精神,也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及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尖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基本格局与态势的冲突、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的冲突。全球化借助网络技术与语言 ,加剧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 ,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呈全方位态势。这一冲突对中国文化来说 ,既是挑战 ,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 ,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提供了深入分析德育实效性问题的认识方法。学校德育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社会德育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同,相互掣肘,组织关系混乱,是当代我国社会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根源所在。要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必须对学校、社会德育系统进行自主的变革,关键是确定适宜的德育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组织者的职能,建立有良好组织的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价值观虽然得到了有关学科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但还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有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次,三个主体相互影响,但各自的影响力和对其他主体的影响方向是不一样的,其中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对教育价值观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的维度揭示教育价值观的特征,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合理有效的教育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过程中,作为庙会公产资源之一的庙树,在各地都曾被砍伐,以为修缮、营造学堂之用,或筹作学堂运作经费。在不同的地区,砍伐庙树的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同时,砍伐庙树过程中存在弊混谋利的情况,引起了大量的冲突和诉讼,反映出清季推行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与民众及民众团体在传统的习惯、仪式和信仰问题上常发生的对抗。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可增加我们对晚清地方学务运作过程和近代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教育价值为切入点 ,通过对我国民族教育价值主体及其需要的分析 ,说明了民族教育应该具备的价值属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实现民族教育价值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化价值冲突和文化碰撞亟需学校德育做出自身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面对滋生于经济转轨中的市场文化,德育应做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惯性力具有双重性质。德育在对传统的继承中应持革新精神,使继承与革新二者统一。西方文明及其价值体系有代表现代化进程方向的因素,亦有与我国现代化发展相逆的因素。学校德育必须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化文明。无论面对怎样的一种社会文明,学校德育必须做出科学的价值取向并统一于现代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之中。  相似文献   

18.
加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研究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研究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知行统一和教育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化倾向。此类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环境复杂导致多元价值冲突、理论灌输机械化与社会实践脱节及互联网普及催生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对此,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开展多种方式践行活动,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内容的实施、方法的运用等,都离不开发展与创新教育载体.因此,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其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多民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国家一贯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把道德教育作为塑造国家统一意识的基本途径。 2 0世纪 70、80年代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践为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