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发展"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表述存在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历史发展"合力论"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修改和调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批判继承了维柯、斯密、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10):48-51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作了基本界定。无论是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不仅体现为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更体现为作用于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诉求,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最终表现为诉诸实践的效力。从实践性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两重内涵,可以看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和遮蔽,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2):97-10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思想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理想与现实目标的辩证统一。新形势下深刻理解这两个思想的辩证意义,是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范畴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圣祯 《学术交流》2005,2(11):14-17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著作中,他们从利益的经济关系、利益与需要、利益与效用、物质利益的决定作用等多个方面,对利益范畴做了科学论述。并且,在研究利益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错误,确立了利益概念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能动原则、历史性和共时性统一原则及一般和个别统一原则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利益范畴的构成、特性和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探析了利益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5.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国家理性是具有统摄性的概念,是"绝对的神物"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国家理性通过中介环节即等级要素统摄着君王、官僚和市民社会.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实质:黑格尔的政治国家是从概念推演而来的,是作为主观实体性的政治信念;黑格尔为国家理性所做的概念推演,主要目的在于为现实的普鲁士王国寻找哲学根据.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展开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一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21,(1):37-43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与其资本主义观一样,总是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爆炸式进步使得人们不断地重新反思其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关联的新形式和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了他们的科学技术观,揭示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密切关联,并且从存在论角度、政治经济学角度和伦理学与社会批判角度全面地进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二重性批判,并指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后果与历史任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技术异化和打破这种生产方式束缚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文化史观的同时确立了文化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本体通过精神生产、社会意识等理论建构其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实体论向存在论的转换,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既成论向生成论的转换,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文化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4):119-124
20世纪上半叶,柯林武德作为认识论历史哲学代表人物,批判实证主义史学的"如实直书"理想。他反对实证主义史学按照自然科学思维模式理解历史学,认为历史学不需要借助自然科学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在历史知识性质问题上,柯林武德摒弃"同一"论,坚持"差异"论,认为历史学家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在研究过程中普遍运用前提假设。因而,历史认识客观性未必排斥价值判断,主体与客体并非彼此孤立。批判的历史哲学基石由此奠立。在历史解释模式问题上,卡尔·亨佩尔提出覆盖率模型作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共有的解释模式。威廉·德雷在继承柯林武德理论基础上提出"行动合理解释",论证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解释模式的差异。这也彰显了柯林武德对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影响。批判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在这种学术嬗变与争鸣中也"同"、"异"共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受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走向统一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反思法律全球化的重要理论法宝。中国应以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为指导,勇于投入到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法律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努力由法律全球化中的学习者成长为法律全球化中的引领者,担负起法律全球化世界性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诉求。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蒲鲁东以"神圣的历史"代替"世俗的历史"、以"观念的历史"代替"人类的历史"的错误,把倒置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进而把矛盾的解决和二元论的超越诉诸历史本身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所秉持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涵着革命的和批判的结论,这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1):19-25
青年黑格尔派在其所从事的宗教批判中,用"实体""类"以及"唯一者"等意识形态替换了上帝,从而将基督教的宗教历史还原为人类理性的历史,这便使思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在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宗教的过程中逐步地确立了起来。马克思正是对青年黑格尔派主观臆造的"意志形态"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将历史发展的根据还原为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从而建构起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者们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宪法概念演进的历史,大多把揭示所谓"真正"的宪法概念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概念帝国主义教条和概念激进主义教条。而对宪法概念发展历史和宪政制度变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是突破这两个教条,正确认识宪法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美尔将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之中,形成了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由此,西美尔对历史实在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西美尔通过将历史规律归结为康德意义上的自然规律,否定了历史规律的本体论地位,而强调其作为理论预设的认识论价值.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其理解历史的康德模式对于我们走出黑格尔模式、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规律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即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若干研究资料的关注等三个因素.与三者密切相关,并且在上述历史推进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是老一辈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研究.而正是在哲学史研究的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自90年代末以来逐渐凸显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旭红 《浙江学刊》2012,(3):108-115
自由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特征无论在古典自由主义中还是在现代自由主义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个人主义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力量最初主要来自保守主义思想和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家们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反映出社会主义就是在批判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和流派,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是社会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共同所具有的本质特性.“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是社会主义概念进入政治的结果,其诞生同样意味着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和变革.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份值观也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因素和特征——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较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锋芒所指即是作为自由主义核心的个人主义.马恩对个人社会性的揭示体现出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个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独立存在;共同体的自由和发展程度决定个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程度;“自由人联合体”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共同体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对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的批判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中.意识形态问题一直占有重要位置.马尔库什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将其分为"暴露的"意识形态批判和"解放的"意识形态批判,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批判,修正了其非历史的美学化倾向和人类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的一致是国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既定前提.然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上所提出的"对立论"主张,向这种传统立场提出了挑战,它促使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关系重新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分析.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选择的角度是从自然辩证法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其根据是;1、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对立论"的基本理论根据,就是否定自然辩证法.2、因此,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然辩证法是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关键. 本文力求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来看待自然辩证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叙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其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有着共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各有特点,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9,(6):34-39
如果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马克思哲学真理观在改变世界的实践基础上和社会历史视角下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表达,那么,与之有着"费尔巴哈"这一共同论域和历史语境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对作为真理幻象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批判。因此,离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真理观。马克思正是在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示中反证真理的真实性内涵。事实真实和价值真实是意识形态真理性的双重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气质和真理性品格正是因这双重规定而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