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等撰写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书。本书收集了刘国光的《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及刘国光、张曙光合写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两篇专论。前一篇主要是解释《资本论》第二卷有关再生产的篇章;后一篇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重大问题,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都同我们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前夕,1983年2月24日至3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百五十名代表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第二次《资本论》学术讨论会。代表们以《资本论》为主线,联系国内外重大经济问题开展讨论。会议收到论文及资料约四百篇。现将主要学术观点介绍如下: 1、关于社会再生产问题。会议主要讨论了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划分标准和生产资料生产是否优先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炼成同志主编、黄继农、杨浚泉同志等参与编写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已于1990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近年来我们陕西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资本论》教学和科研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本论》研究的若干思考周生贤一、《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中,《资本论》是分析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最系统、最完整的著作。(一)《资本论》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但是,马克思在揭示资*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与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话,误读了晚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本文在重读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股份资本生产方式”向“股份社会主义”“过渡点”系列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后《资本论》时代”生产方式,即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阶级结构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陈征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如一地坚持运用《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文章特别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评价了陈征的经济思想:1.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2.对社会主义地租理论的探索与创新;3.关于《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胡乔木同志在其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区分了马克思在他创立马克思主义以前和以后使用异化概念的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说明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只是“把异化作为表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这个论述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情况完全符合。一、《资本论》中的“异化”是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定现象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使用过异化概念,但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用在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中文版)的翻译、理论传播及其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涛  胡钧 《东南学术》2002,(1):4-15
二十世纪马克思《资本论》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资本论》在中国最早的介绍、宣传与翻译概况,阐述了它的基本内容,并考察了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运用与发展;论述了在新世纪,学习《资本论》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范畴,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这些范畴。这是《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经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少的真理,但是,他对《资本论》中某些范畴和某些原理所作的论断,是值得讨论的。例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必须抛弃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范畴,“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科学地论述了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虽然《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由于任何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特殊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如果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那么,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般理论,就远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界限。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曾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斯大林的这一评论也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我就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问题,谈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12.
<正>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作排斥商品生产的产品经济,并认定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否定了社会主义排斥商品生产的观点,但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之说却延续至今。笔者认为,马克思从未提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命题,他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有关未来社会商品命运问题的论述,被中外经济学界长期误解了,并在社会实践中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现在是必须加以纠正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唐德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劳动力市场理论极为丰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劳动力的买和...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概括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其中包括不少有关生产力的精辟论述。本文想对《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力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生产力是《资本论》中研究生产关系的出发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有的同志说,马克思这里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指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看这种解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第一,把这段话里的“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的总和),就会使这句话变得文理不通、不合逻辑。且马克思紧接着  相似文献   

15.
三月十九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集会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由李培南同志主持,八位同志发了言,汇报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体会,分别题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必赢得青年》、《实现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学习马克思使自己的知识服务于人类》、《马克思主义时间观的发展》、《学习马克思关于对外贸易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论述》、《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的研究和讨论,本刊编辑部于7月13日邀请上海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体会。许多同志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研究工作中的情况作了发言。现请他们写成文字,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同志把运输比拟为经济前进的飞轮,视为经济体的大动脉。这种比拟和说法是生动的,形象的,无疑也是确切的。因为它高度概括了运输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正确认识运输的重要性,尤其是从理论上弄清楚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这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不无意义的。一、运输业是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在马克思主义运输经济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是运输的性质问题。关于运输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在他的伟大理论巨著《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曾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科学论述。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运输业是有别于采掘业、农业和工业的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马克思言简意赅的论述,表明了他对运输业——物质生产部门的显明观点。马克思的科学论断至今仍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为社会主义运输经济学的形成、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和论述。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这一提法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是一致的。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研究的,是抽去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交换经济,即一般商品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论述私有制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创立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进而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