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评化转向,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的描述上,而是非常注重追求建构一整套相应的批评理论,显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努力.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情形也大致可作如是观,但又有特殊性.文学理论走向批评化的结果,难免使文学理论本身学理性弱化,科学性品格降低.这种倾向若发展得严重,形成风气,就会造成文学理论研究浮躁化、泡沫化,难以指望有真正的深化与拓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科反思.同时,加强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界对于文学理论是否终结的争论层出不穷;2003年美国批评界的权威期刊《批评探索》所主办的一次对于理论的未来的研讨会,更是把这种争论推向了白热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功能亟待更新;同时,文本媒介的改变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契机。无论是批评家,还是普通大众,都需要适应新发展的理论的引导来探知新事物,也需要新的理论方法来反观旧事物。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三十年来所形成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所概括的是一种新的文学理论结构体系和新的文学理论观念.它的产生既是整个人类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历史的和逻辑地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新时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过分弱化或遮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偏失.文学及文学理论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领域,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有自己内在的逻辑,但它又植根于社会政治场域,并与社会政治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凝望、相互介入的关系.所以,政治维度理应成为文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却对这一维度进行了弱化、遮蔽,致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新的重大曲折.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文学创作私人化倾向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削弱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理论盲区;造成了文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7.
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不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的影响,作为"文艺学"和"美学"这些特定理论学科的研究者逐渐陷入一种空前的"困境"之中.如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文学理论自身对新出现的文学体裁、文学现象解释能力的弱化,文学理论研究遭到了以"文化研究"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冲击与挑战等.理论"标新"意识的盛行、文本"解构"情绪的张扬以及主体"超我"关怀的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学理论自身的"困境".因此,在当下形势中重构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便成为必然之举.只有在坚持"综合创新"的辩证原则下,探讨文学理论自身的转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大众接受群体的双边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汤黎  李跃平 《天府新论》2014,(1):156-160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界对于文学理论是否终结的争论层出不穷;2003年美国批评界的权威期刊《批评探索》所主办的一次对于理论的未来的研讨会,更是把这种争论推向了白热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功能亟待更新;同时,文本媒介的改变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契机。无论是批评家,还是普通大众,都需要适应新发展的理论的引导来探知新事物,也需要新的理论方法来反观旧事物。  相似文献   

9.
张新煜 《兰州学刊》2008,(5):195-197,163
文学理论发展的现状呈现出远离文学的态势,其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科学化”主张的提出与追求。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或者几位理论家以一己之力即可造成的,应该说,理论的发展史很可能具有一种相应的内在路向。文学理论的初期形态是从文学出发的,但是并不是由文学产生的,这一点于现代理论尤其明显。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通过理论的文学化、文学的理论化以及理论与文学的分离性对立等途径,理论将自己的对象确立为自身,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律,走上独自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发展的现状呈现出远离文学的态势,其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科学化"主张的提出与追求。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几位理论家以一己之力即可造成的,应该说,理论的发展史很可能具有一种相应的内在路向。文学理论的初期形态是从文学出发的,但是并不是由文学产生的,这一点于现代理论尤其明显。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通过理论的文学化、文学的理论化以及理论与文学的分离性对立等途径,理论将自己的对象确立为自身,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律,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和“解构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批评模式,它们在尺度、策略、批评的理论指向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文本展开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批评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批评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并且对其它思潮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英美文学理论教材形成了流派理论史与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两种主要的编写模式,其共同特点是放弃从某一先在预设前提出发的理论演绎,平等交代各家各派学说,重视文学知识生成的特殊性与历史条件,关注理论的阐释功能和师生互动.这体现了西方文学理论知识构建方式和文学理论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理念的变化,对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及教材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南朝齐梁之际出现的《文心雕龙》,是总结前人创作经验,针对当时创作倾向,并汇总历代文学理论成就的一部著作。全书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建立了文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本民族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的发展是巨大的。但这种发展,有时还会遗失一些瑰宝。这使人想到,进化的同时还伴随着退化。诠释  相似文献   

14.
“新批评”和“解构主义”作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批评模式,它们在尺度、策略、批评的理论指向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文本展开阅读,会产生不同的批评效果。而后者作为一种批评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并且对其它思潮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 ,文学理论界围绕着审美问题 ,先后提出了审美反映论、审美价值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等一系列命题 ,这对反拨长期束缚文论界的左的思想 ,纠正以往文论中一些命题的理论缺陷 ,确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时下文论界又有一种倾向 :将文学理论研究美学化 ,并声称这是使文学理论走向学理化的战略转移 ,这似乎又在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基础上 ,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不过这些命题本身却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学当然也应当关注美学问题 ,特别是用审美意识关注和研究文学作品 ,这本身应该是文学 ,特别是文学理论的题中之意。但能否…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理论中,通识、学科、批判理论、跨学科性文化研究等几种不同知识形态,既是文学理论的直接学术语境,也是社会文化语境塑造文学理论的重要中介,因而知识的语境化应该成为观察文学理论的一种必要方式。同时,语境化与普适性同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框架,都受求真意志的推动,但也都有偏离真相的可能,把握二者的平衡方能接近本真。  相似文献   

17.
托尼·本尼特继承和深化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普通民众的日常经验的经验主义传统,提出了彻底社会历史化的文学观.他的文学理论并非一种纯审美的文学理论,而是一种介入社会现实的政治美学和革命批评.本尼特在通俗小说、文化机构和文化政策等领域践行了其文论,他倡导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介入这些领域,策略性地开辟出赢得文化领导权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艺理论家杰拉尔德·格拉夫曾说,现今"决定文学理论的是政治协商,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我国的情况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的无限扩展来替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实践证明,新的文学理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美学这两块基石之上,以获得巨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由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是迄今为止在建构现代化文学理论体系方面最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领域,文学理论的元理论向度与文学理论的文化理论向度对于文学理论的自身构成与自我确立可能是最有意义的.当下的很多文学理论方面的话题无疑都可以被整合进这样的视野中来考察.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的改变--理论在过去所具有的那种透明性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复存在,理论和现实一样处于晦暗不明的含混状态,是文学理论的元理论走向与文化理论走向的共同原因.文学理论元理论走向与文学理论文化理论走向正是现实变化的结果,以及面对变化了的现实所需要做出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对其悖论性审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学理论是建立在个人体悟基础上的认识,与科学的工具认识的重大差异,在于不是求同,而是存异。文学理论的发展只有不断变化的曲线,永远不存在一个终极性结论。只有在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同构意义上讲,文学理论才是不规则、螺旋式地发展。就是说,某一阶段可能是渐变的,在另一阶段可能是突变的。对文学理论发展发生影响的因素,摘其要者有如下几种:1.文学创作原则及文学思潮的变迁、更迭是文学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2.政治话语对文学理论发展的限制与催动;3.哲学为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思维方法和逻辑平台,也是学术殖民的强势话语;4.科学思想对文学理论的双刃效果;5.外来文论话语对本土理论的激活与抢话的双重效应;6.文学活动系统内部的深刻需求;7.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发展的最直接推力之一。影响文学理论发展的诸种因素,是一种有机的系统。其中,文学理论是主变因,即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其它都属客观的催动因,即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它们对文学理论发展,往往在催动的同时,还孕育着衰退和阻扼或消解的因素。所以,对它们之间关系仅仅以常论描述是不够的,而悖论性审视则可以弥补一下单一视野的盲区。悖论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对常论的消解和颠覆,而是使之更全面、更坚实,更具广阔的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