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文化力”是一个用得很多且多少有些混乱的概念,因此有必要从文化力与生产力、经济力、政治力和军事力的比较对它做一番考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文化力乃是改善人同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提升人的潜质的一种能力,它是人类共同体所拥有的一种影响深远的持久力量;文化力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的理性和意志的产物,而是人的心智和情感世界的产物,它由语言、神话和宗教,艺术和道德,科学和哲学三个部分构成;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把各种个别的事物统一起来,赋予形式,上升到一般,同时又强调和维护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秦飞 《东岳论丛》2022,(9):161-167
“让”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让”作为儒家仁礼思想的精神要义,既是礼治的逻辑起点,也是礼治要抵达的至德形态,尤其是“让天下”的思想,可谓孔子内圣外王治国理政思想的一种极致表达。因此,被视为德、礼之主的“让”,既是儒家礼治思想的核心价值、礼乐文化的精神实质,也是儒家义利观的价值底色,对塑造中华文明核心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问题,为当今合作共赢、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中国主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1990年秋季的北京亚运会及亚运会艺术节,着力向全世界展现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一个刻意策划的预示,也是一次精心准备的预演。紧接着,在1990年12月20日,规模空前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在北京拉开了序幕。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1991年1月12日,并得到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显然成了1991年中国大地“民族”与“文化”热潮的先导。 众所周知,京剧是中国的“国剧”,集中华民族的多种文化精粹于一体。“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颇具匠心。由此下手,自然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先着下了有力的一鞭。然而,“国剧”并没有占据国家法定戏剧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也决非局限于京剧。若要涵括中华大地上的民族文化精髓,仅有一个京剧实在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传统的中国京剧艺术急切需要改革更新,否则难以普遍适应当今中国各年龄层民众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娱乐的需求。不过,有必要强调指出,此次“振兴京剧”活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京剧本身,尽管它并不能使传统的京剧艺术一劳永逸地走上振兴之路,但作为一个直接诱因,却引发了全社会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迫切反顾。在1991年的中国,这一点可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要务所在。  相似文献   

5.
梁兰香 《理论界》2006,(6):144-145
无线通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现时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手机短信更是无线通信中的一匹黑马。本文针对手机短信发展迅猛这一现象,探寻手机短信发展迅猛的原因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是一种基于“家”的哲学,而非一种关于“家”的“家哲学”。“家”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从出之处;天地自然,是人类所从出之处。人之知、思既使人走出“家”的浑然一体,成为一种个体性的实存,亦赋予了自己普遍伦理性的存在方式。在离开中回归自己,成为人的存在实现的必然方式。文明作为一种理性的前行运动,必伴之以无明的遮蔽而使人偏离其存在之本真。人类存在的实现,必在其前行的运动中本然地涵具一种回归自身本原的向度。人类灵魂的深处,本原性地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中国哲学强调“知止”,道家讲“远曰反”,儒家讲“不远复”,就是要在“进”“止”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性的张力关系,使人的存在保有其生命整全性的意义。人作为整体性的存在,以原初性的情态方式把握自身及周围的世界。人的实存,原生于“家”,其心之所发,最切近者莫过于“亲亲”。“家”和“亲亲”,构成人各“爱其身”与爱人爱物的普遍性实现之中介或桥梁。由此推扩而“达之天下”,至于“仁民爱物”,其不同层级的普遍化,乃成就为以差异为前提的“通”而赋有“家”的意象和意义。人的自我认同和文明的发展,亦可由此获得其本真性的意义与合理性的根据。中国哲学所遵循的情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左”倾教条主义政治、文化根源析孙凯民(一)“左”倾教条主义的政治根源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并没有按马恩的设想实现。苏俄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基础上,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则以半封建半殖民地为基础。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同封建专制传统具有历史渊源关...  相似文献   

8.
享乐是人生的权利。古往今来,许多人都热切地向往与追求享乐。然而,究竟什么是享乐,人生在世应如何享乐,人们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有金钱美女就是享乐,有的认为吃好穿好就是享乐。诗圣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代枭雄曹操概叹:"对酒当歌,人在几何";大文豪范仲淹则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们对享乐的看法,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究竟如何理解享乐,怎样正确享乐呢?从字面上理解,"享乐"就是从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中获得快乐。人们喜欢享乐,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空白”析     
人们知道,填补历史空白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人物。例如,古代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李时珍写下了《本草纲目》;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们造福于人类,可谓伟大。 “空白”和“伟大”能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四人帮”是心领神会的。只要宣布填补了什么空白,就会有人顶礼膜拜,这可是篡党夺权用得着的妙招。那个诡计多端的张  相似文献   

10.
析“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道的思想体系的主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含义即守静致虚、柔弱不争、少私寡欲、为而不恃。其本质即道法自然。行“无为”则“无不为”,若行“有为”,则“为者败之”。“无为”的思维模式对解决“天理”与“人欲”矛盾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一个终极性意义的导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实行广泛而深刻的经济改革中,人们对“铁饭碗”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议。有主张在改革中破除的;有认为有利有弊宜保不宜破的。为此需要对“铁饭碗”进行剖析和探讨。 一、“铁饭碗”的由来 什么是“铁饭碗”?众说纷坛。概而言之,主要是指劳动管理体制上的统包统配制度。 我们认为“铁饭碗”的产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并不具有必然性,而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新  相似文献   

12.
13.
"奇"是清代实学代表人物王源评点《左传》的关键词,在内容、形式评点中皆有体现。借助《左传》具体文本的评点,通过同类相联、正反对举的反复申述,王源将"奇"之内涵赋予"变""活""正"等多重意义,将传统的奇文观念"美文化",以奇诡、辞达、自然为奇文,使"奇"具备了多重文学批评的功能。身处易代,酷爱兵法,好奇人奇事奇文,一生坎壈,皆为王源尚奇批评生成之根源。对明清八股时文取士的不屑,对清初文坛亦步亦趋效法唐宋八大家的不满,使其《左传》奇文评点具备了不同时俗的意义,浸润了明确的针砭时弊与经世致用的色彩。王源《左传》评点之重"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性特征。对此进行考察,可望为揭橥评点的阐释范式、话语体系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4.
<正>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问题是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也是朱熹理学思想讨论的主要问题。天理与人欲关系讨论的中心是社会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伦理道德与社会物质利益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朱熹天理人欲关系的讨论,以揭示朱熹对社会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社会伦理道德与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积极主张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史中,诗和画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苏东坡看了唐代王维《蓝田烟雨图》之后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最早对诗画关系的评论。此后,宋代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涛。”晁以道在《景正生集》中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凡诗写事景宜近,写意境易远,近者亲切不泛,远则想味不尽。作文作画亦然。”唐代,是我国诗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诗虽渐衰,而画却又是一个高潮。宋代设置的画院,常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范畴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用以分析市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理论出发点。然而,对这一范畴的分析至今仍不够具体和系统化。本文在探讨“经济人”范畴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考察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类型“经济人”的行为个性,对这一范畴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浙“财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中国历史上,关于在“四·一二”反革命叛变中资助蒋介石的江浙“财团”问题,以往尚少论述。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索,以求教于同志们。一、江浙“财团”的由来旧中国号称有四大“财团”,即华北、华  相似文献   

19.
尚颖  来波 《理论界》2005,(2):79-80
目前国内对侵权行为法的研究日益深入,其氛围也日益高涨,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学界对侵权行为概念的认识仍然较为模糊,尚无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就无法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科学地揭示侵权行为的概念,这对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该学科的健康成长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这一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命题,自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之后,便遭到先秦其它各派及后人的批判,认为这是“欺世惑众”之说,是割裂一般和个别的诡辩命题,至今哲学及逻辑界仍对此争论不休。本文将具体分析《白马论》、《白马论》与《名实论》的关系以及“白马非马”中的“非”字等,证明“白马非马”并非诡辩命题,“白马非马”中的“非”不是人们日常所谓的“不是”的含义,而是“不同于”、“不等于”、“有异于”、“区别于”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