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念与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一种阐释悖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扭曲性与无产阶级道德的合法性的矛盾。佩弗通过切割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来为无产阶级道德观念辩护,虽然其得出道德不是虚假的意识形态因此不必被拒斥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尼尔森意图在承认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前提下重新定义意识形态,但其对道德观念的语境主义阐释又滑向了道德相对主义,由而从另一个层面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消解这一"悖论"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认识误区,把握意识形态概念的多层次内涵并重申历史唯物主义内蕴的道德批判之维,另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作出正面辩护,并以历史辩证法呈现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关系演变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2.
自诞生之日起,功利主义就受到了各种批判,其中最普遍的批判是道德批判。伯纳德·威廉斯、约翰·罗尔斯等人从个人视角出发,针对功利主义的不偏不倚性提出批判,主张这种特征导致功利主义无法解释个人视角的道德重要性。但是,从个人视角出发,无法对功利主义做出成功的道德批判。通过评判标准与决策程序这一关键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从个人视角对于功利主义提出的挑战,缓解了功利主义所面对的巨大理论压力,证明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种过于严苛的道德理论,并且功利主义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包容个人视角的道德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从经济对道德的根源性上阐释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并致力于探寻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诚然,道德的发展最终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体系和理论,但道德决不仅仅是作为为经济论证和辩护的工具,为经济服务的手段时才有其存在的意义。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品格,它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真善美的统一。一、过招与真的统一道德是调整人与人…  相似文献   

4.
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是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重要维度。从生产方式出发,马克思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的不公平性展现了其经济公平思想,并从伦理学的角度构建了道德公平体系,提出了道德公平的终极追求——人类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5.
1.道德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性道德观念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也各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关系呢?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6.
转型经济国家的转型期间社会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多元文化与多元制度安排的交织与冲突使社会道德与价值尺度显得异常复杂。法治、责任意识的加强与"人情",特权思想盛行相并存;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与个人主义金钱意识相并存。道德观念的复杂性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道德模式之间相互矛盾与相互渗透的结果。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揭示三种道德尺度经济根源的同时,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道德行为的历史性提升与道德警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无产阶级的道德功利主义、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论述。 1、论无产阶级的道德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原是资产阶级的一种强调个人利益是社会道德的标准和人类行为的基础的伦理学说,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肯定过这种功利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揭露的重大历史作用和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石里克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伦理学从产生背景、基本理论、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石里克的伦理学受到功利主义影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但产生于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伦学反映着各自社会经济关系,因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在同是把快乐论作为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功利主义凸显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石里克强调社会利益主体的快乐;边沁、密尔始终无法圆满解决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而石里克较好地处理了"求快乐"与"利他"的关系;石里克采取的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比功利主义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解读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视角、考问资本主义道德属性和探寻经济正义的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从法律视角出发,提出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法律正义,他没有谴责资本主义不正义,其价值观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利益.另一种则从道德视角出发,主张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道德正义,他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道德批判,而且其正义理论表达了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道德利益.西方马克思主义整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遗产、重构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其研究成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