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城市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城市民生问题.他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强调了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社会制度与社会转型层面分析了城市民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因为;提出了解决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尽管由于主现认识、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城市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但其成功之处仍为我们当前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民生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序开展对烈、军属的优抚关系政权稳固,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成都市人民政府严格遵照中央指示,深入贯彻中央烈、军属优抚政策,积极推进烈、军属优抚工作。物质优待方面,向烈、军属发放优待粮和优待金,农村中实行代耕,城市中鼓励生产就业;精神优待方面,开展褒扬烈士活动和拥军优属活动;烈、军属的子女入学,住房和医疗等问题亦受到政府关注并得以及时解决。基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烈、军属优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有效解决烈、军属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支援了国家建设和抗美援朝运动,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伊始,广大农村,尤其是新解放区的农民封建思想还比较浓厚、政治观念也很淡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宪法推行、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的运动中,对农民进行了长时间的教育动员,基本上达到了对农村社会进行政治整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初尝全国执政之果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按照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总思路,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改造的工作。首先,中国共产党采取民主的方式建立了全国政权,并有效地巩固了这个政权;其次,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竭力改善民生,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成功地塑造和构建起一个健康、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再次,努力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在各种条件成熟之际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中国社会成功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灾害频发,城乡缺医少药,各种地方病流行严重。同期,在全国卫生方针指导下,安徽各地通过扩充与建立防治组织和机构,培训各方力量进行调查摸底,中西医相结合开展治疗工作,进行重点试治并总结治理经验,加强宣传教育,改良风俗习惯等,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各种地方病。这一系列举措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健康;重塑了民众的疾病观,传播了科学的防治观念;展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强化了群众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思想和建国后社会建设内容、发展阶段和经验进行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和苏联的社会建设实践。因划分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学者们对社会建设的内容和经验展开了多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疫情治理关乎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斗争,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形成了健全完善的防疫体制、科学高效的防疫举措、上下联动的防疫网络和群防群治的防疫战线。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防疫贡献及其政治认同获得,对于新时代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为核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共同的政治目标为导向,确保党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强化监督整顿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改进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开展政治建设要以政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腐败现象高危频发,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形成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同时,开启制度建设,编扎不能腐的笼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搭建不想腐的防线.分析该时期腐败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反腐防腐的举措,总结历史经验,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社会问题的界定和分类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变迁性社会问题、越轨性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性社会问题等四类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资料选取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允许私塾存在并对之改造,1951年底该省大多数私塾转变为民办小学,1952年底剩余的少数私塾又大部转为公立小学.随着1953年国家对小学教育的整顿和提倡民办小学,湖北省新成立一些私塾,但数量极少.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方针的重大调整,湖北省一些农村私塾重新开办,呈现勃兴之势.1963年初随着国家整顿私塾政策的实施,到1964年湖北省私塾的勃兴被压制下去.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流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血吸虫病依然猖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江苏高度重视并积极部署防治工作。江苏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1950年开始,到1957年冬季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江苏省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病找到了一条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时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标志着党的历史方位从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处于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相比革命党时期会更高,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完成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高了党员标准,从提高入党条件、规范发展对象、完善发展程序、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以及清除不合格党员等方面确保新党员标准的贯彻落实,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也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员标准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赶考”新挑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批判性和革命性相关论述和局部执政时期自我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向一切侵蚀党的健康的毒瘤和阻碍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顽疾开刀,并把思想淬炼作为强身之举,以坚守初心使命为根本遵循,以“以上率下”为示范之要,以完善党内法规为重要保障,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很重视血吸虫病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江苏省积极部署各项科研工作,在流行病学调查、钉螺、治疗、粪便管理、个人防护和安全用水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运动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十分关注青年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革命与建设新形势,毛泽东对青年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发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指示,引导青年团的工作;重视青年的学习,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关心青年的健康,鼓励青年人加强体育锻炼;鼓励青年人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体现了新时期毛泽东青年工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给东北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灾难.为防治鼠疫,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东北区党和政府建立专业性的鼠疫防治机构和队伍,开展防疫宣传,建立防控机制,开展卫生运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并通过将制度精细化、规范系统化,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等举措,有效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政令不畅、官僚主义突现、分散主义现象严重等问题,为巩固党的领导和推进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更为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当今,我们既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制度建设,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来确保制度优势成功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疫病防控工作开始走上国家化的道路,各级政府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传媒动员、参与动员等强有力的政治动员形式的运用,促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使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疫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就。疾病防控的国家化和制度化、宣传路径的多样化和运动形式的政治化以及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广泛开展的群众运动是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的根本保证。即如王小军在其书中所揭示:政治决定着疫病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