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佛教在中国境内的兴盛,佛教石窟寺和佛教艺术也被北魏统治者所推崇。于是,在大建寺庙的同时,他们又开始大规模开窟造像,龙门石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雕凿的。 北魏开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西山,其中最著名的有宾阳洞、古阳洞、石窟寺和莲花洞等。古阳洞是支持孝文帝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和高级将领为孝文帝雕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集中之地,也是皇室意志以及人们对生活追求的缩影。龙门佛教艺术与当时社会的流行风尚密切相关。北魏龙门石窟气质清秀、风格迥异,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艺术特色和人们的审美情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文化背景和南北人员交流等,对北魏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龙门石窟造像所体现出的审美文化中可以洞察南北绘画美学精神的传导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源于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和犍陀罗艺术时代的孟形龛形式是佛教石窟的基本龛式之一,云冈石窟亦雕刻了大量孟形龛以装饰佛像、菩萨像以及其他佛经故事内容。这些孟形龛形式不仅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更表现了艺术的创新性。通过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表现,我们看到了孟形龛在云冈石窟的多种式样。这不仅使云冈石窟的孟形龛式样更加丰富,加强了孟形龛式在装饰意味上的重要作用,而且使孟形龛装饰佛像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使其成为石窟壁面运用最灵活的造像龛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昙曜五窟作为跨文化时代背景下开凿的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其艺术风格受鲜卑游牧文化、河西文化、中原汉族文化、西域犍陀罗文化的综合影响。昙曜五窟佛教造像之发型样式主要可分为水波纹发、磨光肉髻及丝发三类,是为中国早期官造佛像发式的基本形态。佛像发型样式的“云冈模式”之成形与发展,对诸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古代各地石窟佛教造像的发型样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沃石窟作为北魏义邑窟的典型代表,其造像体现了此期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魏洛阳民间造像所取得的新的艺术成就。其中一号洞窟题记总结了时代造像的一般审美理念,体现了时代宗教美学理念指导下的艺术标准,表现出佛教造像的程式化的审美定式和追求艺术创新的美学要求,揭示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审美过程和美感实现的一般规律。这在洛阳地区北魏石窟造像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雕塑传统早在秦汉时代即已成熟,形成了本土的艺术审美和造型艺术特色,其内在审美和中国绘画相一致,特点为温柔敦厚、内在静谧。中国佛教造像艺术起源于印度,在其传入初期具有明显印度风格,但在演进过程中逐渐与本土艺术风格相融和。云冈石窟造像多用平直刀法,造型雄武,多印度元素;龙门石窟改用圆刀刀法,造型祥和,一派汉风。中国佛教造像的本土化痕迹及其与民族造型艺术的结合可以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清楚看出。  相似文献   

7.
西域式造型特征始终贯穿于莫高窟各期壁画佛教造像艺术中,本文以莫高窟早期三窟壁画中飞天造型为切入点,对其具体特征予以分析研究,推导出西域式造型特征在莫高窟早期三窟佛教造像艺术之一飞天造型中的复杂演变过程,归纳出隶属早期飞天艺术独特的西域式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北朝造像保存最完整和最丰富的石窟寺,其窟龛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壁画内容与技法等充分融合当时各种外来文化艺术因素,对于探讨和研究这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真实例证。同时,也展示出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的多元化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今年66岁的李凤君居住在北京延庆县旧县镇烧窑峪村,在村北头的馒头山上有三窟摩崖造像,是北京市目前发现的北方地区最大的道教龛窟、从1985年开始,李凤君成了馒头山摩崖造像的义务守护者,到今年已经28年了.说起个中缘由,老人提高了嗓门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具有预防维修的单部件一个修理工的可修系统的维修更换策略。假定预防维修能修复如新,而故障维修修复非新。引入单调过程,以系统的故障次数N为更换策略,以系统预防维修的时间间隔T为维修策略,选择最优的(N^*,T^*)使系统经长期运行后单位时间内的期望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Levelt提出的口语“补偿策略类型”为出发点,并参考了Petite提出的相关修改意见,对英汉现场同声传译中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策略运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分析支持了Jones、Petite的观点,即同声传译补偿策略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纠正错误”。事实上,同声传译补偿策略的运用往往是同传译员根据原语输入、译语输出、个人表达需要等具体情况做出的选择,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同传译员对口译质量的时时监控,也反映了同传译员对译语贴切性和关联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会话修正是指交际者纠正任何造成事实或潜在偏离的话语行为.在修正行为发生前,会话修正机制一直处于潜在工作状态,一旦任何偏离进入元语用意识范畴,修正机制即刻启动.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对会话修正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交际者启动修正、执行修正行为的内在机制,并对不同修正形式优先性问题做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众深受传统文化中“和为贵”观念的影响,常通过和解鳃决民事纠纷。而和解合同作为一种传统合同,其旨在终止争执,化干戈为玉帛,我国付之阙如。为满足民众需要,彰显意思自治,衔接实体法与程序法,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将和解合同有名化。  相似文献   

15.
就计算机中硬盘因使用不当及腔体媒体创伤而引起的故障作出分析,并用软件的方法,综合为6例,给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Benoit的形象修复文本理论,讨论了危机传播中如何准备有效的形象修复文本,最后对危机传播中形象修复文本的修辞策略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遗存的晚唐、五代到明清的佛教彩塑为全国之冠.人为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使彩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文章认为,要使彩塑得到全面保护,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山西省有培养彩塑专业人才的最佳环境,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彩塑专业人才的重任.对具体的修复工作,作者认为对于造型的修复,要集中修复局部损伤的形体,保证造型的完整性.对于色彩的修复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与科学家合作,从局部色彩入手,“修旧如旧”,使局部修复的色彩同整体色彩相统一.大面积修复受损伤的彩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会话修补是会话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会话修补的概念,区分了修补和修正两个概念,回顾了Schegloff等人提出的修补模式,对其修补手段做了补充,并对会话修补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指出了出现缓冲区溢出现象所具备的三个条件,提出了四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会话修正是指在听、说以及理解过程中用来处理阻碍的一种机制,是交际中的常见现象。本文以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描述了英语课堂会话中真实的师生话语;依据会话修正机制探究了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堂师生会话的修正现象,旨在捕捉课堂会话的特点,揭示课堂教学中会话修正的结构和作用,从而提高课堂交际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