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埠,是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开放的通商城市.中国古代称“关市”,近代又称“通商口岸”或“通商码头”。中国近代商埠,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约开商埠”,(二)“自开商埠”。中国近代商埠的历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有待于大家去开拓。而准确其概念的定义,当是研究的首要前提。现在史学界流行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2.
晚清开埠通商思想简论刘天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陆续开放了许多可以与外国进行通商的城市,其中有的是根据不平等条约设立的约开口岸,有的是中国政府自行开放的自开商埠。一般来说,通商口岸和商埠的设立,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们对于促进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3.
清季中国政府惩列强之侵略,思有以制之,从戊戌年开始,在其国祚尚存的最后14年里,于既有的通商口岸之外,主动开辟埠头35处。这些埠头当时被称为“自开商埠”,以区别于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条约口岸”。首批奏准自开的有岳州、秦皇岛、三都澳等埠。以该三埠开放为...  相似文献   

4.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商发展自主外贸,这为自开商埠提供通商思想支撑;而农业赋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凸显关税是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推动国用匮绌的清政府下诏开埠通商以保国家财源,这为自开商埠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石。  相似文献   

5.
徐柳凡等依据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写有“应有中国自开”的字样等理由 ,认定 1 90 5年开放的凤凰城、辽阳等东北 1 6处商埠为“自开商埠”。然而 ,这些商埠不仅有“约开商埠”的典型特征 ,即由列强通过逼签不平等条约的形式规定开放 ,而且商埠章程的制订必须与日方“妥商” ,中方在商埠内丧失了大量主权。因此 ,它们当属“约开商埠”。  相似文献   

6.
清末常德自开商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不同于条约口岸的另一种口岸类型。清末“新政”期间 ,自开商埠成批出现 ,常德自开商埠即是其中之一。作为内陆自开商埠 ,它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不仅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 ,而且有利于所在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 ,“自开商埠”思想便已在魏源等人的言论中初露端倪 ,但当时多数国人对此尚难以认同 ,致使魏源等人的主张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找不到知音与同调。《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中外交通益加频繁 ,“商战”呼声高涨 ,思想家郑观应、陈炽等人明确提出“自辟商埠”的主张 ,朝廷为对付边疆危机 ,在“守四境不如守四夷”的传统国防战略的指导下 ,主张将自开商埠政策用于越南等“藩属”国家 ,成为中国自开商埠的前导。甲午战争之后 ,受日本全境对外开放的影响 ,加之偿付赔款需广开财源 ,在朝野上下的极力主张和维新运动的推动下 ,自开商埠终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 ,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8.
自开商埠是透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一个窗口.研究这类商埠,要与中国近代的历史主题--民族运动相对应,以国家和民族特征为基本出发点,把握其开放的背景、布局、发展途径、功能等.具体可分为"综论"、"个案研究"、"行业与功能研究"以及"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比较研究"等几个层面,逐步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9.
租界制度使西方列强开始染指中国的各种制度,本由中国政府才能行使的行政、法律权力在租界则须由外人参与,自开商埠中各种权力由中国官民自己行使。但是租界行政管理制度及立法、司法制度的确立,为华界和其它商埠提供了先进的制度示范作用,而自开商埠在仿效过程中出现了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中国的“自开商埠”张九洲自《南京条约》开始,清政府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相继开放了一大批通商厂’l岸作为外商居住和贸易的地方,这些口岸我们叫“约开商埠”或“约开口岸”;;“约开商埠”是西方资本主义损害中国主权,并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