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行政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结构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研究,学者大多是以企业或公共部门作为研究对象,而鲜有对高校组织的研究。为了对高校行政人员进行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先后对7所高校的550名行政人员进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表明,中国背景下高校行政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由组织忠诚、协助同事、组织参与、工作尽职、自我发展五个维度组成。  相似文献   

2.
“为官不为”是官员个体行政行为与其职位要求不相匹配,游走于法律底线之上和道德标准之下的一种不良政治现象。官员“为官不为”行为孽生于行政责任隐性模块内部结构发育不良,行政责任主体意识、能力、信仰等隐性模块内部结构要素的不健全,还受限于行政责任制度、体制、机制等显性维度的失灵。治理当前基层官员“为官不为”现象,必须进一步强化官员责任认知教育、加强官员理想信念教育、优化行政责任体制机制,建构行政责任隐性模块和显性模块的强内聚弱耦合结构,为“为官有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法定职责 (或职权 ) ,应当履行且有可能履行而消极地不为的行为形式。构成行政不作为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要件 :主体为行政主体 ;主观方面具有过错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负有积极作为的法定义务而消极的不为。行政不作为具有违法性、单方性、法定义务的作为性以及行为方式的消极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它有抽象行政不作为和具体行政不作为、不行使法定职权的行政不作为和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不作为两种基本的组合分类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中“持有”的行为性质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持有"行为的性质归属是刑法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通过对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标准以及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性质的探讨,认为在规范说的立场上看,第三行为的学说与认识没有存在的余地,"持有"只有在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划分中寻找其归属。并进一步认为"持有"违反的是命令规范,属于不作为,持有犯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指出,"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耻辱,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并在多个场合剖析批评"为官不为",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加强责任追究。"为官不为"症结在于干部思想内生动力不足,干部管理监督外在压力不够。贯彻习近平治理"为官不为"思想,重在建立高效化的行政管理机制,健全制度化的惩戒约束机制,完善科学化的绩效考评机制,改进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长效化的思想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作为和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两种基本形式,但二者在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不作为行为性的探讨成为争论的焦点.研究不作为行为性不应当抽象化,脱离具体犯罪构成理论,而应在具体的犯罪构成体系之中进行探讨.必须从行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三方面进行综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不作为犯分为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在考察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时,我们需要联系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来进行研究。对不作为犯其实行行为的认定应当结合其实行行为性、等价性以及其实行行为"着手"来考察,而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着手"应当联系作为义务予以具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已做了很多研究。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二)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三)由行为人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四)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但对通说中的四种情况应如何界定却不尽相同。不论是作为犯罪还是不作为犯罪,只要是犯罪,就毫无例外的构成了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而就不作为犯罪而言,探讨义务来源对刑事立法及刑法的正确适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政府公共支出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和评价是推动政府公共支出由传统的"过程管理"向"结果管理"转变的关键。文章基于不同国家层面、同一国家不同地方政府以及特定公共部门支出效率研究三个维度,对国外近年来公共支出效率测度的经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视角、研究基准和研究工具三个方面对国外公共支出效率经验研究进行了评论,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随着反“四风”的常态化,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出现了 “为官不为”的怪现象。本文从“为官不为”现象的表现入手,深入剖析 “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多层次原因,尝试提出有效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长效机制和系统方案,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