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发展相联系进行阐述。认为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于劳动力总量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这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引起的,而这当中,户籍制度的"人口分割"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在"统筹城乡就业,构建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引导下,对户籍制度进行根本改革。  相似文献   

2.
周丹 《劳动世界》2011,(12):82-83
产业集聚一直是个重要课题,但大多集中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宽广的研究空间,但略显凌乱单薄,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集聚机理和模式及实证方法等方面文献亟需梳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有所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在就业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过度安全和过度灵活并存的格局。如何通过构建"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从理论上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我国目前就业面临的困境,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强技能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存在人才集聚的困境,本文拟以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为两个博弈方,明确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的优劣势,提出"相对优势效应"的概念,鼓励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积极寻求建立"相对优势区域",并进行广泛深入合作,以达到错位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中的优势地位。最后得出,在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方面应有所偏好侧重,与发达地区的人才策略、方式有所区别;在区域外,找准自身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逆向运用人才集聚陷阱,积极寻找"相对优势区域",建立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效应",冲破人才集聚困境。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凸显的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包括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流动性以及政策干预等方面。本文围绕这四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数,并利用该指数测度了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状况,认为体现出如下八大特征: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呈上升趋势;区域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差异显著;劳动力市场回复到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较强;"高技岗难求"与"金饭碗不金"现象并存;政府调控引起劳动力市场供需指数较大波动;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性提高但收入不平衡依然明显;有序流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调节器";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平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为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两大流派,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劳动力转移模型。梳理国外劳动力转移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还可以为解决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金融产业的集聚现象.我国金融体系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金融集聚还不够成熟.本文对我国金融集聚现象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金融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化进步,劳动力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至今,劳动力发展方向逐渐变化,长期形成的稳定劳动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更,劳动力发展专一性在市场发展新形势下出现转移,为劳动力发展拓宽全新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城镇建设发展与市场劳动力分配带来多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现代劳动力迁徙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劳动力市场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结果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概况,分析了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这种状况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集体协商制度以及体制内外的用工和工资形成制度等。论文最后就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的制度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导致正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极大增加,工作任期普遍缩短,劳动力流动率提高,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机会不足,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感极大地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安全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制度和政策调整,来适应不断增强的就业灵活性。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的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