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中周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比如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吉利等。但相对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来说,“中国制造”仍未改变低端廉价产品代名词的整体形象。要改变这一刻板印象,如何塑造品牌、传播品牌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食业和产品的品牌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中国制造的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也是国家形象重新塑造的过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调查中国大学生对墨西哥国民性格、经济、社会问题等墨西哥形象认知,从而了解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墨西哥形象.结果显示:多数中国大学生认为墨西哥人热情、干净、直率、可信赖,对墨西哥经济评价较好,对墨西哥社会评价较为客观.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生对墨西哥较为了解,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3.
网络经济时代中国企业跨国品牌经营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经营”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 ,增加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而进行的、围绕企业及其产品品牌而展开的一系列形象塑造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名牌产品 ,形成名牌企业 ;网络经济的到来 ,对企业品牌经营战略产生了新的影响 ;通过借鉴美国企业品牌经营战略 ,并针对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品牌经营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不同年龄、身份、文化程度、职业的公民心目中,中国在中国崛起、传统文化形象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积极正面形象,但在社会稳定、环保、中国制造、公民形象等方面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形象,反映出中国形象在海外塑造的路径、深度和内容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中国应当加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和内容,完善人才合作培养的规模和深度,增强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功能,提高中国公民素质,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相似文献   

5.
深圳卫视拥有独特的思想解放的前沿优势,拥有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本前沿、技术前沿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毗邻港澳的地缘前沿的优势.深圳卫视应当根据自身的前沿优势,发掘区域内独有的历史、地理、旅游、文化、经济资源,形成反映时代精神和先锋价值追求的"前沿中国"的发展战略;"前沿中国"的战略实现了差异化,有利于生产产异性电视产品,在受众中建立清晰的辨识度,发展品牌形象的建设及营销网络,实现品牌经营.深圳卫视可通过打造特定的品牌节目,以点带面,形成品牌乘数效应,引进影响力和辐射力兼具的品牌主持人,建立前沿企业文化培育高效创新团队和建立产业战略联盟等策略实施"前沿中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品牌联名现象,无论是国内品牌之间还是国内外品牌之间,都不乏许多成功的品牌叙事,通过打造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非常鲜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独特优势。品牌联名:实现品牌双赢或多赢的新手段品牌联名是近年来兴起的市场营销与品牌传播手段,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之间通过合作,联合推出一款新产品、服务或活动,从而提高彼此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并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如华为与徕卡联合生产的手机相机镜头,以及五粮液与极氪汽车等品牌推出的联名酒等等。这些品牌联名的产品不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色,还立足了当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利用品牌联名的方式,使得品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打造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语言形象指语言国际比较中某国语言所彰显的主观认知形象,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精神的符号载体。作为国家形象子系统之一,国家语言形象的内涵、现状、价值、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等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中国语言形象是以汉语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语言的整体形象,是中国形象提升的持久动力源与和平实现手段。中国语言形象构建研究是对汉语国际推广及孔子学院项目的全面统合与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9.
产品设计师对品牌终端视觉形象的策划、建立、建设和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设计师充当品牌设计、风格设计和性能设计等角色。同时,产品设计师对企业品牌终端视觉形象有着视角冲击程度和产品形象等影响。因此,现代企业需要重视产品设计师对品牌终端视觉形象的影响,并从产品设计、产品视角冲击和产品品牌效应等角度建立良好的产品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当代中国外交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形象 ,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 ,一个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基本评价。塑造一国外交形象 ,既指其创新 ,又指其重建。当前 ,塑造中国外交形象 ,尚且在观念、手段、策略等方面多有不足。要塑造良好的中国外交形象 ,既要重视受众内外有别 ,外外有别 ,主次有别 ,更要着重树立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维护和平、务实负责等方面的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电影角色是塑造意识形态、传播国家主流文化价值的重要工具。对1919—2020年中国角色在欧美电影中的形象变迁的分析发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角色的形象并不单一,但中国角色形象的变化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欧美电影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主观臆想转变为客观接纳,从对中国人或恐惧或蔑视的态度转变为局部的肯定。然而在目前欧美的主流电影中,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总体上还是一种抽象符号,缺乏坚实的文化内涵。在方法论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既有客观、高效的优势,也有受制于原始文本材料质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形成模式与培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软肋日益暴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培育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和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自主品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需要给予正确的解释.而培育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更需要抓住关键的抓手和切入点.基于此,论文以自主品牌的基本内涵为分析起点.综合剖析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形成模式和衍生层次,在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指出了培育自主品牌汽车的三类元素,并对它们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品牌定位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被评为20世纪对美国营销界影响最大的理论,定位理论成为营销战略的核心,品牌定位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本文对国内品牌定位理论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做了全面梳理,通过对品牌定位基本内涵、理论演进历程、研究层次、方法论、测评等方面的综合评析,得出中国的品牌定位理论研究仍处于模仿式创新阶段。本文认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国本土化的品牌定位理论,构建适宜中国自主企业品牌定位的理论体系应是学术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与形象意蕴。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级版,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形塑创新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开放中国、幸福中国等国家形象的同时,日益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向世界呈现良好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现时期,要在保持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基础上,从升华中国形象的视角出发,崇尚创新发展,重塑创新中国形象;注重协调发展,建构和谐中国形象;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形象;厚植开放发展,提升开放中国形象;推进共享发展,展现幸福中国形象。可见,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塑造和彰显中国形象提供了战略指引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16.
形象广告和功效广告是广告的两大类型.形象广告采取形象策略,倾向于传达产品的社会文化内涵,塑造品牌个性,提升产品附加值;功效广告采取信息策略,侧重于传达产品的物理属性,宣传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利益。因此,二者在信息内容、表现策略、诉求策略、说服方式以及适用的产品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别冷热法对泰国的直接投资环境做出了总体评价,指出中国企业投资泰国面临着泰国的政治不稳定、泰铢升值、泰国投资法律限制等泰国方面的问题,以及投资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少、投资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等中国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泰国政府应该努力改善其投资环境,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保险机制,同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经济价值、扩大投资规模等途径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消费者心智中品类的代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当前中国品牌正面临着品牌发展的多重机遇,同时也面临国际局势紧张、品牌综合实力不强、国际传播意识不高、缺乏系统的传播体系、不善于用文化包装品牌、营销转化率低等困境。中国品牌应在系统化品牌建设思维的引领下,把握企业家队伍、发展战略、产品品质和视觉包装、产品销售模式、媒介策略等关键因素,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在品牌定位阶段,应确立有号召力的发展战略与愿景,采取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战略。在赋予品牌内涵阶段,应采用一流的产品品质和独特的视觉包装,用中国文化包装品牌,寻找与品牌契合的信任状。在品牌传播阶段,应通过价值共创模式来提升品牌认知和品牌内涵。在产品销售阶段,应选择有竞争力的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企业的产品竞争正逐渐演变为品牌竞争,跨国公司正运用其品牌扩张或战略吞噬着中国市场。文章首先从品牌的概念及其特性展开分析,从理论上厘清品牌的内涵,然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跨国公司品牌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实施办法,最后提出了通过创建国内外知名品牌,来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