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宗博  承前 《劳动世界》2017,(27):61-63
本文从索罗模型出发,通过引入劳动力结构变量,定性分析了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接着利用198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协整模型动态分析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口抚养比的增长速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降低人口抚养比的增长速率会提高人均gdp的增长率,基于此提出了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产业结构,发展"银发产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人口负担减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进行扩展,从人口的生产性提高的角度将人口红利分解为人口负担减轻所追加的额外生产性所带来的数量型红利,人口质量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质量型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配置优化形成的结构型人口红利,利用中国1952年-2009年的长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力供给充沛使得人口负担减轻,高学历劳动力相对增加引起人口质量结构的优化,以及劳动力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引起人口的产业结构配置优化。上述结果提升了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优化对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度达到40%。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出发,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分析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并利用Moore结构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新疆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时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和对比了失业保险相关制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该制度研究中的五个核心指标,利用28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绘制出失业保险相关制度的雷达图,通过分组比较,得到失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该项制度结构的特点及问题,探讨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成都市近年从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效应,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探索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提高城乡就业率的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及研究破解的课题。农村劳动力及转移就业情况青白江区现有劳动年龄段人口25.96万人。其中,农村户籍劳动力15.04万人。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中依旧可以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的现状,首先分析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对人力资本回报的影响,并分析在此影响下如何更好地通过企业薪酬政策的优化来应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会增加企业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及隐性成本,从而降低人力资本回报率。因此,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包容与弹性的薪酬机制,加强薪酬预算与政策评价,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利用率与价值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形成时间短、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城乡与区域不均衡,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偏低等基本特点。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挑战,要加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的良性互动,既要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也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好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要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就近利用大龄劳动力和适度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要把握老龄人口增长机遇,推动"银发"产业发展;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既帮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稳定就业,又促进更多大龄和老龄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创业,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生计;要加快制定促大龄和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郭威 《劳动世界》2016,(13):44-45
根据近十五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统计,辽宁省城镇人口结构主要特征是: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低位、劳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城镇劳动力流失情况并不严重.这些特征为未来辽宁省城镇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为此,既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改变未来人口结构的自然发展趋势,也需要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人力资源红利,改善就业结构等方式应对人口结构对养老金体系在财政与制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密切相关,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于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和就业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率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环境加剧等问题,都制约了劳动力的吸纳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吸纳能力,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村就业容量,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  相似文献   

15.
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我国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了诸多不匹配的现象,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将长期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也是一个长期性和动态性的工作。由于高端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起关键作用,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高端人才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背景下,产生了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1990-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通过抚养比和通径分析,详细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和社会养老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要素、产业结构、医疗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快产业转型和适当延长劳动年龄可以有效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齐延冰 《劳动世界》2017,(17):56-57
本文立足于吉林省人口结构的变动情况,以及吉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进而针对于吉林省人口结构状况,提出人口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价格水平与CPI水平是否协调,反映着居民生活的实际水平。为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与CPI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选取了2005-2014年间的劳动力价格、居民价格指数(CPI)等相关数据,利用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图等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反映,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会引起CPI变化,反之则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稳中承压,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供给质量亟待提升。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力供求深受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及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短期看,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劳动者就业、收入、流动等活动带来负面影响。长期看,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继续下降,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问题仍将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议研究出台应对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劳动参与率下降、保护女性就业和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流动以及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