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占据小说中心地位的是布思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布恩地亚家族的女人们和男人们一道在马贡多这块土地上离群索居,繁衍生息,孤独闯荡,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从家族第一代怕生猪尾巴孩而“不愿发生夫妇关系”的乌苏拉,到第五代生了猪尾巴孩的阿玛兰塔·乌苏拉,马尔克斯塑造了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她们面目各异,个性鲜明,情感强烈;但都浸染着孤独精神。本文就这方面对作品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试作分析。乌苏拉(第…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小镇马贡多从荒芜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图景。马尔克斯在作品中讲述了一个沉浸在孤独中的家族,每个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孤独,使这个家族的历史成为孤独的历史。《百年孤独》不但展现了一个家族的悲歌,也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悲怆,更暗含了整个人类在孤独泥沼中的困顿。  相似文献   

3.
<正> 1982年,瑞典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授奖词中称:“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一名作家,以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获得了不寻常的成功.”①《百年孤独》于1967年出版后,立即引起世界文坛的巨大反响,至目前为止,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销售量达一千万册以上.秘鲁著名作家略萨说:“《百年孤独》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②  相似文献   

4.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外来文明的涌入,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失措,难以适应。在文明与愚昧、道德与罪恶的碰撞中,物质主义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战争暴力扭曲了人格,亲情被同谋代替,爱情坠入乱伦与情欲的污淖。马贡多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打破孤独,走向团结,复活爱心,建立沟通,正是《百年孤独》的题旨要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疾病的角度来重新阅读加西亚&#183;马尔克斯的两篇著名小说《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疾病是这两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包含深刻的文学寓言性,与拉丁美洲国家特殊和沧桑的被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紧紧关联。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外国文学新潮中,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九六七年,“魔幻现实主义之父”、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八二年,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位奠基人、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再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达一千多万册。在我国,《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并对一些作家开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百年孤独》中的那个古老家族里,乌苏娜是一个几乎始终存在的人物。她是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女主人。作为家族母亲的象征,她凭着一双勤劳的手,“照料香蕉和海芋,木薯和山药,南瓜和茄子”,也照料着丈夫和一大群儿子、孙子、重孙子……在一百余年的生涯里,她就是这么不声不响地劳作着,只在马孔多受到危害时才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凯瑟琳·恩肖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的描写,阐述了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描写了四个家庭 :一是杜丽与奥布浪斯基失去爱情的家庭 ;二是安娜与卡列宁从未有过爱情的家庭 ;三是列文与吉提建筑在爱情基础上的幸福家庭 ;四是安娜与渥伦斯基建立在畸形爱情上的“合情”但“不合法”的短暂的“家庭”。作者通过对四个家庭的描写 ,既揭露了俄国社会“谁之罪”的问题 ,又试图回答俄国社会“怎么办”的问题 ,并且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宗法制婚恋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