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族生活为叙事主体,讴歌父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表现蒙古族强悍、奔放的草原文化精神,总体上构成了著名蒙古族作家邓一光小说的话语模式.而从叙事艺术上看,邓一光小说广泛融合中外叙事艺术,在继承与发展民族叙事传统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同时积极展开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通过风景描写与穿插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强化抒情色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采取编年叙事、实行紧张情节与日常生活情节的不断转换与将诗歌引入小说,是邓一光小说继承与弘扬中国民族叙事传统的主要内容.而设置晚辈视角、采用倒叙特别是交错叙述、插入书信体样式,体现了邓一光小说对现代叙事艺术的合理借鉴,并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叙事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性与功能的艺术,小说的描述对象是人与人的生活.人的价值、意义以及人的终极目的,这些人类初始就一直被探索的问题,至今仍被诸多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的种种行动、语言、内心等形象地再现而不懈地探索着,这便使小说具有了哲理的蕴含,充满了理性魅力.作家在描写外在世界、叙述人类行为的同时,更注重全方位地表达自己对人生世态的看法.小说不仅描述人和人的生活,而且能从容地吐纳各种关于生活意义的本体思考,表现作家对存在价值的独特认识.小说理性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情与理的高度融合、艺术形象的思辩色彩、叙议结合的理性抒发是使小说具有理性魅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叙事话语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积极建构是对西方现代化叙事话语的精准解构,解构与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话语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双向互动;在显著特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共建与共享,凸显为依靠人民建设和促进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世界意义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打破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简单等同、极大鼓舞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不断推动了人类社会实现整体文明进步。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历史性地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不仅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正在引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5):139-148
晚清民初为小说写作课程编著的小说作法,系统讲述了源自日本与欧美的现代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因其作为教材的属性而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和强大的执行力,培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并形成了现代小说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小说作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和文体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从人物的存在方式及人物关系等角度研究书信体小说人物的叙事类型.可以发现书信体小说人物具有自造性和他造性的存在特征,由此形成自造性人物和他造性人物.其人物关系体现为多重交流模式.在书信体小说中,人物作者与人物读者之间的交流是反馈式的.通常,每一封有明确指向的发信都会有相应的复信,由此形成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出现的善意误读与恶意曲解会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节建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桂荣  龚宏 《学术交流》2008,(2):163-165
"展示"与"叙述"是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的话语形式.判断一部作品的叙事话语是"展示"还是"叙述",一方面要看作者创作时是否尽量将自己"隐藏"起来.另一方面还要看作者对叙事对象是否进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因为,"展示""属于通过状态、事件的细节性、场景性的表现,并以最有限的叙述者介入为特征的类型",而米兰·昆德拉与中国"新写实"的小说文本恰恰具备了"展示"这种话语类型的文本特征.所以,我们说米兰·昆德拉小说与中国"新写实"小说都是以"展示"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本创作,二者在叙述话语上具有可比性:对叙事对象都进行"隐匿式"的文本叙述和细节性与场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她善于运用时间艺术使然.在她的作品中,时间对于叙事,既是对象,又是手段.她的作品通常取材于美国黑人历史,并通过史实性的陈述与细节描写,构建对时间的叙事,显现出史诗般的恢弘.同时,通过对作为叙事的时间形式的探索,即多变甚至反常的节奏、非线性时序和多角度叙述等技巧的运用,建立极度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虚构的叙事时间.对时间的叙事与作为叙事的时间完美结合造就了莫里森作品中史实与故事辉映的特色,使她登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8.
<正> 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小说品类——京味小说。它是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北京文化热”这一独特的背景下发韧、繁盛并渐致蔚为大观的。其实,“京味小说”并非始于今日,如果追根溯源,老舍的小说当是“京味小说”的滥觞。早在20年代后半,老舍便以他充满北京地域生活风貌的风俗画般的作品,开创出这一独特的文学品类。然而,“京味小说”这一概念的产生,则是在80年代初期了。那时,北京文坛上的一批作家,宗承师法老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一种平等、交流、开放、互动的心态去创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中国新哲学。西方哲学东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化论特征,表现为适应性、自发性、无目的性和渐进性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化则体现了建构论的特质,强调主体性、主动性、目的性和交往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旁观者心态与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求是学刊》2006,33(1):118-121
中国文学史对张爱玲一直有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张爱玲的“冷眼旁观”。她这种貌似清高的创作姿态,给很多读者留下了冷漠薄情的印象。事实上,张爱玲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也正是她的旁观者心态的本质。了解她的旁观者心态的表现与动因对于她的叙事策略研究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创作在人性、历史、哲学等方面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张从容 《学术交流》2004,9(9):140-142
小说的原本形态是通俗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就是通俗小说的历史,并没有雅俗之分。到了近代才出现了高雅小说的支脉,并逐渐居于正宗地位。高雅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区别主要在于小说的功能上,高雅小说凸显认识功能,而通俗小说则强调娱乐功能。二者虽有差别,但又相依而存,相互补充,彼此提携,最终达到俗中有雅,雅中见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中,意西泽仁是比较边缘的一位。在陈思广主编的《阿来研究》第1-9辑中,虽然有文章提到意西泽仁,但是还没见到有关他的专项研究论文,其他学术期刊上研究他的论文也不多,只有王康等人的几篇①。  相似文献   

13.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8,23(6):105-106
余华的小说叙事以其超凡脱俗的先锋叙事完成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裸露与颠覆.小说从虚构入手,以心理现实为基础,构建起了一个荒诞、混乱、陌生的幻觉世界;并以偶然性作为叙事的基本链条,形成其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通过个性化叙事语言,尤其是比喻手法的使用来呈现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感知;而这些叙事特点既来自于作家独特的创作观,也与中西方作家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贾越 《浙江学刊》2001,(1):161-165
现代小说叙事普遍采用了一种"综合"的艺术态度,造型艺术的线条、色彩和光;音乐艺术的音响、旋律和节奏,电影艺术的蒙太奇等等各种艺术的语言手段都渗入到小说的叙事系统之中.小说叙事呈现出兼容、开放态势,"综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已成为当今小说形象构成的特殊的语言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是富有现代开拓精神的作家。与大多数日本作家喜欢在杂志上现炒现卖文本的运作方式不同 ,大江通常要花一二年时间撰写作品并加以精心的润色方才出手。三六义田教授指出 :大江从不写那些所谓“粗制滥造的货色”(Potboilers) ,而是每一作品面世皆有思想哲理或艺术技巧上的新进展。1  评论家们注意到 ,为大江文学带来国际声誉的第一本重要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1 964 )就表现出了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的一种尝试 ,它虽然是基于大江独异的个人体验之上的 ,却完全与日本“私小说”(Shi-shōsetsu)意趣迥异…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之问题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现代化已经成为最高的政策目标,现代化理论不仅不再受到意识形态的排斥,而且成了一个应当向西方社会学学习的中心主题.西方社会学中的现代化理论系指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吴军本文从哲学方法上论证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研究并解决中国现代化的规律系统,即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这三个层次的规律问题,从而把“现代化的一般...  相似文献   

18.
欲望中的历史——90年代中国小说的历史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历史化叙事的主题化。所谓“历史化叙事”,有别于传统文学批评所谓“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文本之外的史实或历史事件为表述对象的;而历史化叙事,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构成中的自我认同的叙事行为·········。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历史化叙事丧失或者放弃了历史小说以现代唯物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和对“历史”的客观性(确定性、整体性)的信念。本文试图指明的是,历史化叙事在9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主题化,是90年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文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展现了在90的年代中国社会全面商品化运动中自我或个性的深刻危机,又构成了一种抵抗商品化的消费主义潮流的文化诗学———在历史化叙事中,“历史”变成了当前现实中深晦而····················不可触及,即商品化不能最后整合的自我的一片永远的风景:自我欲望中的永远的禁地  相似文献   

19.
王卫英 《社科纵横》2005,20(2):162-163
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现她将“第一人称”视角和“多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巧妙结合,使小说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正是张爱玲小说风格化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小说死亡叙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一种巨大的民族危机感,而最能彰显这种危机感的重要题材就是死亡,所以,死亡成为他小说所关注的重要社会人生现象和主题.同时,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小说文本提供了对死亡叙事的独特关照视角,透过这个角度使读者尽可能证悟人生与人性的悲剧性处境和意义,也看到作为作者鲁迅深刻的道德自省与询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