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现在才认识到要解悟《红楼梦》实在不易,我直到评批完这部书,对《红楼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书,对康、雍、乾时代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作者都有极为尖锐的抨击。但《红楼梦》又不是一部政治书,而是文学,是一部文学性、艺术性极高极强的长篇小说,其成就之高,可列于世界文学之冠。  相似文献   

2.
我的博客     
《成才与就业》2009,(21):56-59
2009-11-01——以书会友,以书强身 我今年71岁,身体十分健康,基本不生病,我想这和自己的爱好一写地书是分不开的。从第一次接触地书至今已有5年了,在此期间,我以书法会友,以写地书强身。  相似文献   

3.
滕楠 《社区》2013,(29):9-9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是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用思维接触千变万化的文字,用大脑想象妙趣横生的词句,用心灵去感受诲人不倦的篇章。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让我的成长充满快乐,让我的生活妙趣横生,也使我成长的步伐加大、加快。  相似文献   

4.
汤一介 《社区》2010,(8):6-7
我已八十多岁,以教书为业,读过的书自然不少,大概不会少于几千种吧!值得推荐给青年朋友的书少说也有几百种。现我选出三本推荐给年轻朋友。这三本书对我一生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书,年轻朋友或可一读。  相似文献   

5.
朱敏琰 《社区》2011,(8):56-56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却找不到多少书来看。我那时候看的书很杂,只要找得到,不管哪方面的书我都喜欢看。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图书管理员,或者就算做个业余管理员也好,那样就可以一直有书看了。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机会达到。  相似文献   

6.
冈宁 《社区》2009,(32):12-13
2006年盛夏,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时,我就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再策划一本季老的书。几经琢磨,我发现季老还没有一部完整讲述自己一生经历的书。于是,征得先生同意后,我决定编一部《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  相似文献   

7.
承蒙傅如良教授抬爱,将其《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研究》一书赠我。由于他所讨论的问题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故此我二天之内便读完了这本20余万字的著述。自然,这样快捷的阅读肯定有其不足之处,即很可能失却对阅读对象的准确识读和深刻领悟,但由于该书内容翔实、特点鲜明,因此读过之后自忖多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作者的成功之处,而且觉得不谈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是对友人赠书的一种辜负。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籍对人类是多么重要。非常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我们家真是书的海洋,书柜、抽屉里塞满了书,连厕所、衣柜里也有不少书。我爱读书,爸爸、妈妈都爱读书。闲暇之时,我们很少看电视,玩电脑。一家三口都在客厅里静静地读书,各得其乐。有时,遇到一本好书没有读完,连觉也睡不踏实。于是,我趁爸爸、妈妈熟睡后,偷偷爬起来挑灯夜读。为此,我没有少挨妈妈的批。周末,我经常去社区的托福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妈妈形容我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小书迷。  相似文献   

9.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意义     
王涛 《社区》2008,(23):17-17
为什么要读书?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学知识、学文化。书与文化与知识总是相连的,书是学习的媒介。这一点并没有错。然而,我这儿说的书,和我们现在进行关于书的话题的书,与学知识学文化的书并不是一回事。我说的书,不是那些政治文件、技术手册,也不是那些庸俗低下的粗制滥造的“地摊书”,更不是那些被称之为“谋略”、“智慧”、“商战技能”和“厚黑学”之类的书。  相似文献   

11.
李敬泽 《社区》2014,(20):13-13
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告诉我的是我所不知的而不是我所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不会想象我正与千万人一起读它。那太热闹.而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核心词的角度讨论了《后汉书》中的“我”的早期形式,比较了表示“我”义的这组词的异同,并简单勾勒了其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读书     
莫斯 《社区》2011,(17):6-6
书读完了?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名字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于是翻开了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  相似文献   

14.
徐彦文 《社区》2011,(23):15-15
我习惯坐在窗边的沙发上,或享受春天阳光明媚的味道,或聆听冬天雪花飘落的声音,或任凭月光和灯光洒落于书面,唯有书中的文字在吸引我品味动人的情话。那一刻.我和书之间有一种心灵对话,这便是我的读书乐趣。  相似文献   

15.
执着的追求     
徐长青 《新天地》2011,(11):42-42
我于1975年被村办学校录用为民办教师,从教30多年,令我难忘的是一边教书、一边自学、一边进修的岁月。  相似文献   

16.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品渎了张宝池教授新作《大学教师教学基础》一书,给我一种清新的感觉。看到这个书名就足以使人眼前一亮,在我所渎过的教育教学论著中,尚未见到过类似的书。就其书中的内容来看.更是新沦迭起,令人耳目一新,读后回味无穷,发人深思,过目难忘,使我嗅到了一股教育文化的清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林巨明 《社区》2010,(17):58-58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的书是一本漫画书,这也是我五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给我的礼物。那时候,家贫如洗,生活拮据,玩具、零食,对于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奢侈品,自然不敢祈求。然而,一份意外的礼物.也令我狂喜至极.即使我对书不甚了解,更不明白母亲送书的意图。  相似文献   

18.
那夜书香     
伍弱文 《社区》2014,(26):13-13
一天的奔波,我的确累了。斜靠床沿,想浏览一下书,看着看着,还是睡着了。一会儿醒来,书已掉在了床下,我俯身把书捡起来,再细看这本书,抚摸这本书。看着,看着,对书,对知识,突然心生起感慨:天黑了,开一盏电灯,能照明;迷茫时,我们读书来获得知识,而知识会点亮一盏盏心灯。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0,(1):F0004-F0004
曾几何时,我坐在轮椅上,是自卑的,我感叹过这个世界的残酷。 从出生那天起,就决定了我被剥夺行走的权利,被诊断为,先天性重症肌无力。11岁时,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学路,和书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20.
王晓建 《中华魂》2013,(11):61-62
1961年,我在北京上小学二年级,已有了逛书店的兴趣,父母亲给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了书。那时候我认字还不多,买书的标准是书中要有插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