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声乐是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语言与音乐的紧密结合、综合运用、便构成了“声乐语言”。能否正确而娴熟地运用“声乐语言”,是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否充分展现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关键所在。由于旋律音高与语言音调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所以,专业的声乐教师首先要在深刻理解作品语言内涵的基础上,将两者相通之处发掘出来,同时整理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通过对“声乐语言”的揣摩、体会,能够灵活地将语言和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音乐浸化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使演唱获得更好的效果,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艺术领域,美的感受是存在的,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声乐教学与审美间的纽带,审美教育对学生声乐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声乐作品中的内涵与寓意,提高声乐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歌唱是检验声乐教学的唯一标准和途径.学习声乐技巧,接受严格的声乐训练,最终目的是完美的演唱好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通过演唱,把歌曲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丰富的感情有创造性的展现给观众.用声音技巧来充分体现声乐作品丰富的内涵,感染观众,在观众面前展现一幅美好的音乐画卷.  相似文献   

4.
声东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音乐感觉和文字感觉.从重视技巧的教学升华到重视精神表现的教学,声乐教学才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声乐学生表演的音乐内涵领悟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共性关系。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声乐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注重声乐学生在表演中的美学追求和技术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音乐专业新生的声乐课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声乐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声音概念模糊不清,学习过程中急于求成,所唱作品与实际水平差距过大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音乐类考前生怎样系统学习声乐及如何辅导音乐类考前生声乐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歌唱心理是源于客观存在并在演唱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表演是声乐作品内涵外延表达声乐技巧的结合,演唱者在表演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拥有好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有一种心理素质的内在转换。要想在艺术实践中确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就要掌握心理学对表演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师声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以及具有良好的歌唱审美情趣;能分析、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和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其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与综合音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实际,探讨了声乐教学改革的路子。主要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声音概念的内涵,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因人而异地选择歌唱方法及如何培养学生综合性声乐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是惟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组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 ,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方式之一。声乐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对学生有爱心 ,对音乐保持兴趣 ,投入极大热情的人 ,应是充分理解声乐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容 ,研究先进的发声方法 ,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基础上全身心地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对所教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学习韧性 ,个人艺术气质有充分的了解 ,以便选择歌曲时 ,倾向学生的主观感受 ,获得学生的认同。   1.声乐教学应通过…  相似文献   

11.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其表现力和渲染力是丰富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能否得到音乐家和欣赏者认可并传唱的关键所在。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提高欣赏者审美鉴别力。应从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等方面把握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2.
顾晓晖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85-87,90
本文介绍了歌唱的二度创作与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处理。在歌曲的表演艺术上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作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由歌唱者在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其表现在歌唱的最高层次,最终目标是要将确定静止的声乐作品包含的声乐形象,通过科学的发生方法和技巧,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再创造出具有原作和歌唱者本人所应有风格的音乐形象,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实例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对声乐作品本身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和音乐形式有其独特的"形象"。即对作品情感表现及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与布局。通过举例对声乐专业技能的学习及体会,使其真正的把声音,呼吸,吐字,感情带进歌曲中,达到艺术歌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也即人声的音乐。"仅说"声乐"二字指的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从事声乐表演要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声、歌唱语言和表演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和修养,目的是在演唱时创造性地把声乐作品变为实际音响和形象。  相似文献   

14.
若斯坎·德·普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在作品中将音乐绘词法这一作曲方式进一步发展,对后人的音乐,乃至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试从多角度考察音乐绘词法,并对文艺复兴中期颇具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的声乐作品进行探究,从音乐中描绘性的旋律特点来看其词曲关系的融合,突出其比同时代作曲家所展现出的对于歌词情感内涵创作的特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5.
声乐作品因其能够融音乐与文学为一体,直抒作者胸臆,历来倍受青睐。又因其以人的声音为载体使欣赏者倍感亲切、温暖,从而使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产生满足和愉悦。然而鉴赏声乐作品同样要求具备相关的文化修养,如对作者、作品的了解,对音乐风格的了解。只有将声乐作品置于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准确地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由此而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佩尔格莱西是巴洛克末期的声乐大师,他的声乐作品极具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本文着意发掘佩氏的历史闪光点,通过大师的几部作品,分析的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使人们了解佩氏的音乐,并通过他的音乐管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声乐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声乐教学过程。声乐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动态分析和自我意识调控,排除学生的心理、生理障碍,激发其歌唱动机,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教案及超语言因素,把歌唱发声理论活化为歌唱发声实践,把无声的声乐作品活化为有声的音乐形象,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探索歌唱发声技能和技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演唱处理过程中,它要求演唱者应该拥有足够体力、脑力,以及表现力和想象力;与此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蕴含有比较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并通过表演者的艺术表达,将作品的文化底蕴给予相应的提高、注入新的生机与美感。近年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和文化生活的逐渐,一批古典声乐作品也逐渐成为声乐演唱领域的热点作品,尤其是全国诸多高校音乐院系教学中的常选曲目,声乐作品《断桥遗梦》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思想内容方面,该作品主要演绎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白娘子的爱恨情仇,歌颂白素贞与许仙的凄美爱情。有鉴于此,本文以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文化蕴涵分析及其演唱实践中的艺术处理,阐释其中所蕴涵的音乐情感和演唱技巧的处理方式,以及演员处理声乐作品时的一些特定声乐技巧,以此分析总结出一定的与声乐演唱教学相关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定的与该领域教学有关的理论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歌唱技能技巧、表演能力的过程。学生个性化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原创力是学生个性化的潜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原创力,是对学生个性化潜能地挖掘,是声乐教学地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基本技能技巧地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理解、鉴赏、再创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看,中国优秀声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性特征,表现在作品创作中所运用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音乐中,即:民族特色的语言,民族特色的音乐,运用民族特色歌曲的演唱技能与表现,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