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是文化的映射,汉字与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本文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汉字文化习得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应在文与言的关系中进行.从文言关系角度出发,汉字与拼音文字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文字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汉字与拼音文字对应语言分节点不同;从文字与语言的连接方式看,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差异;从“道”与“器”的关系来看,汉字重“器”更重“道”,而拼音文字重“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字规范的社会性和科学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 ,科学性指的是汉字的自然规律 ,包括它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互相关联的规律和自成系统的规律 ,这种内在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性指的是汉字在使用时受社会制约的人文性 ,语言文字是符号 ,但不是单纯的数理符号 ,它是在人文社会中被全民使用着也改变着的符号。汉字的通行度、社会性分布和人为调整的可能性 ,都是它社会性的反映。科学性与社会性二者是互相制约的 ,而社会对汉字的人为调节 ,无论如何不能违背它自身的规律。文章指出 ,在确立常用字和通用字时 ,统计方法需要更加完善 ,必须考虑通行度问题。在处理规范字表的字际关系时 ,应当考虑采用异体字严格的科学界定 ,重视简繁字的对应。在对字形进行规范时 ,要慎重使用“类推”的原则。文章指出 ,在新形势下修订规范汉字表 ,应当坚持正确的理念 ,把社会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 ,将汉字规范问题置于国家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上来认识和操作。  相似文献   

4.
论汉字构形的整体联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5.
汉字排序,是一个困扰中国人数千年的老大难问题。时至今日,电脑出现,汉字排序已成为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优化汉字排序的研究和实施,是维持汉字文化特性和关系国家科技发达的一项文化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汉字与文化的互证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与文化具有互证关系 ,但二者的互证能量是不同的。本文讨论了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性质、互证能量的大小和在二者互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有过程的。作为东方文化特征之一的“汉字” ,在东亚大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汉字的传入和使用 ,改变了东亚各国无文字的历史 ,使深层次文化交流得以进行 ,并逐渐形成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之一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包括控制汉字数量,用好汉语拼音,规范白话文词语,特别讨论了音素字和语素字,以及它们和词之间的关系,建议正确认识词,用好词,用好词。提出用字位学理论建设汉字.建议尽快制定《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词表,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字表配套。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科学的汉字学应该是对汉字本体即字形的研究.辨证唯物主义系统论的提出与发展,为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在共时历史层而的汉字总体,有自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有自己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汉字的个体字符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汉字构形学为各个历史层而上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层而上汉字构形不同系统的比较服务,为之建立基础的理论与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字要在世界文字学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应摈弃"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把汉字放在和汉语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汉字应有的地位;把文字学当成一门具有独立建设价值的学科来对待;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解决文字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利用西方科学的立论精神,对汉字进行新的研究,以实现现代文字学与我国传统文字学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汉字性质研究中既有西方语言学理论因素,也有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理论因素。受前者影响,汉字性质研究带有一些盲目和争论,呈现出较浓的政治和社会意味;受后者影响,汉字性质研究显得更务实、客观和冷静,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普通语言学理论中对“文字”的定义 ,是以西方语言文字的关系为依据的。西方文字的拼音形式 ,适合西方词形屈折变化的语言 ,文字通过记录口语来表达意义 ,是依附于口语形式的。而汉字的方块表意形式 ,适合汉语形态简单而含义丰富的特点 ,文字直接传达意义 ,独立构成书面语言 ,不依附于口语。中西文字的这种差别 ,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别。因此 ,汉字的文化定义应该表述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而普通语言学也有必要重建文字理论 ,摆脱长期以来狭隘的“语音中心论”。  相似文献   

13.
从汉字尚形表意的特点出发,通过“旗、族”等字的形义分析及其同源词的系联,可以疏理出“族”字本义的由来及意义流变;通过对远古时代礼俗特点的考察,运用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指出“族”字意义的产生与先民的箭矢崇拜有关;进行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礼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使汉字研究呈现一种新的局面,并促进汉文化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孙妍 《学术探索》2014,(12):84-88
文化N级编码理论强调了实物材料的重要性,并将文化理解为一种生成性的叠加过程,这为传统文化的探究提供了重要启示。由于汉字显著的图画象形特质,在揭示传统文化和思维方面有着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优势,从汉字入手,可以体察文化原初的意义,破解后代象征符号的文化基因。本文结合文化N级编码论对“经”与“纬”二字进行了文化阐释,“经”“纬”本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和“横线”,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二者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含义,“纬”的义项在引申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不如“经”,“经书”和“纬书”的历史地位也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揭示这种文化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文焘 《学术界》2007,(5):223-229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汉字教学中遇到的形声字与会意字的争议问题、解释字义过程中是否需要追溯字源的问题、解释字义时唯物与唯心的争议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推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学习、研究和教学方式;教学者更应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继承与发扬的关系;明晰汉字学术研究与实际教学的界限,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汉字的学习者尽快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相似文献   

16.
评《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汉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发表了李敏生先生(下文简作“李”)的文章《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汉字文化》,毫无道理地攻击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语言文字学辨伪集》(下文简作《辨伪集》)。本文是对李文的初步评论。一、歪曲《辨伪集》的内容李说:“《辨伪集》……推行的所谓‘反伪科学斗争’的基本内容是批判‘汉字优越论’。”但是,他没有指出《辨伪集》哪一页有此内容,事实上也无法指出,因为这纯属捏造。该书由40位学者和语文工作者撰写,主要内容是批驳徐德江(下文简作“徐”)冒充教授、研究员、黎锦熙学生、加拿大人和伪造数据等欺骗行…  相似文献   

17.
汉字使用问题上近年两岸一些人士相继提出"识正书简"、"识繁用简"的观点,对汉字简化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但在20世纪前半期,汉字简化却几为政、学各派共识。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峡两岸政治对立,汉字简化之议却同步兴起,不仅国共两党主张,自由知识分子也极表赞同并大声呼吁。惟因国民党内出现异声,加之大陆公布简化方案在前,国民党的简化动议胎死腹中。在自由派与国民党趋于对立的背景下,他们在汉字简化问题上的呼应,更能显示那个时代全民族对待文化的急躁心态。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主要工具,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自源文字;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程中记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其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文化课程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构造、汉字形体的演变和表意、汉字的改革、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与文化、汉字的信息化处理等内容。基于对这些内容的细致分析,挖掘、梳理和列举其间蕴含诸多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汉字文化课程的构建打下必要前提和基础,推进该课程思政建设,使其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展现,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每种文字的产生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汉字也是由甲骨文逐步演化而来,甲骨文与汉字的这种渊源关系已经得到了实物证明与学界广泛认可.通过对汉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历代书法字体的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建议撰修全面反映汉字发展历程的<中国文字演变汇考大典>,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