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马克思哲学遗产在当代俄罗斯的地位与作用/[俄]弗·瓦·米洛诺夫/1·4“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哲学史观”的变迁———读M·A·马斯林主编的《俄国哲学史》(2001)/贾泽林/1·10俄罗斯的选择与俄罗斯哲学使命———世纪之交俄罗斯哲学发展趋势/陈树林/1·17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苗贵山/1·23论马克思的人权批判理论/刘冲/1·29传统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和特征/董世峰/1·34闪烁在城邦文明之上的理性之光———论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社会基础/王国坛/1·39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几点思考/王玉木梁/2·4论价值追求/王伦光/2·…  相似文献   

2.
李岩 《北方论丛》2015,(4):29-33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表达其玄学与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品。从表层看,它是一篇论述音乐的文章,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音乐之体”———艺术的本原;“声无哀乐”———艺术与情感。从深层看,它又是一篇富有极强思辨性的玄学论文,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自我超越。一所谓“音乐之体”的“体”,实质上就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审美客体。《声无哀乐论》从客观存在、生成本原、构成要素、本质属性四个方面论述了音乐之体问题。其中生成本原是音乐之体的核心,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都是由此决定的。与阮籍《乐论》“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的观点相似,嵇康…  相似文献   

4.
哲学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孙正聿(1·22)超越现实的形上之思———论哲学问题的存在论本质………………………………………………胡长栓(1·28)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与当代使命……………………………………………陆杰荣(1·34)两种生产理论:“以人为本”执政兴国理念的基石———重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黄湛(1·42)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贺来(2·80)知识观与现代性———一种基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刊特稿推动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曾绍阳(1.1)哲学研究必须走马克思指出的“两条道路”———访《广义唯物论第一篇:物性论》一书作者朱广启葛恒云(1.9)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从人生哲学到生死哲学郑晓江(2.1)反叙事:重塑过去与消解历史———叙事学研究之二龙迪勇(2.7)伟大的理论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札记曾绍阳(7.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回眸及其历史经验余伯流(7.4)略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黄慕亚(7.10)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曾丽雅(7.14)论…  相似文献   

6.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是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结题成果,也是他继《形上智慧论》、《实践主导论》之后又一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这部著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人的实践角度来理解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自身一般本性的科学”的实践人学观。全书浓缩了作者长期潜心哲学研究的思想智慧,展示了当代学者对我国人学建设的深邃洞察力,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学术含量…  相似文献   

7.
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问题是一个问题丛集。针对其中不同的问题 ,实践哲学形成了许多异质性的理论进路。本文系统清理了先前实践哲学的几条主要进路 ,即观念论进路、伦理学进路、本体化进路、生存论进路、后现代进路。这些进路各有所长 ,但也有共同的缺陷 :忽视了实践的根本特性———“做” ,遗漏了实践的最本己问题———“怎么”。在此意义上 ,它们均是“解释世界”的哲学 ,而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本文进而提出 ,把“做”的问题、“怎么”的问题或“改变世界”的问题提升到形上层面加以研究 ,应是实践哲学的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哲学意义———纪念“两论”问世60周年雍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沦”)问世已经60周年了。在60年后世纪之交的今天,从哲学史和文化史的高度来认识“两论”的当代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喜读《精神文明建设哲学论丛》张磊《精神文明建设哲学论丛》是一套优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值得肯定和称道。这套“丛书”共分七册,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精神文明建设主体论》、《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法学、哲学、政治】曹云华,朱幼恩论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1)骆莉,袁术林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南海问题初探(1)郭宗杰一体立法与分别规制———论中国反行政性垄断之立法体例(1)黄志勇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1)周聿峨,刘建林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东南亚华人结构性权力(2)陈奕平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间的互动及其影响———以美国国会“台湾小组”为例的分析(2)盛永彬《国家赔偿法》违宪条款质疑(2)李静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2)朱羿琨,陈楚钟集团诉讼与系统性偏袒之矫正———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案的博弈分析(3)李健男论国…  相似文献   

11.
孙兵 《东岳论丛》2012,33(5):91-95
作为基督教哲学古典、现代哲学的代表,士林哲学与新士林哲学一以贯之于对形而上学的建立与回护.士林哲学形上学分为“知识论”、“本体论”、“因论”三部分,由“万物之有”的实在性,论证“绝对之有”的实在性.新士林哲学的代表罗光哲学,则在传统形上学基础上,以“存有”为路径,进一步打通了个体与至上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数)新年献辞1·扉页·“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系列笔谈·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杨楹1·5理解马克思与文本类型置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文本学方法之一何怀远1·13论马克思实践原则的存在论意义陈立新8·34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吴育林8·41马克思哲学解读模式多样性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胡大平10·5如何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刘日明10·11·“学术发展与问题综合·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朱寿桐2·5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张保生2·10对人文社科现行学术评价系统的确认与辩护王宁3·5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肇端于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先秦时期,既是中国哲学或哲学史的中心论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魏晋“言意之辨”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既是对两汉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石———“言尽意”论和“象尽意”论———及其经典诠释方法的解构和颠覆,同时也是对先秦时期“言意之辨”的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不是玄学家发现的“新眼光”,也不是玄学家用于本体论哲学体系建构的“新方法”。“言意之辨”在魏晋时期的重新兴起,以“言(象)外之意”的发现和“言(象)不尽意论”的重新提出为滥觞,不是“言意之辨盖起于识鉴”,而是人物“识鉴”有赖于“言意之辨”,而这恰恰也正是魏晋“言意之辨”的实质、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此大环境下哲学也面临新的课题。基于此,本刊刊发“哲学与全球化”为栏目的5篇文章,这是2006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日本哲学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承办的题为“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西问题与视点出发”的中日哲学论坛上的交流论文。这组文章分别从“全球化的‘哲学’意义”、“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论课题”、“全球化与共生思想”、“全球化与哲学的可能性”、“实践、文化与全球化———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共产党宣言》”等不同角度,探讨全球化与哲学的关系。开首篇为鹿島教授关于全球化对哲学的影响以及哲学的自我反省两个方面的论述,认为既要使哲学成为大众的哲学,也要从“哲学”的原本意义出发拓宽其内涵。这组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侧重点不同,对哲学教学与理论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普遍的哲学概念 ,关于“是”的理论———“是论”所表述的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 ,是纯粹理性自身的展现。作者不赞成将“Being”译作“存在” ,而以“是”作为Being的译名去阐述西方哲学 ,并说明了“是”这个哲学概念由系词“是”演化而来的过程。海德格尔哲学同样谈论“是”的问题 ,但反对将“是”当做一个逻辑范畴 ,认为一切哲学中最深层的问题是通过对“本是”生存状态的分析而追寻“是”的意义 ,从而在哲学方向、方法及哲学形态上与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传统哲学存在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1923年的“科学与立学论战”中,张君劢走上建立儒化生命哲学之途。他精心建构了一个以“心为实在”为逻辑起点,以“自由意志”论为核心,以提倡复归宋明理学的“内生活之修养”为归宿的“新玄学”体系,由此而成为与梁漱溟齐名的中国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论创建儒化生命哲学之先后,当推梁漱溟为开山;但论对柏格森生命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之把握,从而更巧妙地使之儒学化方面,则张君励远胜过梁漱溟,因此其思想体系更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时下学术界对梁漱仅、熊十力、冯友兰等新儒家的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张君励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定义及其三种具体哲学形态,可以看出,其中只有“实体论”这种形态是中国哲学所不具有的。因此,哲学有其普遍性。解决中国哲学史之“合法性”与“危机”问题,应坚持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这一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程波 《船山学刊》2013,(1):39-46
在技术时代下,人与时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人面临着沦为时间之奴隶的危险。、明末大儒王船山,对时间有深入的思考。本文试从天道论与人道论两方面述论船山哲学之时间观,指出其“时间由气化而起”、循环不已、“备三际”、由“克念”把握时间、流通之时间等观点。而后通过比较哲学与文化的方法,归结出:儒家哲学对时间之重视(“时间人”),而船山则予以明确的揭示与强调,有功于儒家哲学与文化之自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