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公报》的《妇女与家庭》副刊,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天津存在了5年,向人们展示了天津都市文化的某些面向,表现出“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编者和作者利用这一虚拟空间,塑造女性主体性形象,影响读者乃至更多都市人生活的特性。女性都市文化的出现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复杂,既有现代对传统的改变,也有传统与现代的抗争。天津女性都市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张力则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方面都市化程度较高,市民们的观念和行为更具开放性,容易接纳新事物;另一方面现象和符号背后的社会性别制度却仍然具有矛盾、商媾的实质。《妇女家庭》很好地呈现了20世纪20、30年代天津的女性都市文化。该副刊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积极地加入到性别关系的构建中,在批判传统两性关系的同时,倡导建立新的性别关系和文化。这一切,不仅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女性都市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而且也或多或少地表明男性的性别观念在影响女性以及受女性影响的多种情况下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刘士林 《学术界》2007,4(1):255-261
都市文化研究是在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中,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物不重人”问题,是相关研究过渡到都市社会学、都市文化学、都市美学、都市传播等领域的原因。中国当下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重政治-经济层面而轻社会-文化层面直接相关。都市文化研究本身肇始于全球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并随着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而明确了研究对象与应用范围。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文化研究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各种城市社会与文化问题,提升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文明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的腾飞中,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都市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繁荣的标志,关注都市研究都市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努力从事都市文化的研究。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心主办了“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对于都市文化、都市文学展开了研讨。本组稿件有不同的视角:《论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实》研究分析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特点,并关注上海城市规划的现实与未来。《文学文化讲座与北京都市文化品格》关注近些年来北京的文化文…  相似文献   

4.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都市文化建设是自从城市产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城市本身的建设发展而发展着,但在中国当代文化环境中,这个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凸现了出来。这不是说80年代以前不存在都市文化,而是说此前无论是行政机构还是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都市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就拿文艺作品对都市社会的表现来看,首先是数量就少得可怜。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话剧《龙须沟》、电影《今天我休息》,60年代的电影《女理发师》、话剧《千万不要忘记》等,可算是这方面题材的代表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这个时代都市文化的主要演变趋…  相似文献   

5.
都市化进程业已成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而都市空间成为都市化进程的载体和表象,都市空间的形象化表征、都市空间生产的结构性与解构性,不仅意味着对都市化进程中文化、经济、科技地位及其价值关系的重新定位,也在凸显文化价值属性的基础上昭示了新的美学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肖朝利 《兰州学刊》2003,(4):198-198,201
曾经壁垒森严的国内传媒产业在一夜春风过后 ,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 ,尤其纸媒体 ,就象是雨后春笋 ,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兰州也不例外。从 1997年开始 ,兰州报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容期 ,逐利而来的投资商以及不甘寂寞的老牌机关报、党报迅速催生的数家纸媒新贵 ,争相切割兰州报业这块蛋糕 ,原本相对平静的金城报业市场一时烽烟四起。 1997年 ,《兰州晨报》正式亮相金城 ,1999年《西部商报》问世 ,2 0 0 0年《都市天地报》诞生 ,2 0 0 2年《科技鑫报》又异军突起 ,再加上此前半死不活的《甘肃青年报》、《甘肃经济日报》等 ,目前至…  相似文献   

7.
欧美国家大都市的郊区化进程导致了中心城区的衰落和破败,文化策略的实施复兴了这些灰色区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造就了诸多都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神话.文化策略在刺激经济发展、都市扩张的同时,也导致了这些资本主义都市中心城区功能的单一化,其居住、生产等功能弱化,消费、娱乐等功能不断强化,中心城区逐渐沦为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集聚的地方,导致了公共空间私有化、投资浪费、都市精神沦落等问题.伴随着郊区化现象的出现,中国大都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也进行了重组,文化策略再次在旧城改造中崭露头角,中心区功能单一化趋势也毫不例外地出现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导致了市民日常生活空间被侵占、都市文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风俗文化的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挖掘汉代都市赋的文化内涵。从《两都赋》、《二京赋》等对汉代长安和洛阳风俗,《南都赋》对汉代南阳风俗,《蜀都赋》对汉代成都风俗的反映以及汉代都市赋中的地方神话传说成分来看,汉代都市赋具有深厚的地域风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都市文化”学科自足性和合法性的确立需要一系列能说明和阐释其自身性质、特征、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范畴的提炼与厘定。同时,因为它的跨学科、跨文化性质,如何确定其相关学科的范围,或者说如何处理它的学科相关性问题,避免其沦为没有边界的学术跑马场,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都市文化:为何不是城市文化?“都市文化”的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其直接的背景无疑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社会与文化的急剧转型。在此过程中,城市作为经济文化活动制高点的地位与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当代中…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文化与文学领域中都市怀旧情绪蔓延。在这种思潮中,天津与北京、上海尤其被视为一种都市现代性的象征符号。不过,作为呈现对象的大都市京、津、沪,其现代性的呈现过程或方式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北平"多"复活"在小说、散文中,如《狼烟北平》等;"上海滩"则多重现在影视里,如《上海滩》等;而"天津卫"则更多的是在史料中被还原出来,主要集中于《天津文史丛刊》等刊物。现在,随着都市现代性课题研究的深入,人们在"镜  相似文献   

11.
孙占国同志长期从事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 ,理论造诣很深。最近出版的《思想的魅力》一书 ,收进了他在新时期以来发表的论文 5 0篇 ,分为《观念篇》、《理论篇》和《文化篇》三部分 ,4 2万多字。这是他从事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 ,全书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诸多领域。选文中有他在全国哲学学科有过争议的论文 ,如《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也有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论文 ,如《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严肃文艺》。文章中有的阐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有的探讨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术问题 ;也有的对党…  相似文献   

12.
曾军 《人文杂志》2006,(2):99-103
在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有两个基本的范式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人文主义范式,一个是科学主义范式。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时,都市文化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未与之同步展开,对之作出积极回应的是来自文学艺术和人文学术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范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带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日渐成形,都市文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刺激了都市文化研究科学主义范式的兴起。但是,这两大范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1998年6月19日,作为上海社联成立4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由《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社联新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档案馆、《解放日报》社和《学术月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会议对上海文化、都市文化、海派文化各自的内涵、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媒体存在,在以胡适为精神领袖的新派文人的运作之下,它以激进的改革思想与平和的说理态度,以语言、诗歌和戏剧的变革为突破口,最终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胡适与《新青年》营造了一个传统文化现代言说的时代氛围,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现代知识界主观“误读”西方的先河,由此而造成的历史弊端,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都市民俗特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都市的建设有着久远的历史。至少在商周时即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后,社会变迁,沧海桑田,各类都市遍布域中。从古代的帝王都市、商业都市,至近现代的工业都市、文化都市、旅游都市等,可谓林林总总,色彩纷呈。随着都市的形成与发展,都市民俗应运而生。《周礼·考工记》及汉唐以来的记述都市民俗的历史文献,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历代都城文化加以考  相似文献   

16.
暮色中的工厂:都市化进程中的审美景观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人文杂志》2007,7(2):89-9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正在被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取代。在都市化进程中,作为传统城市化进程主要实践方式的现代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被当代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都市经济要素所替代。在都市化进程中,现代工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现实命运:一是边缘化,现代工业作为人类生活支柱的朝阳时代正在成为历史;二是景观化,是指工业生产空间同自己固有的“生产内容”与有限的“实用目的”剥离,在都市化进程中通过文化创意等审美生产程序使自身再生产为新的都市景观。正是在大都市的财富、人口与剩余时间的基础上,占据着庞大都市空间的废弃厂房才能现实地完成新生的历程,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商业流通、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的重要空间。如果说,前者可以用“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作隐喻,那么后者则是“暮色中的工厂成了都市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运作方式王南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既相对独立而又相关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绝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而必然同时是政治、文化运作方式的转变。对于政治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注意力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外延伴随时代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在文化创意现象及其宣传营销方面的作用与运作模式也日益受关注。本文从注意力经济的基本禀赋特征、网络结构环境下结构洞对于注意力集结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江南style》为案例分析注意力的集结在文化创意现象中的作用,探索网络环境下注意力经济营销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发展——以浙江宋城集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宋城集团为例,探讨其充分利用、挖掘杭州的南宋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都市休闲文化资源,推动杭州创意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据此提出完善地方文化资源与创意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南都市文化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江南都市文化,主要可从两方面界定:首先,从历史传统上讲,它是以古代江南地区特有的城市空间为地理—人文背景而创造出的一种高度发达、独具个性的都市文化模式,与古代中国其他区域的城市文化在内在结构、表现形态、精神生产与消费方式等方面判然有别。其次,在当代都市化进程影响下,以上海为首位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初步形成“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同时,也使本地区固有的文化传统逐渐演化、发育出其当代形态。当代江南都市文化,既赓续着自身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深刻地融入到当代世界之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单元,为江南都市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