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人们摆脱“文化热”退潮后面临的困惑,力求超越传统主义和反传统主义的两极思维模式,重新以科学态度和理性意识审视传统文化的时候,朱贻庭同志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出版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传统伦理、反思传统文化的新范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以下简称《伦理史》)是以张岱年、朱贻庭为代表的研究集体的精心之作,潜心多年,数易其稿,成于“文化讨论”的高潮期。作为负责的学者,他们认真吸取前几年“文化讨论”所提供的学术营养,贯彻“既反对颂古、也反对盲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努力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与逻辑、政治分析与理论分析、反思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及学说思潮,而且在传统道德变革轨迹的清理和价值评判上,都有深解和创造性发掘,为近年来同类论著所少见,它昭示了中国传统伦理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伦理”的口号首先由德国神学家孔汉思于1990年在《全球责任》一书里提出 1,在国内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 ,“普遍伦理”与“全球伦理”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 :“普遍伦理”指伦理规则的普遍性 ,“全球伦理”则指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但是 ,对于“全球伦理”的提倡者孔汉思而言 ,“全球伦理”绝不等同于“普遍伦理”。他在最近出版的关于全球伦理的新书《为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全球伦理》中 ,明确地指出 ,以为全球伦理是没有宗教的伦理 ,那是“对全球伦理计划的根本的误解”。他说 ,自启蒙运动以来 ,“要伦理 ,不要宗教…  相似文献   

3.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伦理是近些年来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构建全球伦理需要从不甩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对于“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极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 ,而“地球村”里的纠葛、摩擦、冲突和战争频仍不断 ,人类所面对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等也日趋严峻。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 ,一些宗教界、学界和政界的人士提出了建构“全球伦理”( global ethics)的倡议 ,并提供了一些全球伦理的“模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德国神学家、图宾根大学教授孔汉思 ( HansKung)等人起草 ,在 1 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指出 :“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的危机 :一场发生在全球经济、全球生态和…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文化作为中国伦理文化的中心 ,在其产生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之前 ,它的中心地位不断受到挑战。进入 2 0世纪之后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儒家伦理文化一直处在远离中心的地位 ,其今后的走向还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谜。非儒和反儒伦理文化 ,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 ,在中国伦理文化中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化。我们在研究传统伦理文化时应力戒将儒家伦理文化和传统伦理文化等同 ,坚持中心与边缘整体化透视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诗经》诞生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奠基时期,蕴含着中华伦理精神的初始基因,如“崇尚道德、温润如玉”的修身伦理,“孝弟为本、友爱和谐”的家国伦理,“尊敬自然、师法自然、仁及草木”的山水情怀。《诗经》的伦理意蕴经历了西周礼乐文明、孔子诗学理念、毛诗一派的诗教观念、朱熹的理学诗经学体系等阶段的扩充。今天,《诗经》的伦理意蕴对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国之德”具有重要启发,应促进德育与美育相结合,以情感为抓手培育人、塑造人,发扬“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9.
耿传明  秦彬 《东岳论丛》2012,33(6):34-38
家庭本位的传统德性伦理文化与个人本位的“现代性”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但前者能在现代社会存在必有其合法性依据,它经历了被压抑、文化突围到跨语境接受的过程,显示了德性伦理的个人选择性和民众文化心理的稳定性特点.“现代性”的理性主叉法则不足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德性伦理,因此促进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转型、重建就成为现代性文化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意.京剧《四郎探母》现代接受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转型的很好范式.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与西周文化的紧密关联已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在一般的儒家伦理研究中,我们很少去关注它跟周部族拓荒时代的关联。儒家伦理如何受到周部族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中可以认识到。尤其是《豳风》,《豳风》反映了周族先贤在豳地的经历、生活和文化,儒家伦理受《豳风》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伐柯》这首诗上;此外,《大雅》的《公刘》、《绵》等诗篇对儒家的政治伦理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诗经》的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伦理确实受到了周族先贤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葛兆光 《学术界》2003,(4):38-50
文化史与文明史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从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中 ,我们获得的启发是 ,文明史研究的主要是文明观念———包括道德伦理、规则常识的建构过程 ,象征着民族的同一化趋向 ,而文化则相反 ,表现了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以宋代中国的历史为例 ,起始的“一道德 ,同风俗”建构起来的“文明” ,才是现在我们说的“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由西南交通大学肖平、骆玲和省社科联唐永进承担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西部企业文化战略与经济伦理建设实征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经济与伦理整合》(专著 ) ,已于 2 0 0 1年 1 2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2 1万字 ,6章。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是新经济的时代。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人们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 ,人们在欢呼新经济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 ,也为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人文精神的沦落而感到失落。一些企业急功近利 ,违背伦理精神 ,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不惜以牺牲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河北学刊》2004,24(4):79-83
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形态是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 ,派生出了“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和”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经济文化形态则是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 ,演绎出了“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进程看 ,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 ,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 ,把对个人利益动力的驱使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 ,才会使社会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所以 ,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 ,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崇恶制度伦理的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家变》:社会转型阶段人伦关系异化的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富云 《中州学刊》2007,(3):222-225
《家变》是台湾现代派作家王文兴的代表作,反映了台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农业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家变》中的家庭变故,是通过范晔的心理历程来反映的。家庭变故,主要源于经济原因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冲击。小说反映了以作者为代表的西化分子的文化伦理观念和社会“新的变动”。对于行进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文化主体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道德精神之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影响到文化思考的方方面面 ,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普遍伦理”、“全球伦理”之成为当前哲学界所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一种独立的“普遍伦理”,或者说一种对不同族群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伦理系统是否存在 ,这关涉到对本土化传统道德乃至对伦理道德本性的理解问题。就中国传统道德来说 ,它便关涉到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主流的儒家道德精神是否具有现代价值的问题。与此相联系 ,我们注意到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的儒学讨论中 ,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即儒家道德以家族血缘关系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无论在《老子》、《庄子》等历史“文本”中.还是在与儒家伦理的相糅互补历程中.道家伦理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以及对土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人格范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道家伦理虽具有非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但也存在有值得“扬弃”的合理成分.而正是在其“合理成分”中含有“古今共理”的东西,可以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当代中国的伦理建设、也应对道家伦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道家伦理以”无为”原则为核心,展开为三个方面:“道常无为”和人性“素朴”的道德观、人性论;“轻物重生”、崇尚“精神自由”的人生哲理;“与时俱化”又“不与物迁”的人格范式和“柔弱谦下”、“功成身退”的为人之德和处世艺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经济伦理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文 《河北学刊》2001,21(3):28-31
经济全球化同样意味着伦理的全球化。中国加入 WTO并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对全球伦理的认同和承诺。这种全球伦理以契约伦理为典型特征 ,因而对以德性伦理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构成了冲击和挑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基础带来的变革 ,2 1世纪的中国经济伦理必须以契约伦理为基础 ,进而吸收儒家德性伦理的合理方面。在中国经济伦理重建的过程中 ,企业界、政府界和学术界都应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汤一介在《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一文中认为,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对造就中国现代企业家是否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伦理文化研究的新拓展──《中国异端伦理文化》评介傅盛安儒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上,以历代统治阶级权力支持为基础,始终占居着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地位,为封建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正统伦理思想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