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八八三年上海金融风潮——洋务运动专题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恰恰一百年前,上海社会发生一次严重的金融风潮,造成一般企业的恐慌。1883年初,上海南北市有钱庄七十八家,到了年终只剩下十家。“上海百货无不跌价三五成,统市存银照常不过十分一二。”这一年年底,著名的企业家徐润、胡光墉相继破产,郑观应和唐廷枢受巨大损失;来历不详的巨家“刘云记、金蕴青皆相继坏事,其余商号店铺,接踵倾倒,不知凡几,诚属非常之祸”。这一次经济打击不仅是上海商业史上的大事,也是洋务运动企业史上的大事。影响所及,不但削弱可能与洋商竞争的华商资力,而且使在洋务运动之下发展的“官督商办”制度改变形态,使企业精神较高、技术知识较多的商人对洋务企业失去信心,而官督商办也就成为“第一代官僚资本”的工具。从整个中国近代史说来,1883年上海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是极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能提出“学洋务”的原因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家庭教育和湘文化的熏陶,尊崇“经世致用”等文化心理上分析,将有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做出“学洋务”选择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最早的洋务派,但其洋务思想前后并不一致。他初入官场时恪守“夷夏大防”;60年代一改初衷,积极主张“师夷长技”,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忱;然而70年代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又被舆论斥为“汉奸”、“卖国贼”。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前后变化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面对变局时的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办洋务的实践和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一生的后三十年是同创办洋务企业密切相联的。自督闽创办福州船政局始,先后创办多家近代企业,其创办洋务企业的目的是自强御侮。在创办洋务企业的实践中,主张学习西方,是不使列强“挟其长以傲我”;要“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用”;要立足于自立更生;要不丢弃自己固有的长处等思想于今天有些仍然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外交官。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认识是其外交思想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超越“华夷界限”,向西方学习;主张“主和外交”与“诚信外交”。他外交思想的本质并非卖国投降,而是有非常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从“清流派”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新贵”,是洋务运动后期最著名的实践家和理论家。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洋务思想的历史考察,并结合与同时代人的思想比较,探析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形成、成因、特点与性质;重评《劝学篇》;最后,再以张氏的洋务道路为例,说明儒家思想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洋务派大官僚。他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狂热地鼓吹和推行洋奴哲学,对洋人、洋货、洋技术顶礼膜拜,赞不绝口。什么洋人“确有阅历”、“学精名著”呀;什么洋货“穷极精巧”,洋法“极真精美”,中国“岂敢谓遽造精微”呀,等等。他办实业,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洋务”,“购器雇匠,悉资外洋”。张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定性分析金融中介与中小企业债务契约的特征,运用一个简单模型,在中小企业隐瞒信息的特殊偏好、运营绩效对企业主个人特征等无形资产过分依赖等契约特征条件下,定量研究中小企业与金融中介在债务融资中的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破产清算价值和清算概率密切相关,二者又取决于契约特征:运营绩效对企业主个人特征依赖性强、资产互补性强,是造成中小企业破产清算价值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当中小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时,由于破产清算价值低,金融中介缺乏足够的动力让其破产;在不完全契约中,中小企业隐瞒信息的偏好使金融中介的破产威胁不能有效防范战略性违约。由此引申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中,有一个被李鸿章称赞为“吏治洋务,冠绝流辈”的人物,他就是《海防条议》的作者丁日昌(1823—1882)。丁氏乃广东丰顺人,从同治初年起投身洋务活动,参与中国最早一批军事工厂的筹建。其后历宦江苏、福建和台湾,始终以推进洋务事业为己任,倡言改革,多有建树,实为洋务运动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故在丁氏生前,已获洋务派人士交口赞誉。李鸿章一再推许他的洋务才干“精能罕匹,足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晚清“桐城中兴”的领袖。曾国藩所以要中兴桐城派,一是源于他在文学、学术思想上与桐城派的契合,二是出于借桐城文章以宣传程朱义理及洋务的政治考虑。曾国藩围绕洋务需要对桐城派古文理论进行了诸多改造,在道统、文统两方面为晚清桐城派打开了学习西学的门径。“文以载道”的桐城派古文经过曾国藩的改造,体现出强烈的“中体西用”的洋务色彩,不仅成为宣扬“义理”、卫道护教的工具,也成了宣传“经济”、学习西学的手段,这有利于调动起对传统伦理秩序及文化恋恋不舍又冀学西学以自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众多知识分子聚集在曾国藩周围,以桐城古文及洋务相号召,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派别“桐城——湘乡派”。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晚清儒家道统复兴阶段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仁礼兼重的道观、“中体西用”的功用观构成其道统思想.其“中体西用”功用观秉承龚、魏、曾诸公“经世致用”的精髓,以其首创的现代意义而居现代儒家道统论开基立业之功,并以此成为“返本开新”说之滥觞.张之洞“中体西用”功用观的形成经历了从传统儒家的修齐治平、“经世致用”到现代儒家“中体西用”的转变,而推动此进程的决定性物质力量是洋务事功.督晋期间与李提摩太的交往,启动了张之洞对“洋务”的接触、认识,而后在广东、湖北的成功洋务实践,更直接促成了其功用观的转变,并进而实现了其儒家道统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张之洞“中体西用”功用观定立了儒家道统论现代功用观即新外王说的基调,从而使其道统思想在晚清道统复兴阶段起到了理论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四十多个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军用、民用企业。这些企业尽管得到了清政府实力人物的支持,广泛调动了社会资金,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却普遍以衰败告终,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从分析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入手,探索企业纷纷破产的内部原因及其社会根源。一办洋务企业,首先必须“雇洋人、购洋器、用洋法”①对外交涉业务是洋务企业管理事务中一个特殊内容。如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怎样有效地发挥引进设备的作用,能不能利用企业优势理直气壮地与洋人争利,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兴衰。洋务企业在这些地方教训深刻。其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大权旁落。有些企业不适当地将企业经营权交予洋人。江南制造局的一些重要工  相似文献   

13.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章育良李鸿章是一位“变法”论者.他把“内须变法’①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纲领性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变通“#宗之成法”这样触动时忌的措施,要求把具体的洋务的兴办与某种程度的“改革”结合起来。本文拟对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改良运动李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在这次战争中,清王朝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并订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惨重的灾难,同时宣告了清王朝“自强”运动─—洋务新政的破产。也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洋务派大官僚。他从事洋务活动二十余年,狂热地鼓吹和推行洋奴哲学,对洋人、洋货、洋技术顶礼膜拜,赞不绝口。什么洋人“确有阅历”、“学精名著”呀;什么洋货“穷极精巧”,洋法“极其精美”,中国“岂敢谓遽造精微”呀,等等。他办实业,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洋务”,“购器雇匠,悉资外洋”。张之洞搞的是洋奴哲学,挂的却是爱国主义招牌。他说,这样办的工厂能“抵制外洋”,“兴地利,富民生”,“利国利民”。洋奴哲学真是“中国自强要政”、“富强之至计”么?  相似文献   

16.
洋务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倡导作用的思想,它包括洋务派官僚和洋务理论家关于洋务的共同认识,它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形成为一股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新的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做综合性研究,以判明洋务思想的特质和所括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变局”思想 “变局”思想的出现,与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对中国的冲击紧密相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初步意识到中国已处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的环境中,提出了“变局”观。1844年,黄钧宰首倡此说。他指出,中国人“初不知洋人何状,英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华西北环海而至东南,梯琛航赆,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此后,黄恩彤指出:“迨英吉利立市开关,粗角条理,而米利坚、佛兰西各使踵至,均不免非分之干,其余各小国亦窃睨其旁,妄生觊觎,均数百年中外一大变局也”。此时的“变局”观主要基于对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金融控股公司破产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以世界金融大国的多种金融制度为例,对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利用、操控其子公司的破产来规避法律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此领域引入“刺破法人面纱”理论,通过对母公司股东身份的强调,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在其金融子公司破产前后法律责任的种类以及责任范围的大小,为金融控股公司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担负无限责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18.
部分国大代表围住切口中,要他将赵治生缴职查办。庐山顶上,秀才与大兵相对抗到南京後不久,社长胡健中离开了《中央日报》,回到他自己创办的《东南日报》。出乎赵浩生意料的是,胡先生竟邀他淮人《东古日报》,并聘他为驻南京的特派员。回忆起胡先生“师傅须进门”的往事,赵浩生感慨良多。最初见面,他不过‘啊,啊”两声,并不曾醍醐灌顶点化迷津,使赵浩生深识‘修行在个人”寓意。後来,他才明白,胡光生的风格就是让新人在新闻实践中自我修炼。胡光生的用人之道是颇值得借鉴的:给一方天地,而不置任何羁东,是鸿鹄必飞得最高,是验…  相似文献   

19.
刘瑞芬是晚清一名尽瘁国事的外交官.他致力于经世致用,主张“自强”、“求富”.在国内做地方官员期间,开明进取,积极筹划和参与洋务活动,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以工商立国,发展商务.出使泰西时,更积极支持国内洋务事业,以期改变清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致力于为国家求富求强的洋务活动,竭力提升中国的外交地位,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晚清从传统走向近代.  相似文献   

20.
“洋务思潮”研究的“始作俑者”──刘学照教授《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3月)是刘学照教授的一部专题学术论集,共收入作者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十余年间关于洋务思潮的21篇文章。1982年,作者在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