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时尚的嬗变与兴替周晓虹一从短暂的相对的满足,到永久的绝对的不满足,这是时尚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流行”现象变动不居的心理之源。但构成这从满足到不满足的心理变化基础的,与其说是人类的求新、求异的本能,不如说是在时尚的领潮者与赶潮者之间展开的双边运动或曰...  相似文献   

2.
韩艳 《南方论刊》2007,(3):74-75
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指:在时尚流行过程中,时尚的流行表现为上升、高峰和下降三大阶段,认同相应随之三大阶段发生着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认同重构的演变。本文从认同的界定及其划分出发,论述了现代时尚流行演变三大阶段的各自认同特征,从现代时尚流行过程中的认同演变这一角度,来揭示当今时尚流行的潜在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3.
论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美尔提出:人的两重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追求时尚的心理机制。继承坎贝尔的“求新”思想,笔者提出另一种两重性———熟悉与新奇,也是时尚的心理机制。齐美尔认为,时尚是自上而下的。而现代社会中下层也开始为社会提供时尚。笔者认为,不是齐美尔的理论错了,而是时代变了:时尚的生灭速度加快,时尚的需求几乎超过供应,文化的民主化开启。当下层为社会提供时尚时,时尚中的物质含量一定会下降。这是最耐人寻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王国维有《与友人论待书中成语书》,对于《诗经》、《尚书》之成语,多所发正。但王氏“成语”,失之庞杂。姜昆武认为:“在目前的汉语语词研究中把四字句熟语称为成语,这是很恰当而科学的,因为大体它是一个其实的语句。但自宋以来,有人把诸如...  相似文献   

5.
“矫枉过正”是中国一句古老的成语,意思是纠正枉曲的东西反而超过了它合适的位置。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针对当时有人指责农民运动“过份”了的言论,尖锐地指出:“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7页)。这样,就使这句古老的成语不再仅  相似文献   

6.
要运用语言学理论必须首先掌握语言学理论答鲁枢元的反驳伍铁平法语中有句成语:Nobleseoblige(是贵族,就得承担义务)。恕我改造这句成语作为本文的文题。我和我的学生孙逊在《外语学刊》1993年第2期发表了《评鲁枢元著〈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不断刺激人的贪欲,满足人的虚荣心理及对资源的严重消耗等。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味追求时尚消费、超前消费及炫耀性消费等消费主义的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教学中常有一些成语出现 ,对成语如何准确的理解与翻译呢 ?本文就此试作初步探讨。成语 (idiom)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含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语组合或短句。它包括各样的固定词组 (setphrase)、俗语 (colloquialism)、谚语 (proverb)和俚语 (slang)。英语成语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份意义的简单相加 ,人们很难从个别的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 ,因而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此外 ,成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和比喻 ,在传情达…  相似文献   

9.
李琼华 《云梦学刊》2006,27(2):147-148,153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沿袭使用的、结构基本固定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体现了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因此,将汉语成语翻译成与原文对等的英语比翻译其它语言成分更困难,更需要译者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由于东西方文化既有共同也有差异之处,在翻译汉语成语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成语翻译尽量能传达我国民族形象和文化特点,引导读者接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民间色彩时尚的基本特点是:流行速度加快;女性引领潮流;青年标新立异;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变化巨大.导致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个人行为的示范带动,民俗行为的从众心理,个人性格特点的差异,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大中城市时尚的引导.由此,应当客观认识和分析中国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既有的各种色彩民俗,存优去劣,以不断提高和改善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说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时尚周晓红作研究的人都有体会,最力大众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是最使研究者头疼的课题。时尚就属于这样的课题。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过去常用“开后门”这句俗语来讽喻那些办事不走正道的歪风邪气。然而这句使用频率颇高的俗语,而今何以不那么流行了呢?当人们冷静地洞察社会后,发现个中的缘由是:今天,在我们社会的不少地方和单位,不但公事私事混沌杂融,糊乱办理之风时兴,而且似乎用不着象昔日那样鬼鬼祟祟地走后门,而可堂而皇之地走前门了。  相似文献   

13.
张志平 《中州学刊》2006,3(2):237-240
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文艺作品中深蕴着的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这是长期主导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大团圆文化心理投射的结果;它们反过来又成为再生产这一文化心理的重要意识形态基地。中国大团圆文化心理的生产机制是:苦难深重的现实→大团圆文化心理→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大团圆文化心理。还魂和化身复活原型是建构、并维持这一机制的重要中介,它们对中华民族具有独到的心理调节功能。大团圆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人缺乏正视现实矛盾、缺陷和危机的勇气的国民性弱点。  相似文献   

14.
王笑楠 《中州学刊》2008,(3):224-226
近年来,流行歌坛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使"周杰伦现象"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中国风"的盛行可以说是传统的胜出和民族心理的归复,但它又是借助流行歌曲这一最时尚、最前卫的形式.凸显出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人们所普遍怀有的怀旧情结.从接受的角度讲,这说明流行歌曲的受众有着弥补现实痛感和渴望民族身份认同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创作的角度讲,它也给流行歌曲制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成语和熟语浓缩了大量文化信息 ,在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对成语与熟语进行文化分析 ,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及理解当今的法律文化传统。如“诛故贳误” ,强调有心与无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是为动机论 ;“罪大恶极” ,强调罪中之恶、罪中之过 ,反映了中国人习惯于道德评价的倾向 ,是为过恶论 ;“报仇雪恨 (冤、耻 )” ,强调仇之中的恨、冤、耻等心理感受 ,反映了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是为报应论 ;“悔 (改 )过自新” ,强调自悔、自改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自力主义 ,是为自新论 ;“债多不愁” ,强调信用的根本缺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是为“信用论” ;“求亲告友” ,强调人际关系的范围 ,反映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是为人际资源论。它们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蒋述卓一中国有句成语叫“坐井观天”,也有部电影叫《老井》。在那部电影中,山村的民众执意要打出一口冒水的井来,但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无论怎么努力这井也出不了水。长了见识的知识青年终于弃井而去,但大多数村民却死守住这口老...  相似文献   

17.
"我X故我在"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的仿句格式.就该格式中X的构成,该格式的的语法意义、表达功能及流行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对于人们从内外结合的角度加深对此格式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风起云涌的现实原因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文化心理。正是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政治文化心理 ,为流行文化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心理能量 ,为排解因特殊“政治事件”造成的特殊文化心理提供了有效的形式。从流行文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 ,流行文化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 ,在积极意义方面 ,它有效地弱化了中国人过于浓厚的政治意识 ,但同时流行文化注重感官享受 ,消解了文化应有的深度和意义 ,特别是消解了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感 ,具有明显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19.
王瑾 《兰州学刊》2010,(11):177-179
时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缺乏有效整合的局面。文章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尝试——从"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个角度发展出一套测量时尚文化心理的量表,使用配额抽样拦截访问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种时尚文化心理对中国居民的时尚消费行为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且社会认同对时尚消费的心理驱动力要强于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成语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汉语成语的句法像似性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级:较高像似度、较低像似度和零像似度。成语语素义的异解、语源语境的忽视、内部句法关系的重构都会导致成语语义的变异。异解语素义是句法像似度较高的成语语义变异的主要原因;忽视语源语境是句法像似度较低的成语语义变异的主要原因;重构内部句法关系是零句法像似度的成语语义变异的主要原因。人们遵循句法像似原则,利用不具备句法像似性的成语的词形构建新的句法关系,使成语产生新意义,这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