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在郭沫若早期创作的二十多篇小说中,有一类以作者身边琐事为题材,着重表现自我,并带有明显自叙传性质的作品,这就是他的“身边小说”。这类小说,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也明显地留着外国文学影响的痕迹。这是无足怪的,因为“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就是在西方文学的巨大影响和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冯至所指出的:“二、三十年代我们强调借鉴外国文学,那时大家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多,在作品中体现出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也较多”。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玉梨魂》是徐枕亚的骈文体长篇哀情小说,民国元年出版单行本。“因为此书的风行,引起好几个志同道合的作者也竞写这类长篇小说。”①这足见《玉梨魂》在当时影响之大了。《玉梨魂》以一九○九年春到辛亥革命爆发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三个“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这部小说历来被认为:作者是把小说当成“闲书”,“至于对着人生这个问题大抵毫无意见或未曾想到”②;作品所描写的是“无聊爱情”③;“小说并不是要反映封建势力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突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对之进行客观的总结,于今后小说创作的发展,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概括地说,新时期小说在艺术探索上的收获主要在于: 一、“人学”内涵的廓大文学是人学。但是以往的小说在对“人学”的理解上是有缺欠的。绝大部分作品注重情节、故事,偏重铺写生活过程的外在层次,相对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因而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缺乏独立的美学价值。“文革”中,“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更只是诠释特定政治概念的符号,毫无作为正常人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窥视者》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征的探讨,阐明作品揭示了社会罪恶的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这意义又不甚确定;作家标新立异通过该作品体现出结构作品的特有方式、写物方法、蒙太奇的奇用等等,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又正是这些阻隔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把“新小说”变成了“象牙之塔”中的奇特研品。文章进而指出,作品所以有一定的意义可探求,就因为它还具有小说艺术的某些因素。因此,作家要完全割断“新小说”与传统的联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窥视者》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征的探讨,阐明作品揭示了社会罪恶的存在,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这意义又不甚确定;作家标新立异通过该作品体现出结构作品的特有方式、写物方法、蒙太奇的奇用等等,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但又正是这些阻隔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把“新小说”变成了“象牙之塔”中的奇特研品。文章进而指出,作品所以有一定的意义可探求,就因为它还具有小说艺术的某些因素。因此,作家要完全割断“新小说”与传统的联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方方和池莉的作品,既有着“新写实小说”的共同特点,更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她们的小说,在思想内涵和叙事方式这两个大的层面上,均以自己独特的创造,给中国的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鉴照。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大批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竞相争艳。在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张弦的小说别有洞天,独具一格。他的作品,以其主题的连贯性、内涵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小说《天真时代》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华顿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表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这一主题。文章认为,“可视化”人物塑造、省略和重复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作品的艺术效果并深化了小说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9.
卡尔曼的《奥尔弗尔德的大夫》的叙事采用了平行和超然双重视角。后者源于死亡之于人世间的存在和人对死亡的洞悟。它使小说在拥有一个正面、也是传统的主题——“进步”的同时 ,也拥有了一个侧面和潜在的主题 ,即“抽掉死亡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这种具有飞翔性的超然视角也改变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正是这方方面面的有机构成 ,赋予这部作品以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选”这门课是根据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个教学要求而设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打下阅读和研究现代文学的基础,我们把中国现代文学分为“现代文选”和“现代文学史”两个大的方面.在“现代文选”这一方面,除了按文体分别学习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都以短篇作品为主)等文学作品外,还特别增设了论说文单元,以便在选材上更充分地体现面向中学的师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以及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它描写的是“五四”时期一对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小说意蕴深厚,形式特别,不仅在鲁迅所有小说中,也在当时众多同类题材小说中独放异彩。因而自1925年诞生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倍受人们关注,研究者甚多,论文叠出。从研究的兴奋点看,《伤逝》的爱情悲剧根源及其思想主题一直是过去人们探究的焦点。但其论者多从“黑暗社会”、“经济压力”、“个性解放思想局限”以及“知识分子缺陷”等社会学层面入手作出解读,这既流于表面,也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复杂意蕴。这一状况随着新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小说追求真实,而西方小说则要求虚构。《阅微草堂笔记》是传统小说,现在用西方的小说观来衡量、评价它,对它有失公允。应该把我国古代“小说”中符合传统小说观的作品和符合西方小说观的作品加以区分,并给以不同的称谓和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描写商人、手工业者的生活情态和精神面貌,但是在同时期或者稍后出现同题材的戏曲作品中,这一特点出现明显变化。或者说,这些戏曲作品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特点:商人、手工业者的主人公地位被文人士子所替代,对商人生活的津津乐道变成了对文人处境的苦涩叹息。本文通过若干同题材白话小说和戏曲作品的对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类戏曲作品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17.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我”,在作品中担当了两种角色,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我”进入作品形象体系,主要作用是便于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扩大作品的容量。叙述者“我”,具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叙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接受,并直接向读者呼话。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小说画面的清晰度又使读者与作品的情景拉开一定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8.
“父亲”形象是余华小说中一个值得研究的亮点。在作品中该形象主要可以分为“受伤的父亲”和“消失的父亲”两大类型。“受伤”和“消失”两大精神特质彼此交叉 ,集中表现出“父亲”这个他律机制被弱化。  相似文献   

19.
《散花寺》、《三年》、《龙女》是胡山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与同时代名家、大家的作品相比 ,这三部小说“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 ,“默默无闻”。但胡山源的这三部作品所透露出的人生内涵、人文情怀和小说艺术却是那些主流文学所不及的 ,其艺术价值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一部小说的背景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隐喻象征性,与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一种对拉关系,使作品获得了表层情节之外的深层意蕴,《包法利夫人》中的“雾气”意象暗含了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相处时的迷惘困惑,不安焦躁,“阴影”意象是主人公心这阴影的外化,是命运神秘的象征;“瞎子乞丐”是人在与命运抗争中的盲目性的隐喻,借着这一组组意象作家福楼拜隐身于小说之中,与读者进行着“秘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