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研究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给我国哲学界提供了解和研究艾思奇同志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的资料,作者在参与《艾思奇文集》选编的基础上,写成这份《艾思奇主要著译年谱》。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由于艾思奇同志很长时期从事党的理论教学工作,讲课稿在其遗著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这一部分遗产是研究艾思奇同志著述不可缺少的内容,限于未曾公开发表,在这个主要著译年谱中暂不收录。这里所收录的,均已公开发表过,并按著译公开发表时间先后,分为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等几个部分。本期先刊上海时期这一部分,其他部分将继续在本刊连载。  相似文献   

2.
郭小香 《理论界》2011,(3):89-9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大众化思想,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真理。艾思奇是中国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导言》的理论大众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运动,发现艾思奇取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他在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时做到了《导言》中理论大众化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况,也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的体系”(《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1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版)。《简明社会科学辞典》也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第802页)。此外,还有一种相当流行的定义,说“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323页)。有的甚至笼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知道艾思奇同志的名字,是在一九四九年。当时我还是个青年,正在常州师范学校读书。那时,许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争读《大众哲学》,我也是其中之一。大家从《大众哲学》这本书和思奇同志写的其它文章里,不仅得到了许多哲学知识和其它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政治教育。我没有读到师范毕业,于一九四九年冬天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在革命斗争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大众哲学》中所讲的哲学道理的重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九五四年春,组织上把我从中央公安部门调到中央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工作。真是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22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20周年.湖北省社联及哲学学会于3月14日在东湖召开纪念座谈会.何定华、彭展、杨锐、柳佑、陶德麟等十余位同志出席会议并发了言.与会同志认为,艾思奇同志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1934年写的《大众哲学》,对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启蒙作用,不少人受这本书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延安整风时期,他的一些文章、报告和著作(包括翻译本)成了当时党的许多干部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八年——一九四八年)艾思奇到延安以后,曾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克思列宁学院任教,并参加延安新哲学会、边区文委、文抗的组织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央文委秘书长、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解放日报》副刊部长、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在此期间,艾思奇继续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特别是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成绩日见卓著,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三八年(二十八岁)  相似文献   

7.
1.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对人的研究来说,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只注意阶级,忽视了类与个性的研究。“类——群体(阶级、民族等)——个体”本来是人的三种存在形态,但由于种种原因(“阶级斗争为纲”是主要的),人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历史唯物论只讲阶级,讲类和个体(个性)就是“离经叛道”。由于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竟背了“黑锅”,它被指责忽视了“人”。其实,在马克思那里,类和个性本来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所以单就人的问题的研究来说,历史唯物论也有必要“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文集》出版是哲学界的大事。 第一、《文集》记载了艾思奇同志从事哲学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战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九三八年二月到延安的。到延安以前,自学过哲学,对哲学有点兴趣。到延安以后不久,见到了艾思奇同志。我们谈过一些哲学问题。那时候,他在抗大教哲学。抗大的前身是红大,就是红军大学。红大的哲学课,是毛主席讲授的。毛主席写过一本《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共分三章。第一章的题目:《唯心论与唯物论》。这一章讲了四个问题:哲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同志是党的理论战线的光辉战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为我们哲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在学习《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在他的著作中闪耀着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思想。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生命力,就在于它不停止于抽象的理论,而要由理论具体化为方法,与实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徐崇温同志提出“物质——实践本体论”命题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概括。他说:“既强调实践,又坚持唯物主义,二者不可或缺,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光明日报》1988年4月18日)。在《用马克思的思想统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中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实践本体论,也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逐渐活跃起来了。前几年,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一分为三”(三分法”、“三点论”、“三位一体”)的命题,我也是其中之一(见《“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 近两年,有不少同志对“一分为三”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一分为三”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分为三”的命题不能成立。他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文集》一卷出版了。这一卷收集了艾思奇同志建国以前的著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众哲学》。这是令人高兴而深思的。 回想当年,《大众哲学》在国  相似文献   

15.
我做学生的时候就读了《大众哲学》,尽管年龄相仿,艾思奇是我的老师,我到延安后也曾听了他的课。全国解放后我到北京讨论教材时又同艾思奇同志一起工作了几个月。艾思奇同志为人诚恳,特别对青年关心和爱护。他对一些理论问题钻研得很深、很透彻。我受他的教育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三岛事件一九七一年十一月,日本风靡一时的小说家三岛由纪夫领着他组织的“盾会”四名成员,侵入东京市谷陆上自卫队驻地,宣读檄文,鼓吹政变,之后切腹自杀。这一事件不仅轰动了日本,也引起世界的广泛注意。三岛在战后以唯美主义小说成为风行作家,他成名之作的《作伪的告白》(一九四九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以简称《决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正确理解《决议》的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弄清有关我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转变的时间和标志、建国初期我国是否经历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等有争论的问题)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转摘了《求是学刊》所载陶同同志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陶文”),1999年第 11期又转摘了《湖北社会科学》所载尹良同志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评〈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下称“尹文”)。这两篇文章就“世界本原”问题发表了不同观点。陶文对“世界本原”问题从科学发展史角度进行考察后认为它是“具体科学——宇宙学研究的命题”,而“非哲学命题”,并明确提出“世界本来就无所谓什么本原不本原的问题”,“哲学是人类的哲学”,“今天的人类哲学应当确立新的研究对 …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年旅居巴黎时所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写于1844年4月——10月。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4页)。在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中,《手稿》虽然不是成熟之  相似文献   

20.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