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忆起我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情景时,可不像有些电视剧描写的那样,知识青年在农村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轰轰烈烈,场面宏大。当时,我们与贫下中农在一起生活、劳动,充满了和谐、温馨、人情味。插队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记忆中的那些生活趣事,仍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现。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这些当年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一下子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最令人感到不平和辛酸的是,都已人到中年即将步人老年的我们,如今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念书,可由于下乡插队农龄不算工龄,我们的工资级别、住房、培训、福利待遇等都将从零开始,这就使我们陷入经济困窘之中。下乡的农龄算不算工龄,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数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知青有1700多万)及其家人的生活乃至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境下,我与几十名知青战友找到当时就职于湖南株洲湘江机器厂办公室秘书的肖芸(她文采很好,曾在湘潭地区乡下插队时曾担任过连队秘书,尤其擅长撰写反映知青生活、思想情况的报告)商议,恳请她代表大家就农龄问题给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7.
将近四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在1968年底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一声令下之后,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1973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李庆霖写给毛泽东的信和毛泽东给他的复信。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在开党委扩大会议时,可分出一天时间,宣读学习毛主席的信,并就知青问题进行讨论。此后,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制定出一些统筹解决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十大元帅中,陈毅是最有个性的。我们知道,陈毅元帅有三任妻子,她们分别是,第一任妻子肖菊英,第二任妻子赖月明,第三任妻子张茜。上个世纪60年代末,笔者作为杭州的知识青年曾去江西兴国县下乡,当地的老百姓都悄悄流传说陈毅当年有个妻子在兴国殉难。那时知情人都言之凿凿,然而,在那个“言多必失”、以言定罪的特殊年代里,对这种英雄加美人的奇闻轶事,人们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0.
沈善增 《社会观察(上海)》2006,(7):39-40
要说说“知青”,我忽然想到,词典里是不是收了这个词?到网上《词霸》里一查,有。“中国在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这条解释还挺准确。文革前下乡或回乡的学生,如邢燕子,叫“知识青年”,不简称“知青”。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大学生,无论到工厂还是到农村,也不叫“知青”。就是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高中、初中生,分配到工厂、参军,或待分配留城的,也不叫“知青”,“知青”就是这词条里写的,“特指”的“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中学生。我就是一个知青,撰写这词条的说不定也是个知青。要说这词条还有什么不足,我认为最后一句应该是,“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青年”。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重要,现在回头去看,实际比“上山下乡”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上世纪60年代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距今已经整整40年。在40年后,让我们将目光对准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异地知青结为伴侣,在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生活。退休后,他们辗转回乡或来到伴侣的故乡,维系家庭完整的同时,也品嚼着生活的五味—— 相似文献
14.
15.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3)
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不例外,但在总结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同时,如果能看到其中存在的启示和价值。那不仅是人的一种心态,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本文根据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教授的访谈内容总结了五点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胡尔查同学并转内蒙古全体同学:
收到你的来信,了解到你们的良好表现,我很高兴。希望内蒙同学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继续发扬革命青年的优良传统,服从领导,学好技术本领,为未来内蒙古的工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7)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历史环境对文学创作起着强大的制约作用。知青文学作为特定时代的艺术形式,也必然的受到各种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产生诸多特质。本文试从培育作家群体、扩展生活体验、推进内涵成熟和体现中国气派等四个角度,分析上山下乡运动对知青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爱国奋斗精神是新时代知识青年鲜明的精神标识和思想、行动的基本遵循,爱国主义是奋斗实践的情感积淀和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爱国精神的落地实践,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爱国精神与奋斗精神的辩证统一。新时代培育知识青年爱国奋斗精神,应从内在精神激励、外在教育支持、社会机制护航三个维度全方位开展工作,以求务实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