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白”     
近代汉语副词"白",从17世纪初到今天词义和用法有的改变了,有的还是没有改变。本文用几部明清小说里的例证来说明这个语言事实。1.《金瓶梅》里"白"修饰否定词语的用法,到了《红楼梦》里就起了变化,别的副词代替了"白"。2.《红楼梦》里"白"的用法,并不是从《红楼梦》才出现的,而是早在17世纪初《水浒传》里就有了。3."白"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意义和用法被别的一些词分担了去;保留下来的意义和用法就是比较单纯的,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变化的。"白"修饰否定词语,形式虽然没有变,但意义和用法现在却变了。  相似文献   

2.
丁媛 《现代交际》2011,(11):54-56
“倒”在湖北京山方言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它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根据“倒”在京山方言不同句式中的用法,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并结合例子作了详细论证,从中总结出京山方言“倒”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3.
疑问代词"什么"同其他疑问代词一样,除了疑问用法外,还有多种非疑问用法。在"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中,否定用法在母语使用者中所占的使用比重较高。"什么"否定用法的高使用率依赖于"什么"否定用法的结构化,即将"什么"嵌入到各种结构中。"什么"否定用法的高使用率也归因于其语用功能的丰富性。对"什么"否定用法结构和语用功能的归纳总结可以进一步说明"什么"否定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能提高"什么"否定用法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的母语,语文的总分值在中高考中占比较高。其中,文言文的分值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也举足轻重。因此,学生想要拿到高分的话,必须要将文言文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提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困难,这其中也有一定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离骚》中"乎"字的考察,常位于句末,多出现在对话中的语气词"乎"没有例证;助词"乎"可作为诗歌节奏的显性标志;介词"乎"作为《离骚》中"乎"字的主要用法,使用范围广、用法灵活丰富。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有许多字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用法,汉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意义也有了扩大、缩小和转变。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字的用法从当时直到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老"字为例,它的用法则体现了汉语发展演变中的扩大规律,通常我们所认为"老"字多用作词缀,但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常见却不为人注意但仍然很重要的用法,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显示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艳 《现代交际》2014,(12):32-33
俄语动词有两个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动词使用过程中总要进行体的选择,其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梳理了适合教学用的动词体的用法体系及教学中应注意区分的几个意义。认为教学中应注重完成体常体意义在教学中的定义,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注意未完成体动词概括事实用法。动词体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8.
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以日语母语者50名、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15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想起实验1和相似性判断实验2,旨在探析母语者和学生有关「本」的范畴构建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者和学习者均认为[细长物体]为「本」的典型用法,但对比母语者,学习者过剩使用[细长物体],而对于[抽象的事件]中的[交通运行][运动轨迹][时间连续活动及事件]几乎不会使用;母语者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学习者不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母语者可以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抽象的事物]等其余七类用法。学习者只能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筒状物][液体]。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感悟与积累。文中将传统教学法与现代阅读方法结合起来,寻求一种有规律可循,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的文言文教学法,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提高学生的能力养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习助词"了",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同学仍然不了解语气助词"了_2"的用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语气助词"了_2"的功能和用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比较语气助词"了_2"和动态助词"了_1"的用法,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词性的"了",从而让他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语气助词"了_2"。  相似文献   

11.
深刻理解古文背后的故事并且以古人的方式一字一句将其复述出来,确实并非易事,因此针对初中文言文的学习,要做到有迹可循:首先,在对一篇全新的文言文进行学习之前,一定要做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为别的,只为搞清楚一件事,文章到底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其次,就是做好注释做好笔记,注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客观理解,并且强化记忆;再有课堂上通常教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或令其朗诵,或令其背诵。无论形式是怎样的,都一定要跟上教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电视动画《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的"恩雅婆婆"为研究素材,以"じゃ"为例,从功能角度对"角色语言(役割語)"的重要概念——角色词尾(キャラ語尾)进行语法特征的描写。探究角色判断词"じゃ"在塑造角色时不仅有角色判断词的用法,也有角色语气词以及角色句末词的用法。角色词尾的语法特征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一样"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主要有数量短语、形容词、比况助词三种用法,这三种用法体现了"一样"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本文在描写"一样"的这三种用法基础之上,推断出"一样"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伴随着语义的抽象化、语音的弱化、句法位置的固化和不单独作句法成分、语用上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最后,文章从认知和语用两个方面分析了"一样"的语法化机制,并绘制出了"一样"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韩语词缀根据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根据词源分为固有词词缀、汉字词词缀和外来语词缀。中国韩语学习者在学习韩语固有词词缀,特别是对用法相似的固有词缀进行区分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本文以"-???,-??"为例,对韩语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的语义、用法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为人称名词固有词后缀区分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上古漢語中"相"的音義配合和詞義發展:1.運用詩律、押韻和方言材料證明"相視"在中古存在平去兩讀,平聲用法是創新;2.分析由"察看"義滋生出"助"義的過程;3.通過世界語言平行的情况,推斷相互詞用法源自"幫助"。  相似文献   

16.
"些"不仅历史悠久,在现代汉语中也比较常见。它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招魂》的末缀,意为语气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些"的用法也发生了改变,现多用作不定量词来表示事物或性状的不定数量或程度。本文以《汉语大词典》所查"些"的义项为依据,利用北大CCL语料库丰富的语料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语料对"些"的古今用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发现古代汉语中"些"的用法多样,不仅涵盖suò和xiē两种读音,而且读suò时有语气词、辞赋的代称、象声词的用法,读xiē时有表示细小貌、不定数量、轻微程度及语气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些"的读音只有xiē,用法也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作不定量词表示数量或者轻微程度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结晶,但如今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把高中文言文教好,笔者在此就文言文教学的浅见陋识。  相似文献   

18.
施慧平 《现代交际》2014,(10):34-34
"新鲜"一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用法虽然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细微的不同之处。更准确地说,词语的含义虽然相同,但和部分词语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或者根据使用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这一词语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和意义也有所差别。本文将对"新鲜"一词中日两语用法的相同和异同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湘乡方言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形式与用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与分析。同时将湘乡方言中的代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代词用法进行了比较,突显了湘乡方言代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和法语中,不定冠词和定冠词的用法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典籍的基础之上,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词形和用法上具体地比较了英法双语中不定冠词和定冠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