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东地中海地区地震灾害频繁发生,其密度之高十分罕见。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这些地震给该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倒塌的物质破坏相比,地震灾害造成精神领域的创伤同样值得重视。社会恐慌、宗教狂热和道德秩序沦丧等负面因素对该时期东地中海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的巨大损失逼迫我们重新审视国家层次的地震预测预报体系及其减灾管理机制的更新。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地震灾害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本文在总结分析汶川地震的灾害损失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建筑物的防震是问题的关键,加上如果能提前哪怕5分钟以上的预报,地震的损失将大大减少。在对目前所有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的分析研究后,我们认为从现阶段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各种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应该用串联、并联等整合方式,发挥一些方法对预测地震的空间或地点的优势,同时发挥另一些方法预测地震的时间优势,把对地震时、空、强三要素不同预测预报方法的优势同时整合起来。如果能够贯彻“至少提前十分钟以上预报、建筑物至少保持十分钟以上不坍塌”的“两个至少十分钟”甚至“两个至少半小时”的高强度地震预测预报及减灾建筑建设的基本方针,对于立足现阶段的地震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和建筑防震设计及建设造价的难度,避免以后再发生唐山、汶川等类似地震灾难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多、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历史时期,云南地震灾害的发生已相当频繁,灾情严重。具体言之,其时空分布表现为:自清代迄至民国的近三百年间,破坏性地震(M≥4.75)主要集中于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地理空间分布则主要集中在滇西、滇南一带,滇中次之,即迤西的大理、丽江及其属县地震最为频发,且为灾甚巨。面对地震灾害,政府和民间社会已形成了一套应对的机制。在政府层面,其应对措施主要是灾后赈济与重建。在民间社会层面,由于地震频发,地方社会对之有所预感,并有初步的应急措施,还在地震前后采取祈祷禳灾的方式,而民间的慈善救济也是地方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灾害对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破坏,论述了地震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地震灾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发展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提出了正确处理地震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减灾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唐山地震35周年,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调查唐山市普通居民抗震灾害意识并且分析受教育程度对于居民抗震灾害意识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居民中还没有形成对于地震灾害这种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抗震意识薄弱,并且受教育程度对于居民的抗震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损伤力学应用于地震孕充过程的研究中,编制了耦合损伤的有限元程序。应用所编程序对1976年唐山财震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区域中应力、应变能、损伤、唐山断层走滑速率以及地震时地面位移的时空演变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震吻合良好。应用计算结果结合实测有关资料对唐山地震的孕育过程进行了整体分析。分析认为唐山地震的孕育经过了稳定、失稳、稳定、最后失稳发生地震等阶段。其孕震过程不但与唐山菱形块体的形状、性质以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震灾害发生率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健全完善我国地震灾害救济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地震灾害损失补偿的主要路径的国家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制定与出台我国地震保险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地震保险法的制定与出台应立足于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先进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多元和谐的立法宗旨,坚持社会利益优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防灾减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我国地震保险法的整体构架应包括总则、地震保险合同、经营规则、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监管、法律责任及附则等七个部分。我国地震保险法制度体系的建立需要重点解决好运营模式与偿付能力这两大问题。其中,运营模式要解决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运作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其中对所涉及各方关系的处理问题,偿付能力是地震保险有效运营的核心问题,因此,应通过设定合理赔付标准及解决赔付资金来源问题以确保地震保险的赔付能够得到保障。此外,我国地震保险法在地震保险产品的设计特别是保险费率与保险金额的确定问题上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之,科学合理地提出我国地震保险法立法建议稿,可为今后我国地震保险法的制定与出台提供理念与技术的双重参考。  相似文献   

8.
5.12震后灾区汉藏羌老年社会支持网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12地震后社会调查的数据,集中讨论和分析了四川藏羌民族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了汉、藏、羌族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各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下,藏羌民族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以家庭支持为主,规模小、紧密度高,同时存在民族差异。突发地震灾害后,民族地区老年人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遭到严重的破坏,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考察在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遭到破坏,而正式的社会支持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恢复和重建民族地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今后灾后重建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是近年来我国遭受损失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具有发生不确定性和损失严重性的特点。防范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地震保险对灾害进行防治、对损失进行分担,而利用法律对地震保险提供支持和进行规制是当今地震保险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地震保险立法模式主要有3种,即地震保险计划、地震保险专门法和统一巨灾保险法,文章对3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细致地分析,并深刻检讨我国当前的立法状况,提出未来地震保险法应选择的立法模式,进而提出明确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京沪高速铁路(北段)所经地区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段铁路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京沪高速铁路构筑物的抗震设计与设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指标体系 ,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后统计 ,而且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现实导向作用。为此 ,必须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构造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位一体的综合指标体系 ,来指导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古代湖南除水、旱两大自然灾害外,主要的灾种还有虫灾、风灾、雹灾、冰冻、地震和疫灾,都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在阶层分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面临阶层矛盾尖锐化、政治诉求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挑战,这就要求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殖健康与身体政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分娩的近代化过程中,生殖问题并非由妇女单独一方主宰,而是国家政策、市场导向、社会需求、家庭结构、村庄利益、生育文化和妇女本人相互博弈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妇女逐渐形成能够贯彻自我意志的生育主体,但国家和市场也开始更加有效地介入妇女身体,潜在影响妇女自我意志的形成。在研究中,要采用多元交叉的视角,重视国家、资本、文化的交叉作用,也要注意到妇女的能动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区域整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东盟与欧盟的区域整合最引人瞩目。这两个组织尽管在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道路上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但是,由于东盟与欧盟在自然条件、历史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它们的区域整合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对建立超国家机构的不同态度,构成了东盟与欧盟区域整合模式的根本性区别。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整合联动的有效机制,实现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的整合联动,对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在对社区教育整合联动机制的内涵、目标、动力、原则等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社区教育整合联动机制构建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过程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是唯心主义现点,社会历史过程不存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问题。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合规律性舍目的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0月,中国面临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华北人民政府对华北解放区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法律诸方面的社会整合,其社会整合具有强烈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价值取向,具有双重绩效性,初步形成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整合范式.  相似文献   

19.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行为.审美活动中的社会影响不仅体现在欣赏者审美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审美进程中.社会促进是影响个体审美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相比于社会促进,从众行为对审美主体的影响要更广泛而普遍、全面而深刻.导致审美从众的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审美从众的社会心理机制是暗示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要转移的数量大,而且转移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完成了职业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市民化).其成因在于长期的国家赶超战略和基于其上的多元社会整合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上的审视和转换,完成从赶超战略基础上的多元整合机制向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一元整合机制的转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元整合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