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结构"不是N的N",既否定N,又肯定N,从逻辑上说它违背了矛盾律;从修辞上说,它属于矛盾格的一种,它通过字面上的矛盾形式来揭示事物的实质,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修辞结构"不是N的N"定语和中心语都包含了名词"N",又可把它看成是定中同语式.定中同语式"不是N的N"中的两个N字面形式相同但深层意义不同是语义异化的结果.修辞结构"不是N的N",又是语言主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陈望道、吴文祺、邓明以等三位同志提出文法学科以“文法”为定名的主张以后,引起了语文学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几个月来上海语文学会组织了多次的讨论。在讨论会上双方就关于文法学科定名的一系列问题,如文法学科定名有没有统一?要不要统一?以及如何统一?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辩。前一时期的讨论颇为顺利,澄清了不少模糊认识,也解决了不少基本问题。但是后来文法讨论却为反复称述一种事实的方法所阻塞。因为有些主张用“语法”的人反复称述近年来部分语文工作者突然多用“语法”的事实,特别是王力、吕叔湘等人原来都用“文法”的也都改用“语法”了的事实,把那事实尽力铺张,说成可以作为已经约定俗成的证据,不管主张采用“文法”的人说什么,说过去是“文法”占优势,还是说现在哲学、文学以及其他各界也还  相似文献   

3.
一 按照文化人类学家的说法,可以将人类文化分为上位层次文化和下位层次文化.依此类推,作为人类文化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也可以分为上位层次宗教和下位层次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儒、释、道三教可以说是上位层次宗教,它们反映和代表的是官僚士大夫的信仰追求和理想境界,是封建专制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极力保护的宗教;与儒、释、道三教既有渊源关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民间宗教,可以说是下位层次宗教,它反映和代表的是下层民众的信仰追求和理想境界,是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严厉禁止和坚决镇压的宗教.如果从宗教学意义上说,民间宗教也可以说是与儒、释、道三教并列的中国第四大宗教;从发生学意义上说,民间宗教又是位列儒教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宗教,这是因为民间宗教早于佛教在中国流行,又先于道教或可说是道教的母体①.  相似文献   

4.
"甚至"的篇章衔接功能和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甚至"是连接词、短语或小句的连词,一般认为是"强调突出的事例/这一项/项/更进一层"等.发现"甚至"的作用是立体的句法上有衔接功能,语义上有强调功能,语用上有聚焦功能."甚至"本来是一个短语,后凝固为副词,经词汇意义虚化,由副词又发展为主要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其语用意义日渐突出.这一过程是在宋代萌芽,明代加快,清代中后期完成.  相似文献   

5.
最简理论使二语习得研究从最初对原则、参数设置的关注转向了普遍语法视域下中介语法特征值设置问题。二语习得研究在此问题上存在损伤与非损伤两种观点。从关键期是否构成功能语类重设的障碍、功能语类习得的初始状态、表面缺失形态特征与句法是否相关等三方面就损伤说与非损伤说两种观点进行深度剖析,最后将中介语法纳入Herschensohn(2000)的二语习得阶段理论框架,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而属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而解构有关中介语法损伤的争论并揭示中介语法发展的心理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娟 《学术论坛》2012,35(12):183-186,210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名物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物化表面上是语法形式的改变,实际上却反映了在人类认知作用下非实物体要素被重新范畴化为静态实物体的过程,是语义概念化的结果,从而对小句和语篇意义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名物化对小句内部功能结构的调整、语义要素重组以及语篇组织等方面的作用,展示名物化过程所引起的小句内以及小句外的语篇范围的一系列的转变,旨在进一步了解这种"能指"形式的选择动机以及概念和人际功能潜势,从而对于名物化的实质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法”一词一般指规范语法,限于语言学范围;其实还有历史语法、比较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等,还可以有“错误语法”;而且“语法”、“句法”也不限于讲语言现象,可以涉及思想模式及类似语法的结构关系。本文拟对语言及思想中的一种现象试作探索,姑称之为“歧义语法”小引,并不是专论语言学问题。 端一碗饭放在一个小娃娃面前,问她这是什么。她说:“碗”这不错。她说:“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研究中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它应当被看作是一个表意的系统,是意义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研究的兴趣,并不在于探寻“文本”的那个“单一的”、“本质的”、被承诺的意义,而在于“文本”的“社会”意义,以及它如何被挪用、又如何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实践之中。霸权通过意义的流传得以生效,意义的流传又可以加强统治和服从。应该在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中思考文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活动的文化氛围和道德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的文化氛围,是指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主要体现于经济活动中人的文化素质,以及从社会意义上说的文化生活。从广义上说,经济活动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但狭义而言,经济又与文化相对应。文化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经济运动的必要条件。一国的文化氛围,其来源一是本国历史的沿革,二是世界影响。与经济运动一  相似文献   

10.
隐喻既是一个语言意义上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范畴里的概念。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通过在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上分析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及翻译策略,可以得出在语言层面上隐喻翻译可适度归化,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在文化层面上隐喻翻译异化的尺度可稍大一些,以尽可能保留源语文化的异质成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其语法的模糊性决定了根据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也具有模糊性,因此不能简单的说一个句子是绝对错误.本文通过对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使用简单√、×的质疑,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考虑到英语语法的模糊性.笔者从语法模糊性着手,结合语言学对语误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作业中语误的判断问题,(2)批改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上了明显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标记,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几种不同角度来分析委婉语在中国和英语国家中意义用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使用和理解委婉语,使其为社会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S6551讲经文作于西州回鹘国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变文集》(下集)收载 S6551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拟题)》,是传世寥寥的西州回鹘汉文文献遗珍。但是,遗憾的是,这篇讲经文一直被误认为是产生於于阗国的作品。在其文化地理属性判断上出了问题,必然带来一连串的失误。例如,既然把它断成于阗国的作品,便无形中抹煞了它作为西州回鹘国文化构成中一个重要因素的价值、作用和意义;又,由於此文涉及不少历史、地理、职官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既经判断为于阗国的作品,就必然给于阗国研究带来一连串无法解释的问题,同时,却埋没了西州回鹘国许多宝贵资料。这无疑会给文化史和民族史研究带来遗憾撰者。消除这种遗憾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撰时和撰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语属于孤立语,朝鲜语属于粘着语。汉语作为孤立语,没有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由语序和虚词表示,语序相对地固定朝鲜语作为粘着语,语法意义主要帐房整改志表示,其语序负荷不像汉语那样重,所以 相对地说,语充灵活。尽管如此,这两种语在语序的排列上有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何解释其异同点是汉语为母语的朝鲜语教学和汉朝、潮汉翻译界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礼与俗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文化事象,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应当视为统一的整体,又可以划分为不同层面。西方学者把文化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或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认为大传统或精英文化属于上层知识阶级,它是在某一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价值系统;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则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一般人民。 余英时先生曾以这样的文化视角对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①。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讨论了中国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认为,一般地说,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一方面固然相互独立,另一方面也不断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习得顺序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支持了先天语言机制理论,但其以目的语标准为参照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中介语系统自身的特点;八十年代的句法习得序列研究揭示了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视角上仍存在着以语言为核心的单一倾向;近年来的浮现理论主张语言习得顺序受到社会模式、输入模式和认知模式三者的共同制约,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习得顺序研究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多元化、成果系统化、方法科学化的发展特点,它们也是保证汉语习得研究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和独创精神的著作。该书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文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作者将先秦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先秦大文学”,不仅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跨度长,包括了几个社会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上古发端期的文学,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和综合形态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书的研究方法:采取文化的视角,由文化切入文学。“一部先秦大文学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本思想有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和文化信念意义上的两种存在形态。前者表现为一种统治意识 ,以民为称君立国之本是它的基本内涵 ,民主革命的兴起宣告了它的终结。后者主要融合在文学话语当中 ,谈不上有什么政治目的 ,属于较纯粹的知识分子意识 ,其基本内涵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向劳动人民寻求精神认同等 ;进入现代以后 ,此种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又变异为民众崇拜观念。从总体上说 ,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因此它不仅与民主有本质上的不同 ,也与人道主义有许多殊异  相似文献   

19.
文化力问题,是从人文地理这一角度出发去观察研讨,有着特定的时空意义。它既区别于泛文化概念,又可从中去挖掘文化本身所折射或带出的物质力量。站这个层面去观察,在作者眼中的文化力,是一个十分值得去探寻的特殊物质范畴,也可以说是"后文化现象"上刚绽放出的一朵奇葩。尤其当我们把它置放在人文地理时空条件下,文化力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激进意义,无疑将非常值得人们去探寻与分享其寅生、变化及其规律性,这是时下一个十分期待人们去共研的重要创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一部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自有人类以来便存在的社会现象。说它常新,是因为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婚姻形式和不同的婚姻道德观念。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经济大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反映在婚姻问题上,是人们越来越注重有爱情的结合。但随着对外开放,外国的意识形态、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地传进国内,其间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由于受西方社会方式的影响,在恋爱婚姻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