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些以中国农村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研究成为新闻传播"本土化"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当前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运用好本土化的信息,吸引本土受众的参与性是各地方电视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广西地市电视台自办栏目少、难发展,农村受众又对新闻信息需求增大的情况,分析广西地市电视台农村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的有利条件,说明电视新闻栏目策划的现实针对性和服务性原则,策划广西地市电视台农村电视新闻栏目。广西地方电视台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策划制作出有地方特色、风格和口味的对农新闻栏目,对于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值得媒介关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小说化"这个词语是针对虚假新闻而提出来的,我们认为虚假新闻迎合了当前新闻受众心理需求特征:猎奇心理、窥私心理、发泄心理、平淡化心理。受众的文化层次、期待视野、地域分布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群众基础。文化层次的不对称是虚假新闻传播途径的一环;受众的期待视野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切入点";受众空间的阻隔是虚假新闻存在的独特条件。根治新闻小说化重在受众认清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力成为我国媒体参与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电视财经新闻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闻类型,其国际传播力的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从提升内容覆盖能力的媒介技术与资源优化配置,到提升有效传播能力的创新形态与媒体品牌,再到提升效果正面化能力的语态创新与信息加工,我国媒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有益经验,已呈现出覆盖范围更广、新闻策划化、新闻本土化等有利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电视也在多元化媒介生态大环境下,进入本土化时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走本土化营销道路,依托民生新闻和咨询服务等类节目形态,形成自己的地域和文化优势。其本土化趋势和基本策略具体有三个方面,即新媒介生态下城市电视的本土化应对,城市电视本土化要在地缘文化、媒介理念和传播语态等三方面实现突破,城市电视本土化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是电视与新媒体的功能、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5.
方言新闻是近年来国内电视台推出的新闻节目样式.它的产生原因、现状及发展趋势已日益引发业界和学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对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方言新闻节目《有话日日倾》进行传播学分析,发现其传播的客体、传播内容和传播环境均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后真相"2016年成为《牛津英语词典》年度词,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交媒体冲击下,新闻的主观化、情绪化表达与传播更加突出,导致新闻事件的真相被层层异化,具有浓重的后真相意味。当下新闻传播中,事实真相在情绪流动中被遮蔽、在叙述修辞里被改写、在意见传达中被扭曲;真相这些种种"异化"的根源则在于,互联网时代意见共同体连接的散淡、阶层化的"失范"性焦虑和亚文化的野蛮生长;而后真相世界的新闻生产,因为真相的种种异化,则更需要坚守专业理念,在事件不断被衍生出的议题中挖掘新闻,在事实和情绪的流动中"再写"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7.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主体论视野中,多是在"受众传者化"的意义上讨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革,但更为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受众传者化"首先表现为"民众新闻"现象中"信源主体的传者化"。因而,本文以民众新闻为对象,从两大方面考察分析了信源主体与传播主体的结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一是从民众新闻与职业新闻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源—传"关系在历史变化中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二是从传统新闻业时代没有的、新的民众新闻现象内部考察了"源—传"关系的结构特征。这样的考察分析对于认清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真实面目非常必要而重要。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在其传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自有特色。在新闻话语层级,亦先后形成了以"联播体"为代表的"时政新闻"话语体系,以及以城市社会生活与服务信息报道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话语体系,并在当下呈现出交互发展的趋向。本文基于历史观察的角度考察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两种话语"体系,并通过对两种话语表达背后所体现的不同报道模式与传播理念的观察与辨析,以发现其发展规律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意见领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费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积极接受,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意见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今天重新起用"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旨在论析媒体能够反映、影响、组织社会舆论,以取得社会思潮与情绪的统一化,使社会公众遵循既定的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从而真正实现新闻传播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1.
"和"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和"之美的审美理念就是由此而来。将汉字当中所蕴含的"中和"之美延伸至现代字体设计范畴,对于其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和"之美对于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非常重要。将"中和"之美这一传统观念与现代字体设计相结合,为"和"文化的传播与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22年青岛主权收回以后,城市建设和发展围绕着本土化和"去殖民化"两大主题展开.在本土化方面,城市发展理念由西方化转向中国化,城市建设内容从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城市建设的依靠力量从依靠少数殖民者转为充分调动本土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在"去殖民化"方面,青岛市政当局和社会各界通过经济合作、政治动员、文化建设、空间改造等途径,祛除殖民主义遗留的消极影响.近代青岛主权收回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增强青岛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推动青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受众地域化的特点,而在同一区域内,新闻素材十分有限,因此电视媒体难以避免报道相同题材的民生新闻。"小碧心"事件是广州地区2012年度的热点新闻,广州地区三大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善于挖掘不同点,通过全面系统的新闻策划、多维度的报道视角、全方位的深度报道、生动多样的新闻素材、个性化的解说词、勇于创新的意识等路径,实现同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差异化报道。  相似文献   

14.
理念是制度与实践在思想层面的集中反映,对理念的考察成为观察与理解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面向。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属性及其与"公共性"的紧密关联,以及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脉络与政经结构促成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独特演进路径:自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诞生始,实用主义理念便在政策与市场的引导和支持下一直居于统领地位;直至"解严"后,社会力量的崛起、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新闻传播学科自主意识觉醒方才推动理性主义理念在对实用主义理念的批判与反思中发展起来。近年来,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试图在理性思维、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与职业训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理念呈现出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融合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我国的主流媒体也为之做了不懈地努力,不断释放发现和推动以生态文明融贯于社会文明的为主核的"美丽中国"传播"正能量"。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央视《感动中国》、"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节目和活动为例,解读主流媒体从务实、亲民和贴近的角度,扩展新闻传播功能,提升传播效果,以"正能量"传播来推动"美丽中国"是新传播趋向,这也是中国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的压力和推动下,新闻传播转型和创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城市电视新闻传播的本土化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了城市电视新闻本土化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针对城市电视新闻本土化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我国城市电视新闻本土化发展的策略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工作中,贴近实际,就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贴近生活,就是重视新闻产品质量,以富含生活气息的作品吸引群众;贴近群众,就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新闻工作中应从这三个方面践行与坚守"三贴近"原则,并持续不断地贯彻到新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介技术赋予受众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自主权,进而生成了大量纪实与虚构互相渗透的"杂交叙述",消解了新闻的传统边界,进一步加剧了纪实文类的危机。如果以"符号双轴"理论加以考察,新闻的"杂交叙述"实际上属于一种"宽幅操作"的结果。原本属于"窄幅文化"的新闻,获得了更多的内容选择与形式创新的可能。"宽幅操作"的新闻文本大多生成了独特风格,纪实与虚构杂交的聚合选择使得新闻叙述融合了事实与想象,更具娱乐和审美意味。不过,新闻的"杂交叙述"以及"宽幅操作"面临着"标出项翻转"和"选择悖论"的问题,需要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程教学,能够使该类课程教学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合而为一,这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办学与育人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其可行思路是将"课程思政"贯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等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授之中,对接于案例讲解之中,融入实操训练之中。同时,要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并通过在课程考核中适当体现"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加强对其成效的跟踪评估与效果反馈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
每个社会组织都希望成功地把自己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和关注。这一传播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就是新闻媒介。因而,现代公关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策划"公关新闻",即公关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事件,以吸引新闻界的注意和兴趣,从而加以报道,产生轰动效应。创造性的"公关新闻"策划是一种高超的公关艺术,只有全面地掌握"公关新闻"的特点、"公关新闻"的策划时机和"公关新闻"的策划原则,才能轻松、自然、娴熟地运用这一公关艺术,使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双向交流,使新闻报道和公关策划达到互动和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