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他的人口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首倡者,是指引全面解决新中国人口问题历时最长的领导者。除十年浩劫暂离中央期间外,自1952年以来,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一直把解决人口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之一。研究邓小平人口思想,对于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进一步做好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很有必要。本文仅就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内涵、发展及其重要意义,一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陈云同志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十分关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他认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水量不够,且分布不平衡,资源短缺以及污染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人口多、资源短缺,而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的问题,又有传统经营运作方式导致污染的问题。为此,他提出要做好水利工作、控制人口、改革经营方式、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解决对策。陈云的生态环境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对于这个论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开展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人口的数量得到有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写过很多传诵人口的旧体诗词。不仅如此,他还写过很多精采的文艺评论,毫不夸张地说,他也是我国现代早期的启蒙艺术评论家。  相似文献   

6.
“在无所妨碍时,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观点,并非马尔萨斯的独家之言,我国古代学者也早有论述。最早把人口与生活资料联系起来考虑的,是我国战国时期推行“变法”的商鞅。他首先提出了人口与土地必须在数量上保持平衡的论点。他虽然与管仲、孔子等先于他的政治家、思想家一样,主张大力增加人口,并采取了“徕三晋之民”的具体措施①,但同时又明确指出:“民过地,则国力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②,反复强调“民胜其地者,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③即主张二者要平衡。稍后一些的韩非,则最先看到了人口增长快于财货增长的现象。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女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新形势、新任务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迎接挑战 ,解决存在的问题 ,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必须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 ,勇于实践 ,开拓进取。一、清醒认识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站在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 ,始终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考察。他强调指出 :“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极为重视我国的…  相似文献   

8.
邹千江 《江淮论坛》2014,(6):147-151
吴景超是我国早期杰出的社会学家,他的学术特点是善以数据说话,注重调查,从宏观把握社会发展大势,体现出简易朴素的风格.他不仅提出和坚持工业化及人口节制主张,为我国首位写出城市社会学书籍的学者,还在政治、文化、移民、阶层等方面有不俗见解,他阐述了“第四种国家”、农业机械化、城市附庸、城市港口、政治监督、经济公平、“管教养卫”、文化自信、“边际人”以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联姻等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适度人口是客观存在的适度人口理论,曾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变种”,是“虚构的理论”。从而成了无人问津的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学者突破了形而上学的禁锢,从不同角度,运用边缘科学和现代计算手段,对我国适度人口进行了优化分析和定量研究,测出了我国适度人口是6—8亿,极限人口为15亿的可喜成果。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容  相似文献   

10.
评我国三十年来人口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前,我国人口问题,理论界没有系统研究过。五十年代,对马寅初《新人口论》为代表,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理论的大批判,扼杀了当时欣欣向荣的人口问题研究,造成我国人口迅速猛增的严重后果。打倒“四人帮”后的近几年,批判了人口理论上的左倾思潮,突破了人口理论禁区。我国人口理论工作者,在关于人口现象与人口规律性质,是否存在共有的一般规律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等问题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发表了许多独创见解;在计划生育方面,为我国人口不增不减的长期战略目标和长期规划的理想人口数量提供了理论根据,并提出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紧急措施。这一时期,我国人口问题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国人口现在正值生育高峰,人口增长过快,不但将影响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粮食和住宅的供应、教育和劳动就业需要的满足,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这一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我国人口有计划再生产的重要性。人口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复杂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极为重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移民实边是他关于开发边疆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主张改变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现象,将东南沿海的稠密人口和中国当时的应裁之兵移殖于地旷人稀的西北等边疆,从事农业、工矿业。指出对移民应实行有序的管理和组织,并制订出多种优惠政策,对我国当今进行西部大开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自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陷阱"以来,人们对人口风险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在风险视角下,人口问题几乎具有风险的所有特性。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等风险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通过引入现代性的维度发现,现代人口风险与现代性因素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国家力量和个人意识等现代性因素本身蕴含的风险与中国人口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中国的人口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谨慎应对人口风险,建立社会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构建安全、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框架和安全的人口政策体系,最终避免或者降低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989年4月14日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亿人。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使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果不根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大国,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阐明社会主义的人口发展规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目前,我国人民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已经开始了新的长征。迅速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过高速度,解决九亿人口的大国与经济、科学、文化比较落后的矛盾,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也迫切地要求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都有许多重大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人口问题,认识人口发展规律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口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我们应当依据革命导师们的教导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特点,认真总结我国人口发展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作深入的研究。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有所增长,农村人口逐步下降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在人口发展中必然伴随着一个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长过程。这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调整存在于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的比例失调是一个理论上值得研究,实践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人口的现状 从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农业劳动力达三亿多,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人口的构成是以农民为主体。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一九五二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人口是一个含意十分丰富的概念,人口意识的含意自然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认为人口意识,主要是人口的数量意识和人口的素质意识,增强人口意识,主要是增强人口的数量和素质的优患意识。一、人口的数量意识1.我国人口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人口数量意识之一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由于从70年代以来,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3.65‰和76年代的24.57‰下降到近十年的18.3‰;自然增长率由60年代的22.(?)8‰和70年代的16.23‰下降到近10年的11.98‰。但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巨大成绩,却不能掩饰我国人口发展速度快和人口基数大这样一个基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转变之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的过早终结等增加了经济减速的风险。从更长远的时期看,我国将迎来人口减少、老年抚养比大幅提高的局面,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口形态,在这样的人口形态中如何避免陷入长期停滞,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激增是造成粮食短缺、资源衰退、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使人口发展同物质资料再生产相适应,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十亿,其中农村人口占总数的79.4%,河南农村人口比重是85.5%,即在7,442万总人口中,有6,365万人口是居住在农村。可见,农村人口控制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口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规模。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逝世已经五周年了。缅怀马老几十年来的战斗业绩:他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救国救民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他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维护学术尊严,坚持真理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马老在经济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问题和人口问题,都有他的独到见解,有的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它的正确性。但当时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他被批判为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中国的马尔萨斯”、“一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