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反贫困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唐艳玲  丁云龙 《西北人口》2011,32(2):13-17,22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国家的反贫困斗争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贫困人口数量依然不断增加,而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新增为城市贫困的主体。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反贫困在理念上重视物质、收入等方面的救济,忽视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和精神脱贫,在反贫困主体上缺乏整合,反贫困政策不成熟等。因此,应将贫困人口视作反贫困的主体,鼓励贫困群体在精神上脱贫,激发其就业意愿,增强贫困群体的就业能力,并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以此从根本上获得城市反贫困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减少贫困已经成为启动西部开发的首要动力 ,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则将成为检验和衡量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密集分布区 ,贫困面大 ,贫困度深 ,脱贫难度大 ,返贫率高。针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特殊性 ,在反贫困的战略选择上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援助 ,即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进程 ,实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 ,反贫困战略的目标要瞄准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 ,使贫困人口成为反贫困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注弱势群体的状况 ,对这一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已经在全社会取得了共识。贫困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中更加脆弱的人群 ,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是开展社会救助的基础。本文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2 0 0 0年在全国 2 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 ,在各地区贫困救助标准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等值系数方法 ,测算了城市老年人的贫困率 ,并对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而且初步探讨了造成城市老年人贫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林  朱小林 《西北人口》2002,(2):63-64,F003
城市贫困已成为我国现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贫困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贫困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其产生和扩大的深刻原因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城市贫困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2003年“城市贫困课题组”在抚顺、合肥、重庆开展的城市贫困与儿童救助的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概括了贫困儿童的教育基本状况,使用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贫困儿童年龄、性别,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等特征对贫困儿童学习状况的影响及作用方向,深入探讨了城市贫困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及城市贫困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针对构建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目前的贫困是农村地区的贫困。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新疆城镇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群体,他们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其消极影响不能忽视。造成新疆城镇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为解决城镇贫困问题,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扩大就业,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上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尽量保证城镇贫困群体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贫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国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突发性、困难性、交融性、多元性和分散性等特性。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贫困加剧的原因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对解决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城市化与城市贫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力 《西北人口》2004,(4):39-4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针对新增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贫困人口,并出现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强调由此带来的孟买现象、数字鸿沟、房地产建设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忽视和贫困社区、文化贫困等易被忽略却会产生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因素,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新移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对我国城市贫困救助及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的考察,重新构建了城市新移民的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对于不同类别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不同,对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已经有了相对固定住所和工作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应该是通过规范的、系统的制度来保障他们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正常的社会保障。对于短期务工、常年流动的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是进行贫困救助,帮助他们在没有收入、没有工作、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得到援助。  相似文献   

10.
西部城市贫困与社会支持网缺失研究—以昆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西北人口》2009,30(4):97-100,1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日益凸显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西部地区更是如此。以昆明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在西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西部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平均规模仅为2.33,远远小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城市贫困的产生与社会支持网缺失有着一定的联系。为此,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成为西部地区城市反贫困的政策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五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省份,作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阻碍了城镇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北五省FGT贫困指数的测算发现,陕西贫困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甘肃和宁夏也有比较明显的减贫效果;青海成为目前西北五省中贫困问题最严重的省份;新疆贫困控制效果差,贫困问题突出。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仍然是城镇贫困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降低城镇贫困,收入分配不均却加重了贫困程度。对西北地区而言,减贫不仅要追求经济效应,更应关注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城市贫困区位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两国城市贫困区位化的原因、发展趋势和影响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两国城市贫困异同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文化传统和制度体系。这一研究将为中国城市的反贫困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纯彬 《人口研究》2006,30(6):15-22
近几年,通过对我国10余个贫困县的考察,笔者认为:农村贫困人口标准过低,仅相当于国际贫困线确定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的1/5,相当其贫困标准的1/10;相当于我国监狱囚犯生活标准的1/4,相当于美国贫困人口标准的1/50。贫困人口难以完成在当时社会一般的、正常状况下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村贫困人口从2亿多减少到2000多万,主要不是扶贫工作所致,而是到城镇打工。依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抓紧调整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改进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有利。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松 《人口学刊》2005,(1):14-16
分析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是解决城镇贫困问题的必要前提。我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行业特征、地域特征明显,结构性、阶层性贫困人口并存,大部分属于相对贫困,但自救能力较差。与这些特征相适应,应该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七个方面着手解决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pplies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that combin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examine urban poverty in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 communities where laid-off workers concentrate. A sequential explanatory model using interviews, Participatory Poverty Assessments and a community household survey on textile and military industries in Shaanxi Province of north-western China shows that low-income households suffered multidimensional disadvantages. Qualitative techniques have helped to reveal the hidden aspects of poverty while statistical tools have captured holistic information on the communities. These approaches together (Q-squared) consider both the outsiders’ and insiders’ views on the laid-off poor and benefit the making of effective anti-poverty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