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剥削是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当前社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正当性。有些学者为了化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存在剥削的对立,提出资本剥削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得出市场经济可以消除剥削的结论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 ,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 ,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这些“证明”同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剥削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政策及私有观念的长期存在,使剥削现象具备了存在的条件和理由。正视现阶段的剥削现象,特别是认识到剥削现象的长期性、剥削性质的非对抗性及剥削范围和程度的可控性,并通过正确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制,引导其合法的正面效应,限制其负面效应,有利于协调多种所有制关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问题--与张维迎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斌 《东南学术》2003,(1):61-68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中的社会形态,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但这些"证明"同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雇佣劳动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雇佣劳动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 ,而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范畴 ;在我国社会主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 ,雇佣劳动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劳动仍然是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露资本剥削现象的同时,把资本合理盈利完全归为剥削所得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一般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皆存在内在缺陷。这些理论缺陷是怎样存在于马克思严谨理论体系中呢?本文将用“超质劳动”“集成劳动”等概念给予合理解释。文中将重点结合马克思发现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规律、“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规律,在肯定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合理内容同时,指出其否定资本家创新劳动的片面性以及“先进生产力‘天然具有’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人们关于剥削本质的片面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分析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抽象概括了剥削的本质 ,即剥削就是通过超经济的或经济的单向度的强制支配力占有他人无偿劳动或强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根据这一对剥削本质的内涵界定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剥削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允许私有制存在,并非意味必然要以默认剥削为代价。剥削应定义为单方决定交易而获超等价交换之利。单方决定交易有三种形式,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强迫性。本应是平等的交易之所以会出现单方决定的情况,乃是交易中的一方动用了自己拥有而另一方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大致有五个来源,从其直接标的来说,剥削只有两类,即标的为剩余劳动的剥削和标的为钱物的剥削。既然所有的剥削都是由单方决定交易造成的,那么,不仅消灭以钱物为标的的剥削不需要消灭私有制,而且消灭以剩余劳动为标的的剥削也不需要消灭私有制。其基本方法就是针对各种单方决定交易的优势来对症下药。在消灭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剥削中,也应允许资产有所收益,因为利润并非仅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构成,而是由所有参与生产过程的人所付出的剩余劳动共同构成,其中包括已固化在资产中的剩余劳动。所以,只要给各种剩余劳动分配的利润比例是恰当的,就不存在任何剥削。因而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实仍是按劳分配。总之,在不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也完全能消灭所有的剥削和剥削阶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雇佣劳动与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雇佣劳动不失为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然而,关于雇佣劳动的传统观点有碍于这种研究。考察雇佣劳动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产生并非财产占有的不均,而是社会分工的客观需要。这种劳动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紧密相依,实际上存在非商品生产的、小商品生产的和商品生产的三种性质类型。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的性质兼有非商品生产性和小商品生产性。由于土地制度和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不可能达到它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理解为一种“他者剥削”即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并对此加以否定,从而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时代“自我剥削”的新剥削理论。这种“自我剥削”实质上是一种沉湎于“自我实现”幻象中的新异化,其深刻呈现出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从“使人活”到“使人自愿活”的全新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自我剥削理论的基础性论点,即新自由主义体系中工人阶级的消失使得身处其中的主体无法联合为无产阶级进行反抗,实质上犯了一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所谓自我剥削,实质上仍然是马克思语境中的剩余价值剥削。韩炳哲的根本错误在于陷入了一种“资产阶级眼界”,停留于观念层面的认识。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理论的关键并不在于他者剥削还是自我剥削,而在于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抵达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还是否认资本剥削现象存在,批判还是粉饰资本剥削行为,永远是一个事关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的原则问题。本文在“雇佣劳动未必导致剥削”立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市场经济中消除剥削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指出,消除资本剥削“合目的”“合规律”“合规范”。这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姓“社”的问题。消除剥削.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名副其实。本文对当下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也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5.
雇佣劳动是自由与异化的矛盾体。相对于工人拥有人身自由权和劳动力所有权而言,雇佣劳动是一种自由劳动,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相对于工人失去劳动条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而言,雇佣劳动是一种异化劳动,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这种自由与异化的劳动,也使资本成了自由与异化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条件下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万富之源,也是万恶之源。由资本剥削所产生的严重人道灾难,早在马克思理论诞生之前就已存在,且延续至今。我们反思并重释马克思剥削理论丝毫不会改变这一历史事实。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是把资本剥削视为资本私有制、雇佣劳动及市场经济的本质产物,把资本家的正当盈利也归于剥削范畴。本文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指出资本剥削是市场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重新阐述和界定了绝对、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其目的是建立新的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以便更彻底地消除资本剥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还是否认资本剥削现象存在,批判还是粉饰资本剥削行为,永远是一个事关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的原则问题.本文在"雇佣劳动未必导致剥削"立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市场经济中消除剥削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指出,消除资本剥削"合目的"合规律""合规范".这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娃"社"的问题.消除剥削,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名副其实.本文对当下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也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雇佣劳动是自由与异化的矛盾体.相对于工人拥有人身自由权和劳动力所有权而言,雇佣劳动是一种自由劳动,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相对于工人失去劳动条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而言,雇佣劳动是一种异化劳动,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这种自由与异化的劳动,也使资本成了自由与异化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9.
“剥削”概念是透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切入点。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剥削方式由强制性的“你应当”转换为激励式的“你能够”,原本被动的“他者剥削”逐渐过渡为主体主动的“自我剥削”。此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合二为一,“绩效劳动”以更为隐蔽和深刻的方式成为“异化劳动”在当代的新型变体。“自我剥削”的深层根源在于,资本将它的增殖欲望转化为主体自身的欲望,并通过强制的“进步力量”和“竞争逻辑”极尽对主体潜能的挖掘与利用。在数字资本的宰制下,人的“自我异化”以“自我实现”的面貌呈现,“自我剥削”的本质仍然是“他者剥削”。  相似文献   

20.
艾伦·沃特海默(Ian Wertheimer)在论述剥削概念要素的基础上,将剥削区分为伤害性剥削与互利性剥削、同意式剥削与非同意式剥削,驳斥了干预自愿互利式剥削的四大论证,提出了可允许剥削原则。其认为当跨国人体试验属于自愿互利式剥削时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然而,伤害性剥削与互利性剥削的区分根基不稳,同意有效性的标准要求很低,完全割裂社会背景不正义与剥削的联系。回应了其提出的禁止自愿互利性剥削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