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体制改革是对旧的政治体系的扼制和摒除,也是对新的政治体系的扶植和建立,其本身就是政治控制行为的表达。但由于改革中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完善以及各种不同政治文化冲撞而引发的政治行为非理性因素的扩张等,政治体制改革还可能引起政治的失控。因此,应当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运作中,实行必要的政治调控,即应当在综合地正确运用政治组织控制、政治法律控制、政治责任控制以及政治舆论控制等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强化政治控制机制:协调、整合不同利益关系,制定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战略,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政治领袖对政治技巧的高超运用。  相似文献   

2.
政治修辞是客观的政治现象,它是政治权力得以发生实际影响的重要条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政治学范畴之一.政治修辞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必要途径,是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哪里有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哪里就有政治修辞.政治修辞在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获取和维持政治合法性,进行政治动员,建构政治现实,实施政治欺骗,反映政治文明及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单亲家庭儿童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凸现,在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模范作用,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速其社会化进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实现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关心、尊重单亲家庭儿童,为其排忧解难;发挥先进典型儿童的榜样作用,同时应加强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单亲家庭儿童有关问题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现行宪法的产生确认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自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以来,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求宪法相应地进行修改。现行宪法先后经过四次局部修正,其中有三次修正直接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即总结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得与宪法的基本精神相背离。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宪法的修改必须谨慎,过于频繁的修宪有损于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但基于宪法的适应性要求,宪法的修改也必须及时。只有如此,才能使现行宪法的文本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改革政治体制的理论是由若干相关理论集合而成的理论系统。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主要回答了改革的整体性和必要性问题,阶层、利益、矛盾的理论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社会政治组织的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理论确定了政治设施及其组织的结构、地位、功能和作用,并使政治体制的各组成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阶段(党代制→代议制→自治制)的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以确立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分权与制约的理论主要解决如何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滥用。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去改革政治体制,才能形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效能,消除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各种弊端,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党政分开,这是政治体制的关键。只有实行党政分开,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企业活力是企业兴与衰的生命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企业具有活力的基础和基本前提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一、发挥企业活力的基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平等关系是发挥企业活力的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求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以平等地位、权利为内容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才能得以切实的贯彻和实现,企业活力才能  相似文献   

8.
首先,有必要对于把北美社会学用于中国所存在的某些危险作一些零碎的、尝试性的说明。这是因为,我认为中国在对很多美国事物以及这些事物如何才能对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的问题上十分感兴趣。看来中国已被世界上最富有国家所利用的社会学吸引住了。我要在这次讲话中提出这样的看法,即你不可能把北美社会学中的技术和政治分开,如果这样做,就会走进死胡同并且会产生一些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具有高度民主、法制完备、结构合理、共同领导、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等特征,其中有领导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党政分开,这样,既抓住了现行体制弊端的主要症结,又为整个改革工作以下几个环节顺利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迅速见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是一种独立运行的机制,而是政治起支配作用的政权经济体制,其主要表征是价格运行中的权力商品化,收益分配上的官本位制和企业扩权中的两权难分;在现实表象的背后则是政权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收效未显,根本原因是未曾对症下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变态表现,都导源于这种政权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政治和经济有效分离,形成独立的经济运转机制。只有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治愈社会经济生活的表征病灶,才能实现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本文在揭示政权经济倒立体系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人文运动有着辉煌的历史作用,它以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权利为武器,从根本上粉碎了以世袭制、特权制为轴心的专制制度,并造就了具有自主意识的人,从而使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的社会得以建立和巩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一个人文文化场——用人文文化来设计和完善社会大环境,来改造和建构人的内心世界。我国人文文化场的空缺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和阶级的根源,这种空缺给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带来重重的障碍,人的素质的欠缺、社会大环境的恶化,使政治体制改革的美好愿望难以实现,民主法制政体难以真正建立健全。建立人文文化场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但它又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不可或缺。正如社会的发展不能逾越商品经济,人类文明的递进同样不能跨越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速度越来越快.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显现的功能也越来越新.在具备互助功能、传递功能、培训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民生产能力、拉动农民增加收入、拉动农民职业转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化的功能日渐凸显.而这些功能既需要双层经营体制、市场经济及农民积极参与等条件,也需要通过能人牵头、政府支持和法律保障的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确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改变高度集权的僵化的政治体制,仅靠经济体制改革,根本不可能推进国民经济做超跃式地发展。但也毋需讳言,这一认识还未达到完全自觉的程度。因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从上到下都是从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出发的。这样,也就很难避免陷于“问题——改革——新问题——再改革”的穷应付套子中,以致缺乏清晰的改革大思路和完整、科学的改革理论。因此,总结我国以往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国近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导向与具体目标,是当前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中国现  相似文献   

14.
政治决策系统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国际等外部环境和政治决策组织的性质、结构形式与活动方式、决策者的生理机制、心理结构、政治文化结构等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为政治决策系统生产政治产品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和能量,内部环境构成政治主体进行决策的基础。政治决策系统的内、外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决策的作为及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生态学的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环境,逐步调整决策系统的结构,以增强适应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贯指导思想,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忽视或偏重哪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领导体制改革的深化,省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工干部转变为以广大行政干部为主体,党、政、工、团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要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工干部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外,各级行政领导必须跑步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做到思想到位,行动上真正两手抓。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杨丹娜 《探求》2002,(6):48-51
本文在对广东第三次“公选”组织考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概括。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高度,提升了公选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对现阶段如何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女性政治参与状况的研究--对湖北省754名女性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芬  慈勤萍 《社会》2003,(12):36-39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它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关于它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决策制定与执行的政治行为。因此,本文所指的政治参与不包括以非法手段进行的政治斗争行为,也不包括政府官员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政治管理或政治统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标志,也是民族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多民族的法治国家建构下,西北民族政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必须是一种有序的制度性政治参与,只有这样的政治参与,才能与国家政治一体化进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政权组织权威下降、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不清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难以协调发展,相关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难以保证。为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体制问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权组织整合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偏低的问题;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制演进 ,是企业和政府层级组织对市场组织的部分替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明 ,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对政府组织职能的部分替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如何实现上述职能替代过程改革。在这一替代过程改革中存在着政府既是改革者又是被改革者的矛盾。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替代做一分析 ,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要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并由此审视了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