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贸易理论不仅要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要研究其产生的结果。价值增值作为结果的分析表明,一切影响生产率的因素,都间接地成为价值增值的起源。价值增殖的起源可分为:由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或绝对优势;由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所决定的生产率差异;由历史、自然原因所形成的要素禀赋的差异。由贸易带来的价值增值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研究有:产业内部贸易理论,“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获得性理论等。在多种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禀赋论以及环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价格与收益的研究,涉及了价值增值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国际调节的一些特征,它们是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一国贸易的不平衡可以用资本的反向不平衡来弥补,从而达到总的国际收支的平衡。然而总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要求乃基于与贸易平衡需要的同样理由。如果总的国际收支不能平衡,同样也会使一国脱离国际的价值增值过程。简而言之,国际收支的平衡是价值增值过程或曰国际价值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企业和部门竞相提高商品的价格,形成所谓的涨价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了原因固然很多,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价值规律的作用及作用形式的某些错误观点,无疑是原因之一。如有人认为,价格背离价值也是价值规律自身的要求;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唯一形态。因此,现在提出实行市场调节,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就只有扩大价格波动的范围,就要有意识的使价格背离价值,抬高物价;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的结论是,计划调节部分价值规律就不可能有调节作用,不必顾及价值规律的要求。另外也有人认为价值规律作用的后果,必然是导致无政府状态,与计划经济相冲突,产生出资本主义,因此对现在强调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抱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增加,在中文版的<资本论>中一直被翻译为价值增殖,同时,这个价值增殖被视为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这就排斥了社会主义价值增值的理论空间.然而,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价值增值,价值增值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价值增加的本来涵义就是超过预付资本或原资本的增加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价值增加在中文中被译为价值增殖,是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误解和引申.正是这一误解,阻碍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10):52-60
通过采用宏观层面抽样调查问卷和微观层面观察访谈与定期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将农村地区受访者置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系统内,考察农村网络新媒体的认知及使用状况,总结新媒体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连续测评获得的数据,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媒介认知与使用的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呈现出以人际传播为主的自我建构的形态,为此应引入多元组织结构,由此提升农民的网络新媒体话语权,真正提升农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价值规律的定义很难解释以下问题:一些生产部门的消亡和另一些生产部门的兴旺的原由是什么?社会积累率和增长率应保持怎样的比例?社会应该把劳动按怎样的比例投入到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去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社会主义是否有必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传统的价值规律理论受到各方面的挑战,遇到了越来越多解释不了的问题。这一切促使我们思索并认识到:传统的价值规律的定义必须扬弃,代之于高级形态的价值规律——生产价格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薰华、洪远朋两同志所著的《<资本论>提要》,对学习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是有启发和帮助的。但在某些问题的理解上,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仅就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问题同张、洪两同志交换一些看法。《提要》在谈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时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即体现价值增殖运动的资本总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买和卖都是等价交换的,而在资本总公式中,预付价值通过买卖却带来了剩余价值。总公式似乎和价值规律相矛盾。”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说明。既说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又说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概念区别于传统媒体,并以全新的技术形态为基础。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动的传播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或许它将成为另一次历史机遇,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传统媒介的自我优势,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开拓空间,并积极转变自我观念,才能在大众媒介的竞合时代里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9.
各种类型的信息平台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信息平台的定价策略包括免费策略、倾斜定价策略、价格歧视策略、搭售捆绑策略、多层次的增值策略。信息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交叉补贴、间接交叉补贴、共创价值的收益分成。信息平台的各种定价策略、盈利模式都受到平台价值规律的支配,平台价值逻辑始终围绕共享价值与增值系统并行运作、开放与封闭的双轨运行两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在传播中严重缺失,令人担忧的文化单一性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图景,而技术决定论已成为媒介社会发展的高调。如果新媒体传播缺失社会责任感,网络人继续无度膨胀,鼓吹媒介技术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那么人类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JP2〗文化多样性也会消失,文化仅仅作为信息“全球化”工具而存在,成为技术现实的附庸,人们被技术奴役而失去智慧,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和“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技术革命下的中国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数字技术革命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21世纪初我国的新经济形态发展迅猛,新媒体广告表现突出。新媒介技术革命下的视频广告业打破了传统广告业的平衡,确立了新的广告媒介生态,在广告符号、广告审美、传播形态和广告业态上引起深刻变化。中国正成为21世纪全球新媒体广告文化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民法这一法律形式,在本质上就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要求的反映,主要是为一定的商品经济服务的。这是正确认识我国民法的客观基础,从而进一步认识我国民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前提。 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只要还存在着商品经济,只要价值规律仍然在发挥作用,那么就需要反映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要求的法律形式——民  相似文献   

13.
马宁 《阴山学刊》2014,(2):5-10
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在中性技术的作用下从大众传播语境到新媒体语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如何解读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大众媒介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在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关系变迁的过程中,大众媒介的数字化和关系化、信息网络的社交化和媒介化、多场域复合扩张与连续在场,共同呈现出已成为技术现实的无处不在的媒介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流,而传播力和媒介使用者的关系变迁将让这种技术现实继续转化为社会现实,并带来信息价值和媒介伦理等值得反思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媒介整合是指所有的媒介技术之间不断增长的相互依存性,其外延是指不同的媒介在"技术"与"功能/形态"两方面的整合;当今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传媒的实务领域与业界,用来描绘由"技术"和"功能/形态"两方面的整合带来的传媒从业人员实务操作的工作方式转变与媒体集团进行的跨界经营.未来媒介整合的走向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从个体层面来看,媒介整合的未来将是媒介"消失于无形",最新的生物新媒体、会聚技术概念的出现成为其佐证;从社会层面来看,媒介整合的未来将呈现"无所不在"的图景,当前提出的Ubiquitous Media正是对这一未来面貌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价值规律?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下面这样三种: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三)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价值交换或等价交换的规律。对于价值规律定义的不同表述,反映了对价值规律内容的不同理解,因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表述方法的问题,而是属于价值规律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问题,有加以澄清的必要。我认为,上述的第一种表述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基本任务是面向市场 ,通过价值形态 ,发挥资本运动功能、吸引功能、激励功能和增值功能 ,盘活企业资本 ,聚纳社会资本 ,使之增值。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价值增值管理为特征 ,以资本为纽带 ,进行运筹管理 ,以达到资本整体结构优化和价值增值最大化的目的。可见 ,国有企业以价值增值为中心 ,严格加以管理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蓬勃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新媒体业务又为广播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媒介融合必然成为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网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技术力量的推动产生了新媒体,从而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变化,进而导致注意力经济的转变,市场的变化使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由对立到竞合,最终寻求融合的发展,媒介形态必然要适应这一变化而产生媒介的共生体--"报网融合",面对竞争报网努力探索新的信息传播、生产和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形式——论审美价值的特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审美和艺术,感性形式具有更加重要、更加显赫、更加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意义。除了审美价值的载体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之外,其他现象(包括非审美的其他价值现象)虽然并不完全排斥却并不必然要求具有感性形式。这正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与其他现象、其他价值形态的形式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的根本特点之一。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独立性只是具有十分有限的和相对的意义;一般说更加典型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总是具有完整性——完形性质。凡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毫无例外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审美价值形态来说,媒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审美价值的创造中,尤其如此。从审美和艺术的新现实、新实践来看,审美—艺术的新媒介与审美—艺术的新现象、新形式密切联系着。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凸显为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人价值的确认,对神性的叛逆,以及主动性的全面提升。然而新媒体时代人的生存却面临着“人的媒介化”(即人成为媒介的役卒,或“媒介主体性”)、新的造神运动的兴起(“电子乌托邦”或者信息至上主义)、传媒控制(信息权力受资本权力操控)三种情况。人的主体性在新媒体幻象中有迷失方向的潜在危险,抵制新媒体景观的诱惑既需要理论理性的解剖,更需要实践理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