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政治教育以战后初期盟国进行的去纳粹化的民主再教育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联邦政府为主导、以中小学校为主要政治教育场所、以校园外的政治教育机构为必不可少的补充这一政治教育机构体系。德国政治教育机构体系构成的启示主要有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终身性、进行政治教育的全社会性及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政权形式的希特勒纳粹 ,早已被人类的正义力量所埋葬 ,但是 ,作为反动社会思潮和反动政治运动形式的纳粹 ,却始终在战后的 (联邦 )德国阴魂不散。作者对这一现象———新纳粹在德国兴起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同德国赔偿问题相比,不论是在政策制定、处理方式以及赔偿后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日本赔偿问题不象德国赔偿问题那样,在战时和战后初期引起盟国的高度重视和反复的争论;美苏虽然在德国赔偿政策上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有—  相似文献   

4.
工业政策是德国法西斯政权整个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党的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业独立、卡特尔化、国有化和总体战争经济体制等几个重要方面。德国纳粹的工业政策,是服从于纳粹法西斯发动对外战争与称霸世界的政治意图,反映了纳粹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索隐喻的特点,通过对"沙漠之舟""防火墙""教育栽培"等隐喻进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总结了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阐释特点为:类比化、具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德国史学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在1933年以前,德国历史学家中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纳粹党,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攻击在客观上为希特勒上台制造了舆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分子对德国史学界的冲击只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绩,未能在指导思想上、研究机构与人才选拔上对传统德国史学进行根本的改造.然而出于国家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传统,众多德国历史学家自愿地为希特勒的扩张政策摇旗呐喊,少数历史学家还为其侵略与驱逐政策做出了学术论证与谋划.总之,一个没有深度纳粹化的德国史学充当了纳粹政权的得力助手,促成了纳粹主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7.
冯雪冬 《理论界》2012,(1):128-131
汉语的"衣""裳""裙""裤"发展至今天的"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章在描写这一过程的同时,分析了早期的"衣""裤"的所指和义位,对"裳""裙""裤"之间的关系和"裙""裳"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衣裳""衣服""裙子""裤子"的产生时间,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在相应词条释义上作了商榷,在二典词条引例的基础上将其首现时代提前。  相似文献   

8.
吴鸣 《家庭科技》2014,(8):41-41
"干什么呢?""没干什么,随便看看。""今天看见一个人很像你。""呵呵。"两人的QQ聊天就此终止,本来想借这个话题联络一下感情,却因对方"呵呵"而惨淡收场,让人再也没有继续下去的欲望。那么,"呵呵"到底犯了什么错?"呵呵"烧起一把火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语言信息虽然占据重要地位,但还有多数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调音量等非语言信息相互传达。而这些非语言信息,则是网络聊天无法表现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翻译文化研究派、翻译中叙事重构和韦努迪的译者隐身论等理论,对译者的身份嬗变和身份定位研究表明,译者文化是从边缘走向中心、由隐蔽走向彰显,译者则从传统译论中的"隐身人""、奴仆""、模仿者"、"舌人"和"传声筒"成为了源语文本的"操纵者""、叛逆者""、征服者"、"改写者"和"吞噬者"。  相似文献   

10.
<正> 丘吉尔的“巴尔干方案”,是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推行地中海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个方棠,英、美、办三国在“二战”中曾展开过激烈的斗争;战后,人们亦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迄今争论不休。对此究竟应当怎样看?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 一九四三年,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迅速地发展着。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的反攻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垮台,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法西斯统治。战争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盟国的手中,加速德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同年十一月,盟  相似文献   

11.
杨艳 《兰州学刊》2000,(5):79-81
194 1年 8月 14日 ,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会晤 ,随后发表了有名的“大西洋宪章”,英美逐渐接近 ,把德国作为共同的敌人。 9月2 4日 ,苏联政府发表声明 ,表示支持宪章精神。 194 2年元旦 ,美、英、苏、中等 2 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以英、美、苏为核心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奠定了英、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领导地位。这从战争期间的三次重要会议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战争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为协调盟国之间共同作战、盟国间的关系及战后的有关问题 ,英、美、苏三大国先后共同…  相似文献   

12.
德国铁路参与纳粹屠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洗铁路内部有犹太血统的职员以达到自身的雅利安化和纳粹化;二是积极配合纳粹政府日渐升级的迫犹政策,将触角逐步扩大到整个德意志帝国,剥夺犹太人应享有铁路的基本权利,并协助党卫军、盖世太保等邪恶组织将大量犹太人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部的死亡集中营,在大屠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 《家庭科技》2014,(12):8-9
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共有350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比上年增长12.8%。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且"80后""90后"夫妻成为离婚的"主力军"。 不同年代的不同婚姻观 对此,某媒体以不同年纪离婚人群为调查对象,就"如何看待离婚"问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共3个选项,分别是"应慎重""无所谓""无奈离"。调查结果显示:"50后""60后"人群中选择"应慎重"的占99%,选择"无奈离"的占1%;"80后""90后"人群中选择"无奈离"的占52%,选择"无所谓"的占40%,选择"应谨慎"的占8%。在调查采访中,不同年代的人群说出了不同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之”“是”宾语前置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之""是"宾语前置句在《马氏文通》中提出,学界对这一古汉语常见语序规律进行了长期探讨,至今对一些语法现象仍存有分歧和争议。本文中,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及查阅前辈学者研究心得,拟对判断"之""是"宾语前置句的主要语法标志及"之""是"能否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两个问题进行再探究。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11,(5):45-45
一个犹太商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贷款部经理问:"请问先生有什么事吗?"犹太商人答:"我想借些钱。""好啊,你要借多少?""1美元。""只需要1美元?""不错,只借1美元。" "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施的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日本国内劳动组合的重建。战前日本劳动组合与政党相结合的特点在重建过程中得以沿袭,因此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而随着美苏冷战的深化和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战后改革所形成的日本国内政治格局和阶级关系呈现出复杂的演变过程,即在国际冷战的外压下,日本的国内政治也经历了结构性分裂的国内冷战,从而带来了劳动组合分裂、重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用以表示国家通用语的名称不下十种。在过去一百年里,使用较多的主要有"国语""普通话""标准语""共同语""现代汉语(狭义)",等等。不过其中得到国家正式认可和有力支持的只有两种,即"国语"和"普通话"。前四十年大陆一直以"国语"为正式名称,后六十年则将"普通话"作为规范称谓。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变?什么是不变?首先我要对"变"做一个界定,"变"不仅是"突变""巨变",一夜之间的戏剧性变化,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变法,即"演变""渐变""缓变"。后者可能更是常态,而巨变、一夜之间的变化不是常态,毕竟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渐变、缓变、演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可以找到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观""身体锻炼全面观""休闲体育健康观""个人修养道德观"等,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战后亚太秩序应首先从处置日本海外领地开始,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日本归还其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这是战后亚太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和道义基础。《开罗宣言》的发表意味着中、美、英三国在此问题上立场是一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在日本归还所有中国领土问题上的表态,表明这种共识的盟国范围的扩大。对于其它的日本海外领地,盟国决定或者直接控制战略要地,或者进行委托管理。中国收复故土是战后亚太和平稳定的基石,是建立战后亚太秩序的道义基础,也有着坚实的国际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