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预测研究是国家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和社会战略目标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的人口预测统计学模型,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王周喜等同志在<人口预测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见<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年8期)中,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并结合分岔理论进行了分阶段实际人口预测,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仍存在函数选择和阶段划分的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人口变化的空间和属性两个基本特征,充分利用CA和AR模型的优点,构建了用于模拟人口增长的CA-AR模型.对成都市主城区作实证研究.以1991年~200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估计模型参数,并用2005年的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在人口增长模拟中人口数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相互影响相结合的问题.使人口增长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预测精度较高,为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老年人口护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一个马尔科夫多状态转移模型,测算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护理费用的精算现值,讨论影响测算结果的主要因素,对如何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2005~2050年,中国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口数将从2 173.0万增加到7 077.6万,老年人口护理费用的当年现值将从47 754.3亿元增长到155 542.3亿元.影响测算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人口预测、状态转移概率和各状态护理费用等.要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一是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二是要完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三是要大力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预测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基础,以人口年增长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口年增长量的滞后值、人口年出生率和人口年死亡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计了两类4个模型,并以1952-2002年人口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一般回归法、后退法和逐步回归法三种方法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可作为人口预测的168个模型.然后,从中筛选出较优的包含人口年增长量滞后值的中国人口自回归分布滞后预测模型和不包含人口年增长量滞后值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自回归及logistic离散模型在中国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更好人口预测方法,经济领域常用的自回归模型创新式的被应用到中国的人口预测中.通过结果预测结果分析,易知自回归的预测效果相当不错.进一步探索人口的预测理论,精典的logistic离散模型被用来和自回归模型做对比.由于自回归模型和logistic离散模型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对两者在建模原理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且对两个模型理论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Logistic生物微分模型,并将它用于人口预测.通过利用四川省的人口数建立了四川省人口预测的Logistic模型,其人口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1388%,预测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 Gompertz 模型的黑龙江省人口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人口预测来了解未来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进行人口预测的目的所在。文章通过建立黑龙江省人口的Gompertz模型,对其人口数进行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全国和上海市1980—2020年两种完全不同人口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自回归分析法,确定了3个预测因子,分别建立投影寻踪自回归(PPAR)模型,建模样本的数据拟合精度和验证样本的预测精度均显著高于GM、Logistic模型,完全能够满足人口预测的需要。实证结果表明:全国人口2011—2020年验证样本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60.0万人和0.116%,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26%;2021—2030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表明,2021—2027年,人口增速越来越慢,并于2027年出现人口达峰,达峰人口为14.15亿人。上海市人口2016—2020年验证样本的MAE和MAPE分别为6.9万人和0.28%,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53%;2021—2027年人口增速越来越慢,并于2027年达峰,达峰人口为2499.9万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四普”、“五普”资料及相关资料,以2003—2005年年龄百岁表为基数,采用人口预测软件CPPS,预测了杭州市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态势,对杭州人口结构变化后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索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城市尺度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人口增长与住宅地价的互动关系,证明了在全国层面人口增长与住宅地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住宅地价、人口、建成区面积的三维VAR模型,并对各城市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和建成区扩张对住宅地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城市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一个改进Solow的生产函数模型.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对该市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的回归分析,测量了该市1978~2008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全要素增长率贡献的.  相似文献   

12.
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是一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准确的人口预测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灰色GM(1.1)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包括模型的建立、精度检验、不同维模型的选优以及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等维递补方法;并用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对甘肃省2006-2020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ARIMA与指数平滑法在我国人口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人口时间序列资料的ARIMA和指数平滑法人口预测模型,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最优模型为ARIMA(2,2,1)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2006~2015年人口数作出了估计.结果表明,ARIMA模型更适合我国人口时间序列数据的拟合;我国总人口在未来十年内仍会增长,但增长速度渐趋缓慢,到2010年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39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劳动人口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对广州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进行具体预测。预测的步骤为:首先是根据同批人分要素预测方法,预测得到未来各年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其次是在劳动适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再根据参与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给出可能的劳动参与率后,得到最终的劳动供给总量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总量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劳动人口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对广州市劳动力供给总量进行具体预测。预测的步骤为:首先是根据同批人分要素预测方法,预测得到未来各年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其次是在劳动适龄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再根据参与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给出可能的劳动参与率后,得到最终的劳动供给总量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生命表理论,利用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及年龄移算法,预测四川省老年人口峰值期在2040年.根据四川省1978~2010年户籍人口数据,建立预测值满足老年人口峰值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设定低、中、高三种总和生育率方案下,基于模型预测四川省2011~2050年的户籍总人数、老年人数以及老龄化系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口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人口预测模型研究,讨论了可行性、网络结构设计和学习算法;计算实例表明,人口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客观性、精度高、易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杭州市人口结构经历了年轻型到成年型,再由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人口发展也面临人口总量、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压力。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马尔萨斯人口预测方法,结合市人口分年龄组位移的方法,对杭州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发现中位方案人口预测是杭州市人口发展较为理想的方案,并建议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着力实现人口计生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统筹解决杭州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了异方差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最后得到了2004~2006年3年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依据回归分析结果,结合现实实际,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定性描述了引入省际人口净迁移因素的年龄别分城乡人口预测的思路;构建了考虑人口城乡迁移和人口区域流动因素的年龄别分城乡人口预测模型;对2009~2050年陕西城乡分年龄人口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