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四顶山     
四顶山在肥东县城南25公里、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因山有4峰,故名。又传说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为四鼎山。唐代有人建寺,后方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皆毁。四顶山有“四顶朝霞”景观。山上柯洞穴奇石、“炼丹池”。  相似文献   

2.
63华不注山     
华不注山又名华山,位于济南市郊东北,海拔197米。华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华不注山脚下,有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华阳宫,始建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于陈志渊在山南建华阳宫,明嘉靖年间改名崇正祠,祀四季神。  相似文献   

3.
64泰山     
泰山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占国,几千年米,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土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道教认为泰山神和泰山奶奶是泰山最重要的神。  相似文献   

4.
78赤城山     
赤城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海拔306.5米,因山色赤赭,形如城堡而得名。这是历代高僧名道的修身之处,山上有大小不一的十八个山洞,主要建设有紫云洞、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济公佛院等,山麓有济公故里。  相似文献   

5.
72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春城北。又名北山、肥陵山、淮南小山。相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与七位名公在此修道炼丹,敞有八公山之名。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艹付]坚南侵,晋谢石、谢玄御之于淝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即出于此。  相似文献   

6.
7平都山     
平都山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172公里。古平都山即今名山。因北宋苏轼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鬼国幽都”之说由平都山而起,据《丰都县志》和晋人葛洪《神仙传》载,民间传云,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道家遂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41浮丘山     
浮丘山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南,大伾山之西1公里许。宋代称小横山,金元时称浮龙山,因山势状若浮舟而得名。明嘉靖年间,浚县城墙横跨其上,将山分为两部。城内部分建一居姑庵,因名小姑山;城外部分称南山。  相似文献   

8.
27珏山     
珏山,地处太行山脉,海拔九百七十三米,位于晋城市区东南二十公里处的丹河南岸。珏山景区真武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道场,被称为“晋地奥室”、“文峰奥区”,供奉真武帝君,与武当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当山是真武帝君的修炼之地,而珏山则是其镇守之所。  相似文献   

9.
52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衡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汉武帝以南岳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  相似文献   

10.
91凤游山     
道教名山-凤游山,位于镇头镇境内,是婺源县西南端的名胜景点,相传古时常有凤凰在此翱翔邀游,故称凤游山。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葱郁,危岩怪石密布,最为可观的是“石林”,  相似文献   

11.
47鹿溪山     
鹿溪山又名“云门山”。位于湖北远安县城西北7.5公里,高近千米,周数十里,为远安县名山之一。古时由于人迹罕至,野鹿遨游和溪流甚多,更兼白云盘绕,故有此二名。山上有招仙崖,为道教胜地。据县志载,原为梁代陆法和隐居之地,后道士结庐设坛,渐有声名。  相似文献   

12.
97紫帽山     
紫帽山位于福建泉州市南2公里,海拔517.8 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  相似文献   

13.
71横望山     
横望山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东三十公里处,亦名横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主峰太阳拱海拔459米方圆40公里。南梁时,“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此隐居炼丹,并凿龙泉井,井水清澈甘冽,大旱不涸。构有读书堂,后为寺院,即澄心寺。殿宇堂皇,树木参差。  相似文献   

14.
88灵谷山     
灵谷山在江西临川区东南湖南乡境,抚河之滨,距抚河约7公里,海拔320.6米。山颠东有古牛石,南有漉酒泉,西有石门关、退心石等;其下西南第二峰为谢灵云洗墨池遗迹。盱江之水萦回于前,西有龙虎之尘湖、琵琶、云林诸峰,与巴陵、华盖、芙蓉、军山、麻姑,羊角诸山,环峙互拱,巍巍壮观。  相似文献   

15.
28姑射山     
姑射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姑射山历史悠久,历来是高人逸士隐居的山泽和仙家修真养性之道教胜地。古代道教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曾在其名篇《庄子·逍遥游》中这样记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相似文献   

16.
2青城山     
在公元前三世纪,青城山被秦王朝册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入山川圣地之一,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山内有与自然相融合的道教宫观十余座,及各种风格造型的亭、桥、廊、坊、阁40多座,供游人歇足赏景。  相似文献   

17.
80委羽山     
委忌山位于浙江省黄岩市南约二公里处。据《典岩县志》记载:汉高祖刘邦后裔刘奉林在此修道成仙。仙鹤白日飞升,三绕其山,鹤坠羽翮,故而得名委羽山。山间林茂竹翠,草花飘香,溪水潺潺,百鸟争鸣,宛如仙境。  相似文献   

18.
西北的道教名山主要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有零星分布。陕西是道教胜地,自古以来,有很多隐士高真栖居深山,潜修密行。如今陕西许多宫观都是他们古来栖止的场所。如周至楼观台,就是老子著《道德经》的地方。还有历代高贤逸士居住修炼的华山、八仙显化过的八仙宫、五斗米道的发祥地、全真祖庭重阳宫、龙门祖庭龙门洞、陕北白云山、陕南张良庙等等。白云山、华山、景福山、少华山、太白山、吴山、药王山、终南山均为道教名山。  相似文献   

19.
30丫髻山     
丫髻山风景区位于平谷县刘家店乡境内,因山颠两块巨石状若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故名。相传唐朝即有道士在山上结庐修炼,明朝曾救赐“护国天仙宫”匾额,清朝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也多次在此题字赋诗。  相似文献   

20.
87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葛玄曾在此修真司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