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在媒介格局深刻变迁的新形势下,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报业要想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获得生存,就必须在实施全媒体战略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媒体战略,以实现传统媒体由全媒体战略向新媒体战略的成功转型。本文以《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为例,通过对其全媒体转型实践的个案分析来探析都市报全媒体转型的经验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稳定民心、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其中党报和都市报担当了不同的职责,二者各有特色又都存在着不足。本文以《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为例,比较二者在灾后重建中的报道差异及其思考,以为党报和都市报根据自身定位用不同的方式开发新闻资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为实现市场分割,在同一城市开展了异质化竞争。从两报有关今年“两会”的报道可见:《华西都市报》比《成都商报》更关注主流资讯;对于同质同源的稿件,两报都能灵活处理标题、版面、图片等以区别于对方报纸;在自主报道中,两报能将报道和各自的受众情况结合起来以避免新闻的同质。但是两报的异质化竞争尚停留在技术性阶段,未形成各自不可取代的优势,属于相对异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电视体育报道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探讨了我国电视体育报道发展变化的表现形式,对我国电视体育报道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选取在中国媒体具有标杆和代表意义的《南方都市报》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真相难求源于调查性报道的缺失,而在此种情况下,以南都为代表的责任精英媒体选择了用时评来替代调查性报道的部分监督功能,但没有真相的评论很难形成理性讨论,因而媒体回归独立调壹,乃是对公共事件进行监督报道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与日俱增的新媒体时代,"同题报道"的竞争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而对于"同题报道"的采集和处理水平的高下,也正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比两份主要的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和《大河报》,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及报道特色,探究其中的差异,进而为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晚报与都市报是否同属一个报种 ,近年来是个热点话题 ,论者甚多 ,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共识。其实 ,从二者的内涵、外延及特点等侧面加以分析比较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既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混为一谈 ,因为它们确实存在某些规定性的区别 ;也不能断然反对把二者归于一个大类别 ,因为它们在许多方面又确实具有太多的共同性。如果从更高的层面着眼 ,我们可以把二者都归类于“区域化综合性市民生活 -新闻报” ;在此意义上 ,两者可谓“一家人”。  相似文献   

8.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详细分析了《楚天都市报》在导入期、成长期及成熟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作为。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媒体必须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找准定位,求索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面对报纸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国内许多都市报纷纷走上了主流化转型的道路。《楚天都市报》于2007年6月底也作出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为办报宗旨,增强对时政、经济、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力求在品质品位、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等方面更上层楼。通过选取《楚天都市报》2010年1月份双日头版以及2006年3月份双日头版的新闻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式,可以推知该报主流化转型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重大国际事件新闻是当代媒体竞争的重要阵地。对于报纸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媒体来说,抓住重大国际新闻热点题材、持续不断地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做重点的“包装”,已经成为都市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塑造自已的特色或品牌,藉此壮大社会影响力的一条相对便捷的渠道。现以《海峡都市报》的报道实践为例,浅谈都市报应如何参与国际重大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都市类报纸作为传统纸媒中的一员,如今在发展上很不平衡。既有经营举步维艰的困境。又有国内影响很大的知名报纸左右夹攻。而分析其中成功的特点,和形成困境的原因,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和方法,对都市类报纸的发展,应该说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深度报道是增强校报的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加强深度报道必须了解深度报道的形式 ,掌握深度报道的技巧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编辑、记者的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遵循“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之学理,基于笔者持续关注几家“全国百强报纸”文章的细部质量及所写的部分笔记,依照发现、直面问题,再解决现实问题之研究方法,就关注、做好主流报纸的细部,进而保其文化品质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报人全面地学习和认真工作是保证大报文化质量的基石与关键;报社的内部管理当细化、细致、严格,应全面、全员地推行、落实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几经改革,但传播效果仍不尽人意。抛开新闻体制等宏观方面的阻碍不谈,对话精神的缺失可以看作是会议报道最大的瓶颈。本文从会议报道的现状出发,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会议报道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立足对话精神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在媒体中的角色缺位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其中与媒体对农民工的主动关注程度有很大关系。本文以《楚天金报》为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该报在农民工报道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都市报媒体应当强化其人文精神、融合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改进农民工报道的效度,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与表达,从而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都市报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传统党报的办报观念,视党报为宣传工具。新闻就是宣传,长期的宣传便形成了一种新闻写作模式,常常把重大的事实、新闻细节、新闻人物给下意识地埋葬了。好的新闻作品,需要追求新闻的视觉化与听觉化,让读者有亲临感,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对新闻“三贴近”的要求,传递出新闻主管部门改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现状的良好愿望。面对激变的媒介环境提出的挑战,应该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从满足最广大的公众利益、需求和知情权出发,为复兴传统的主流媒体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大报的《新闻报》,在报馆鳞次栉比、报业竞争激烈、大报强报众多的上海取得较大的成功与不俗的业绩,究其根柢缘于:一个能力强、视野阔、步子稳的主办(持)人;重商业、轻政治的办报宗旨和重业务、轻政论的编辑方针;重视本埠新闻的挖掘与注意本地信息的发布;注重新闻时效性和关心报纸质量;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借鉴与大胆引介;狠抓经营管理和广告招徕;有强烈的报刊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常常深怀忧患意识和竞争精神.行止到民国中后期,该报却悄然由盛而衰、由强而弱,其逐步式微的主因归根于:丧失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忽视了民族气节;未能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被国民政府收买、操纵和控制,从而沦为国民党事实上的"党报".  相似文献   

18.
19.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在前代基础上有所超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对以后的朝代产生很大的影响。宋代社会虽然被人们称之为“积贫积弱”,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和谐安康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与表现。而浓郁的人性化更是这个朝代的突出特色,也是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考察宋代社会人性化,首先就应该探索其制度建设中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