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步观念是近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观,很多思想家的历史理论都是在这一主导性的观念下建构的,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理性主体的形成、稳定法则的信念、线性时间的确立和世俗价值的取向,是历史进步观在近代得以确立的四个基本的理论前提.通过对它们的梳理和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对历史进步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确证,只要这些前提性条件存在,进步观念就依然是人类历史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孔经纬、李湘、陈诗启三位同志先后发表了讨论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的文章,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并展开了争辩。从孔、李、陈三位同志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之所以得出不同的论断,主要是对民族市场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什么是民族市场?我认为《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提法比较全面,即:“商品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环境美学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复杂系统,人们对于环境概念的解释相同,但其仍是一个对象性的存在。在人与环境的诸多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具基础意义,它规定了环境何以产生美。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美学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学有关人类中心地位的争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环境美学的研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从传统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十几年来这一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市场发育缓慢、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政企不分、政府职能转变困难等等.造成这些困难与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缩小政府统制职能,扩大社会自治功能,尤其是削减不必要政府权力的改革未到位.而缩小政府统制职能,削减不必要政府权力,正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前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八年来的改革实践已对此作了证明,并提供了较成功的经验与启示.一、创建“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缩小政府统制职能.“小政府”思想源于近代市民社会的主张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论断,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与当代改革潮流的共同取向.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高潮,使海南这一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最新试验场.作为中国最大最特的经济特区,中央赋予了海南以地方立法权,更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和改革开放的更大灵活性,包括海南可以建立“主要是市场调节的新体制框架”和实  相似文献   

6.
<正>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早有论述,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何理解这些论述,每个人的见解有所不同。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渴望指正。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扎实做好维稳各项工作,坚决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保持长期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深化思想认识巩固新疆长治久安;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新疆长治久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新疆长治久安;以创新社会管理构筑新疆长治久安;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新疆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散居全国各地的回回没有被同化于汉族,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中间,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聚合到一起的呢?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室马苏坤著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共同的宗教信仰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但我们必须看到,回回民族的形成,除同于一般民族的共同规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而这一特殊性正是表现在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形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历史地位的确立毕宪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临时政府与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 ,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 ,以近代文明国家的平等原则为准则 ,制定和实施了一套新型的民族政策 ,从而在中国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民族关系。本文阐述分析了该政策的内容和历史功绩 ,同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并由此得出结论 :它在中国的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自己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民族的特征有四个: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民族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这四个特征。但在民族形成以后,由于种种其他客观原因而丧失前三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不能使民族不成其为民族。如我国的满族,原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在长期与汉族相处过程中采用了汉语。在我国,满语作为整个民族语言已不存在了,但满族依然存在。许多汉族虽然长期侨居国外,丧失了共同地域,但仍然是汉族。有人说,只有完整地具备四个特征才称之为民族。而这种观点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著名的埃及阿拉伯历史学家艾哈迈德·爱敏又说;“要在两个民族中进行比较,必须彼此文化程度相当,断不能拿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游牧民族相提并论。这种情形,有如以婴儿的思想和中年人的思想相提并论。”这些论述,为我们讨论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提供了钥匙。但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包括审美心理的差异,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处于不同阶段这一根本原因之外,还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不看到这一点,那就很难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民族,心理素质还会存在着差异。其次,对于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其形成的方式并非是一个模式。总观古今中外民族的形成,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从部落发展成为民族,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初民族形成的一个基本的规律。对这种民族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多次论述,其中最精辟的有两个论断。1846年,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  相似文献   

14.
在居民以移民为主的国家里,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是否形成加拿大民族、美利坚民族、澳大利亚民族?这是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民族理论的发展。 这里,我想谈一下我对澳大利亚民族形成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有人说,“19世纪40年代,是澳大利亚民族形成的始初阶段,19世纪80年代,各殖民地的相互联系加强了。经济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础。”在这些学者看来,澳大利亚民族已经形成了。这次我到澳大利亚访问,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进行研究的。我在研究提纲上明确地写着:澳大利亚各移民民族集团二百年来是否已形成单一民族,还是依然保留着其各自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民族形成问题,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作为判定民族形成命题的根本依据,原本是十分必要的,无可非议。然而,我们如果不单是满足于简单地接受或者重复已有的成论,肯于开动脑筋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不难发现,有一些被摘引出来作为立论根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并不完全象某些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所理解和阐述的那样,而是别有一番意思;而某些作者的论断,往往就是在这些对所引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把实践范畴提升到第一的和基本原则的地位,使之成为主导性的和创造性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去解释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去说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说明认识和改造人自身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使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与思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生产方式、分工、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等范畴,都获得了科学的规定,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文章认为我国古代以《仪礼·丧服》为代表的系统、严整的丧服制度,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 之后。当是周人在原始丧服习俗的简单内容上,逐步增添,注入“尊尊”、“贵贵” 的内容,经长期损益、修正,至春秋末期才基本上形成比较周密的丧服制度,并由孔子及其弟子将此一制度著于竹帛,编定为《仪礼·丧服》。《仪礼·丧服》的编定成书即是丧服制度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明治政权建立之初,政局十分动荡。掌权的藩阀企图利用天皇的宗教功能以加强藩阀政府的政治权威巩固统治。而民权派攻击藩阀政权,提倡充分发挥天皇政治功能的立宪君主制。政府内部的亲皇派企图乘机复活传统,将天皇打造成道德君主。政府内部藩阀当权派、民权派、政府内部亲皇派三方博弈的结果最终走向了合流,政府当权派融合各派主张,通过颁布宪法建立了立宪君主政体,确立了集宗教、道德、宪政于一身的近代天皇主义。  相似文献   

19.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泰民族是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形成的族群。傣泰先民固有的百越文化因素与华夏文化因素、印度文化因素、东南亚文化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整合,形成了傣泰多元复合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今天的傣泰民族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群体,而非种族或血缘上的族体。我们研究傣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应着重于文化因素,而不是血缘因素和与之相关的民族源流迁徙。  相似文献   

20.
<正> 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此极为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却说法不一,争论不休。本文试就原始民族自然形成的时限、前提、基础、途径及其类型这些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争鸣,不妥、荒谬之处,乞请识者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