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大都赞成通过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但却很少看到,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合理和有效的研究方法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那里。实际上,现代经济学中关于微观和宏观、均衡和失衡、实证和规范三个重要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在《资本论》中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过;不仅出现过,而且还常常被充分地讨论过;甚至也不仅仅是被充分地讨论过,还在许多方面超出了当代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述《资本论》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贯穿于其中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资本论》以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作为典型例证,在现实的经济事实层面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对《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其文本的解读、意义的阐释,以及对《资本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关系的论述等方面。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不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遏示了策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和人类社宗的一般规律,而目坯丹创了人类运用辩证逻辑的新纪元。这王要表现在它的逻辑方法上。然而,《资本进》的逻辑方法,在美第一卷出版肘曾引起争论。当时,有人认为《资本论》的方法P是形而上学的办析方法;有人认为P是签通逻辑的演经法;百人认为走黑格尔的唯IO王义辩证法;育人认为研究方法是唯物王文的,叙述方法则展唯IO王义辩证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一践”中引述了上述筝诏后指出,由于当的彼得堡的《欧洲通报》上的一篇赛读《资本论…  相似文献   

5.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实质.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逻辑叙述顺序,可以使人们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弄清复杂经济形态的结构,全面地认识经济形态中各个层面的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最科学的叙述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在方法上有着某种明显的内在联系,有着一种批判的继承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叙述方法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李佃来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05-123+206-207
《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是研究者们不能绕开或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论》创作方法的内核,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予以唯物主义改造的辩证法。马克思之所以对辩证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他向纵深不断质询、追问和探索的问题意识和致思路向分不开。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在他对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的贯彻上。从抽象到具体不是演绎逻辑,而是辩证逻辑,它构成了《资本论》创作方法的逻辑形式。《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既包括研究方法,也包括叙述方法。这两种方法构成一个整体,对于它们的理解,都要落脚到从抽象到具体。另外,《资本论》的创作方法作为一个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涉到如何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问题。以从抽象到具体为逻辑形式的辩证法所通达的认知层面,正是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最该到达的本体界面。在这个本体界面上得到展现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大体说来,我国学术界60年来对《资本论》的哲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在于辩证法;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30年间,《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历史观;第三阶段是近些年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呈现出新趋势,即关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涵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历史事例验证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通过概念与思想准确再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人类经济活动历史进行整体考察,《资本论》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体现了马克思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立场和严格态度。《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对经济理论研究的思维产物,更是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典范。通过运用经济活动的历史材料、系统回顾人类经济活动历史、分析经济范畴和思想的历史演变,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性得到了历史验证,在揭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忽视历史的思想缺陷的同时,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资本论》历史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历史方法和历史态度,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才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方瑞 《浙江社会科学》2020,(9):105-111+160
如何判定《资本论》的理论性质,其关键在于对《资本论》方法的研究。围绕这一争论,学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一种是实证主义的阐释路径,立足于经验事实,注重对各种材料的整理与归纳,但这种阐释路径以"非科学的观察者"的方式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外部联系进行说明和描述,最终陷入"图式化"的经验抽象之中。另一种是黑格尔主义的阐释路径,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解释原则,"要求面向既定社会的自我活动,并由之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之中",但这一阐释路径由于"跳过了经济分析的必要环节",必然陷入到黑格尔式的思辨抽象之中。鉴于《资本论》方法的研究对判定其理论性质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通过回顾马克思对不同研究方法的评述,来重新审视这两种阐释路径的理论困难,澄清《资本论》方法研究的阐释原则,以期进一步深化对《资本论》理论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钱立火 《学术界》2004,(2):225-229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 ,一是因为工人运动在理论上的需要 ;二是因为他极为清醒地知道 :资本主义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义愤和诅咒而灭亡 ,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战胜资本主义的前提。当代资本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 ,认真研究当代资本和当代资本主义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诠释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特殊方法。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入研究,从逻辑起点、辩证方法、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方法的科学性和独特性进行梳理,阐明了马克思的方法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的方法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指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问题——他自己的新的理论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不可避免性和暂时性。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术语、概念以及与新的问题提法相适应的新的理论观点,即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通过把各种经济范畴纳入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结构中来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并通过严格地区别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的不同、它们生产的过程以及发生顺序上的差别等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自觉阐发,实现了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也合理地解决了他所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资本论》在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上,在对建立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的思考上,都全面地超越了他之前和同时代的研究者,并且马克思的这些思考和论述在后来的科学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体现和印证。  相似文献   

13.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6,2(5):22-25
《资本论》是一座蕴藏丰富天才思想和无尽威力并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开发的宝库。众所周知,这个活的思想宝库的灵魂,即指导马克思研究工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方法论[1](P32)。历史唯物方法论是一个不断被实践证实为可以用来透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锐利分析工具。历史唯物方法论之所以恒久而弥新,在于它是一个由各种复杂研究方法和高度复杂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理论体系是一个艺术的结构,它的形成依赖于构建结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实施有几个必要的步骤:首先是对复杂的、多维结构交错、混合而成的混沌的对象总体进行解构,梳理出其中包含的各种结构;其次是对这些结构进行修正和改造,突出典型对象的主要结构,突出其历史发展结构、实质结构、性质结构;再次是对主要对象的实质、性质、多维结构进行分析与重构。这些再现的结构还与批判的结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首要地是对研究方法的变革.《资本论》 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探索的光辉典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追问、逻辑展开分析、逻辑中介考察全部矗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基之上.马克思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起点的"商品"的考察,蕴含着抽象法的完整展开过程,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中介环节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一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贯彻了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与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生产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不同学派对生产过剩危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相对于马克思的生产过剩危机理论都不够完整全面。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对危机表象的分析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内在逻辑阐述两个层次,而《资本论》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是完整的逻辑体系,文章从十个方面研究了《资本论》所蕴含的商品生产过剩逻辑,逻辑起点是商品,终点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所导致的积累总趋势。商品生产过剩逻辑对治理我国产能过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堪称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理顺《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有利于在新时代实践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文根据《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幅度和影响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资本论》第一个中文译本的出版和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重译的《资本论》全译本的面世等三个重要事件为分期标志 ,将《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时期 ,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
辩证法是《资本论》这项"伟大艺术品"的"建筑术"。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为本质的《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表征,它谱写的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座城市"的变奏。辩证法的存在论意蕴不仅洞见了"第一座城市"即"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危机,而且还预见了"第二座城市"即"共产主义"的到来。这是马克思《资本论》辩证法的理论旨趣和理论使命,也是探讨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法是通往共产主义的"接生术",是人类范畴文明的大逻辑。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哲学化研究认为,《资本论》考察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研究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这种研究,把物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表现、掩盖与支配的多维关系,简化为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单纯的掩盖关系,把以物(商品)的关系为“中介”的人的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呈现为用抽象概念就足以描述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资本论》所做的哲学化解读只有使马克思退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水平上才能够成立,它不会为我们理解《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提供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