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递进的层次论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植物景观的关系,提出植物景观设计可提供生活生产资料,应具有领域性,应营造交往的环境,应体现宜人性和应赋予深刻的内涵,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景观植物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植物设计是城市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景观植物设计中的科学主要指必须在充分了解作为基本要素———植物的生长习性之基础上,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艺术则指应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地利用植物的美学特征,创造出符合人们美感心理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3.
唐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唐诗的美渗透在其叙述内容、景色描写、表达形式、情感表现和写作技巧中。笔者通过对植物景观中具有的唐诗美学内涵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植物景观所具备的造型美、色彩美、形式美,突出植物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强调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讨论高科技的发展是否影响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转型已成为时代的趋势。本文以“自然与科学的对话”为切入点来讨论现代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具体阐述了高科技在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中的发展条件与运用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到,现代植物景观不只是应用、表达科学与技术,还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现代科技的本质融入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苏州园林中植物的造园、建构主题、修饰及衬托等手法,从“景”、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入手,论述中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和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城市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本文着重从植物景观配置的两方面内容,即植物材料的相互配置、植物和其他景观要素的配置,探讨了城市广场植物景观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视觉特性对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多项设计为例,论述了视觉特性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介绍了如何从人的视觉感官出发,运用多样的园林造景手法,因地制宜,协调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舒适景观环境。文章阐明了出色地发挥植物视觉特性,注重利用植物观赏特性中与人直观感受最相关的体量、质地、色彩视觉特性对构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的作用。文章提出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影响植物视觉特性的因素,通过植物合理配置,尽可能设计最具动态艺术的园林空间,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创造出更丰富的园林空间感受。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对于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对于使用者心理的忽视,分析了景观中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及其空间感知的机制。探讨了如何通过更好地理解使用者来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于丰富能源资源基础的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陕北地区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应遵循适地适树、季相变化和特色树种相结合、远近结合等原则,从景观分区设计层面研究煤炭企业的植物配置及特色,不仅可以提高煤炭企业自身的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和美化煤矿企业所在城市生活。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商业街功能需求和购物环境的改变,有必要对商业街的绿地景观进行改造。城市商业街绿地景观改造重在对植物的色彩配置、植物的形态配置与植物的空间组合等。处理好植物配置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可为人们创造一种关的视觉空间。  相似文献   

11.
《花镜》是中国最早、最宝贵的一部有关观赏植物的专著,作者陈扶摇,一名淏子,别署西湖长隐翁。全书共分六卷,其内容从朝夕体验,以至询之嗜花友及卖花佣,在当时实属可贵。陈淏子站在前人基础上,倾注自己大部分心血完成该书。书中记载了大量观赏植物及其分布、繁殖、栽培与应用的内容。本研究对书中的植物种类进行整理、注释,简要介绍了植物栽培方法,重点对书中涉及的植物造景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与分析,解读《花镜》对当今园林建设,尤其对园林植物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配植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营造优美动人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并体味其文化意境。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园林植物配植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提出只有在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及文化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利用园林植物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公园春季观花木本植物观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绿地植物现状与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通过增加观花、观果植物的种植和组景配置,丰富校园绿地景观,丰富与发展植物的多样性,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校园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模拟和营造自然植物景观,集中地采用多种植物造景手法。以问卷方式对来园游客展开调查,研究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和游憩环境的感受情况。调查游客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居住地;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公园的各个游憩区和景点。通过统计游客对不同类型的观赏植物、植物群落、植物空间环境和植物景观的偏好程度,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观花植物、乔灌草混交群落、半封闭的植物空间和林中溪流景观是多数游客的最爱;不同性别、年龄游客的偏好程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唐芙蓉园植物种类组成及主要景点植物配植进行了分析。大唐芙蓉园的种植设计存在植物群落单调机械,景观效果缺乏多样性,不能突出其文化主题等问题。建议大唐芙蓉园在进行植物景观改造时紧扣文化主题,多使用具有西安特色的绿化树种,尽可能丰富和变化植物配植形式和空间,使大唐芙蓉园的植物景观朝着空间结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核心景区即石象路至宝城段,本文着重分析此核心区的植物景观。通过分析得出,植物的量是帝王陵寝等大型园林营建的最基本要素,只有满足了量的需求,才能满足美的需求。明孝陵核心景区植物景观遵循自然,在自然中合理创造规则景观,实现了规则——自然的过渡。核心景区内每个景点植物配置不尽相同,但都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陵寝植物景观意图。植物景观注重因地制宜,同时植物景观融入了景观营建的精髓,充分展现了植物造景的七性。  相似文献   

18.
泰安是位于泰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设计具有代表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观对提高城市建设的水平,改进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地带性植物为基础,结合泰山文化传统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倡导群落式植物配置方式,创造适宜于城市发展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9.
野生花卉在我国北方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千篇一律的园林植物栽培使园林景观单调,且生态效应差。加强野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可提高城市园林的自然度。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各异,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应积极开展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等工作,推广野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