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就有家业世传的传统,汉代通经入仕的政策进一步促使了家学的兴起。汉代家学主要以经学的传承为主导,兼及律令、天文历法、谶纬、史学、文学等,家学的受教者以男性为主,女性也可以承袭家学。家学的传承对士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云南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发展难兼顾、人与人之间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难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多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务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难处理等五个方面。因此,云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关键是如何保持经济与社会、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多元民族文化以及人与自然这"五个和谐",使五个方面的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不和谐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4.
北朝时期,家学对于世族门第的维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家学,虽然以儒学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朝文武兼修、儒玄并用、兼综儒释道的方向发展,而这与社会环境、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8,(1):60-65
"家学"渊源回溯性研究对于重新认知胡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内在理路的梳理发现,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等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阶层"自觉"或"不自觉"面向胡适"家学"渊源进行"建构",试图建立"汉学"与胡适之间的"隐性"联结。将这种"建构"放置于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长时段"架构中,折射出学术"现代化"与"过度现代化"发展的渊源脉络及其渗透、交替、演变的痕迹。"家学"渊源的"释误"对于胡适与"时代"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见证胡适学术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以及"时代"变迁下的胡适思想的"变化"与"坚守"。  相似文献   

6.
杨从尧 《天府新论》2004,(Z2):20-21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无论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暗含着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和谐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其保障.社会和谐的关键是社会主体和谐.它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群已和谐,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突显了人的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人学基本精神,全面确认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辨证统一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华和合文化与新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中国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中华和合文化与新发展观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和合文化可以为文化主导型的新发展观所用。其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①整体系统观。一种以整体上认识,改造世界的整体系统思想,这与重视社会全面协调的新发展观相一致。②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新发展观恰恰是以人为中心而又超越了人类中心。③人与自然和合观。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也与主张人、社会、环境、自然高度和谐的新发展观一致。④“和而不同”。即世界多样性原则,这同样与摒弃单一、片面化发展的新发展观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共同体”的关系变迁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走向个体化。个体化浪潮下的家庭变革为个体和家庭共同体带来一定的危机,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家庭建设,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家庭建设的积极探索,又符合中国家庭特殊发展模式的国情需要。“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这四个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色彩的建设路径。在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家庭建设思想对完善家庭与社会治理,构建家庭共同体,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个体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使命,促进人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思想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是其和谐理念:"以仁为本"的本体论奠定了宇宙万物和谐了的形上学基石;立足自然人性论,对人欲的讴歌使得人的身心完成了自我和谐;平等价值的诉求成为解决社会纷争,达到社会和谐的价值尺度;破除"九界"实现大同,从而为人类设计了和谐世界为归宿。由于近代中国救亡的时代主题使得康有为以平等压制了自由、以集体湮没了个体、以大同扼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和谐理想状态是多样性的统一,最终消"和"以归"同",其和谐思想陷入了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为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茂名滨海新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借传统之石以攻现代之玉,让传统焕发生命力。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茂名滨海新区人文和谐建设的基石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和谐建设的理论依据。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渗透和谐思想,转变观念,为文化建设的具体落实做铺垫。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推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是少数民族文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人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和谐社会中才能实现。和谐视阈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当前,在生产力、市场经济、社会体制、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因素。和谐视阈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扬弃,也是对中外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结合辽宁的实际,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中构建和谐辽宁将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目标,主要需解决以下四个层面的问题:一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和谐问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二要解决社会关系的和谐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关系问题;三要解决好外部环境的和谐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要解决人文环境的和谐问题,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发扬和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打造一个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发展召唤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整体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是通过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内在品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发展体育事业提出的时代要求。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及社会文化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及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它包括不同文化类型和构成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世界进步潮流与民族精神、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健康发展等相统一的特征,还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激发创造力、社会整合等功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当前广泛开展的和谐经济建设、和谐政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制度建设、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生态建设等既是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