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使地球变小了,人与人更加接近。从来没有能象今天这样,人们可以同时有声、有色、有形地观摩,甚至参与万里之外发生的事件。电视又使地球变大了,人与人更加疏远。电视使得社会经常被分隔成一个个“独享空间”,这种无形的“隔离带”,往往又使人们陷入“现代孤独”。电视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电视又反过来作用于现代文明;现代人创造了电视,电视又反过来创造着现代人;人们占有了电视,电视又经常地占有了人……。  相似文献   

2.
唐宏峰 《求是学刊》2005,32(2):90-91
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相似文献   

3.
邢虹文 《社会》2004,(8):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电视 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文化也随之发展起 来并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文化被认为是继印刷文化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人类文化形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是这一文化的显著特点。同时这种文化又具有更多消费文  相似文献   

4.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宋振文 《社科纵横》2008,23(10):127-129
电视文化是现代传播中最重要、最有效、覆盖面最广的声像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电视文化思潮,电视工作者任重道远.坚持文化自觉是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良知与文化责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和国家电视文化安全观等观念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前提条件.坚持电视文化创新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核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3,19(1):85-87
中国电视节目在争取可视性与收视率的同时,应当提升和关注电视的道德意识,歌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电视文化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必须以提升人的道德情感为己任。  相似文献   

7.
徐火军 《阅江学刊》2012,4(4):67-74
当今的娱乐脱口秀节目普遍存在过分追求娱乐性、创新普遍乏力等问题,注重文化承载功能必然成为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天天向上"把文化承载作为节目的创作核心,把电视娱乐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开拓以文化为基点的更宽泛的娱乐概念,起用文化气息与娱乐气息相互融合的主持群,采用以文化为起点的传播策略等等,顺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传播多元文化,让受众在欢笑声中体验和接受多样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珅琳 《社科纵横》2006,21(5):125-126
电视文化是不同形式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作为对传统电视俯视姿态的挑战,近年来电视视角发展平民化,节目内容偏向娱乐化。本文从电视视角平民角度和娱乐化出发,站在受众立场权衡利与弊,指出无论是平民化带来的文化归属和社会附属感,还是电视娱乐造成的潜在遁世效应,电视文化本身作为各种形式融合的载体,在各种文化形式的碰撞、竞争中寻求制衡,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电视的优质效用。  相似文献   

9.
人们愈益在电视机前度过更多的闲暇时光的同时,许多人又感到不满足,并由此产生着一种莫名的失望感.尽管电视播映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更新,但给人的感觉却如同一支庞大、纷乱的乐章,缺乏明快而震憾心灵、使人回味的主旋律。电视文化在娱乐性、商业性、艺术性、思想性之间徘徊,它想奋进,但又感困惑;而作为它的对应面,人们也每每产生“看还是不看”的犹豫。……这是我们对电视文化现状及其对市民文化素质构成的影响方面,获得的初步而概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向天宇  张浩 《社科纵横》2012,(8):125-126
从电视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到电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媒介。电视的发展促进着电视文化的发展,同时电视文化的发展也引领着电视继续向前发展。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新世纪,电视的发展同样不可小觑,电视文化的发展有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本文从电视文化的发展开始入手,浅析电视文化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邬光照 《社科纵横》2011,26(1):45-47,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传媒已逐渐构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成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有助于达成"理解"与"共识",培养公民政治理性和国家政治理性,推进社会和谐、社会改革和政治文明,从而成为权力机构的隐形延伸,体现了电视传媒生存的政治意义。作为传统强势媒体,电视传媒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理性,积极有效地建设公共领域,提高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艺术,更好地参与和建构社会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陈玉霞  李鸿儒 《学术交流》2007,(12):195-198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一些发达和富裕地区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之风盛行。与此同时,作为备受人们推崇的大众媒介——电视也深受其影响,绝大多数电视节目的主题都表达着消费主义的内涵,它们所倡导的文化精神是消费、占有与享乐。这种文化精神与先进的思想文化背道而驰,显然是无助于教化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电视文化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13.
张帅 《日本研究》2020,(3):72-77
电视广告既承担着产品宣传的功能,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对本国电视广告的监控和管理都十分重视。本文以中日电视问题广告为切入点,首先通过选取中日典型案例,从涉及性别歧视、性暗示、民族情感及导向偏差四个方面,对中日电视问题广告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其次,从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其问题成因;最后,从比较分析中得出启示:提出关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对异国文化交流和认知、增进尊重和包容,积极借鉴优秀文化创意,完善中国电视广告管理体系等建议。本研究对促进我国广告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2,(19):12-21
最近,一档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高调登场且一鸣惊人,重播收视竟超过了今年所有音乐类节目的首播收视率。一夜之间,《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并迅速占据了几乎所有中国媒体的重要报道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站在当代全球化背景的立场来重新认识“后现代”概念 ,指出 ,应从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角度来界定后现代的特征 ,进而对处于后语境与信息社会中的中国电视文化作了剖析 ,认为 ,在后语境中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现象是互渗的 ,而且 ,对于“本土化”和“精品意识”的理解 ,也应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与犯罪     
在日本,1980年大约有54,000名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由于种种罪行而被逮捕。1981年被捕的少年罪犯的数目增加到69,000人,究其原因,大多数少年儿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是从电视上学会犯罪的。”在法国,1981年包括暴力行为在内的所有罪行的17.8%是由16岁以下的少年犯下的。他们在被起诉期间所作的陈述表明:“我们是从电影、从电视上学会犯罪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建立电视社会学。电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因而电视社会学应主要研究以下一些问题:1.电视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电视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3.电视与家庭和生活方式的关系;4.电视与健康的关系;5.电视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自身规 律和本体特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电视节目类型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使电视艺术像一 颗璀璨的新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电视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目前已是不争 的事实。然而,在理论上确立了电视艺术的独立地位之后,电视艺术本身是否真的拥有了自 己独立的品格,它的五彩光环是否都是电视自己放射的光亮呢?就我国电视节目的播出现状 看,多元与单一、茫然与清醒是共存的。最值得探讨的就是那些建立在其它艺术形式基础上 、最早以电视文体的面目出现的电视艺术片,它们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19.
所有20世纪杰出的发明中,电视也许是公认的最有代表性的发明。印刷业的发展、科学知识的爆炸,使我们人类向前跃进了一大步。但是,就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人们观念和价值的形成以及人们之间相互的交流而言,电视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影响遍及各地,对那些生活在偏僻角落、从未接触过现代文明的人来说,电视似乎向他们展示了另一个星球的情况。电视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发明。20年代初,无线电波已在欧洲、北美两个大陆之间穿梭往来,世界仿佛变小了。此后,一个名叫贝尔德的苏格兰人利用信号的传递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图象。由于他在电视的制作与图象信号传递问题上遇到了不少困难,所以直到1926年才向英国广播公司(BBC)展示了他的成功发明。1929年BBC开始试播。到了30年代中期,已可以向伦敦地区的一些观众定时播放节目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电视  相似文献   

20.
联邦德国(原西德)是性开放的国家,几乎所有店铺都能买到色情刊物。性商店不但在城市的红灯区,而且在车站、码头以及商业中心附近都有从事赤裸裸的色情买卖;有线电视集色情之大成,毫无顾忌地反复播放;无线电视虽然面向大众,但并无性的禁区。对于德国无线电视台播出的性电影,通过建立在一定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可以从影视这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德国的性电影状况以及“性革命”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