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陈晓律 《领导文萃》2011,(22):110-114
美国战略考虑的中心是什么?根据近年来的一系列动态信息,笔者认为,美军正在加速实现的“新三化”是其中心。“新三化”即军事武器的空天化、高速化和无人化,美军以此寻求在军事上对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压制任何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保证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受挑战。中国和俄罗斯显然是美国试图压制的主要对手。  相似文献   

2.
1997年,本文作者以中国军人的身份赴美国国防大学访问学习,其间对美国军人及美军基地深有接触。通过一个军人的目光所发现的美军内部的种种现象,尽管浮光掠影,但颇值得我们据此深思,并有助于读者了解美军所以横行四海、到处生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最短的战书     
《领导文萃》2006,(11):74-74
1944年12月,美军和德军为抢先占领一处交通要道,展开了一场行军比赛。结果美军101空降师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该交通要道。德军见美军已经占领了目的地,便以优势兵力团团包围该地,并派人送信给美军指挥官。要求占领交通要道的美军立即缴械投降。指挥美军101空降师完成此次行动的麦克奥利将军对德军的嚣张气焰十分愤慨,他当即就给德军指挥官回了一份战书,内容只有一个词“:见鬼!”德军指挥官接到这份文书后恼羞成怒,立即命令部队发动进攻。而美军101空降师全体官兵在麦克奥利将军的带领下,同仇敌忾,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打退了德军的数十次疯狂进…  相似文献   

4.
美军较早接触所谓的新媒体,伊拉克战争期间就出现过美军的"士兵博客".但是,在新媒体出现的最初阶段,美军的高级将领们常以防止泄密等理由限制和反对新媒体的使用.实践中这种策略束缚了美军自己的手脚,使美军屡屡在新媒体战场上吃败仗.随着奥巴马成功借助新媒体当选总统,以及新媒体在危机应对等社会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美军高级将领们逐步意识到新媒体作为"战略媒体"的巨大价值,开始把以新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称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随着认识的转变,美军高级将领们也开始尝试接受和运用新媒体,力图扭转美军在新媒体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5.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成了最近中国人讨论乃至争论的焦点之一.一派人支持美国,他们支持美国的一切,不问具体细节,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另一派人反对美国,这里固然有同情弱者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关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争论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关于自己事务的长久以来的争论的延续。做一个粗陋的划分,前一派人主要是民主主义者,或曰人权主义者;后一派人主要是民族主义者,或曰族权主义者。我认为在这个长久以来的争论中,一些其实非常基本、非常简单的东西一直被搞混…  相似文献   

6.
马骏 《领导文萃》2014,(16):37-40
<正>麦克阿瑟妒贤嫉能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出生于1880年12月31日,是父母3个孩子中的老小。他曾在美军14个不同的部队服役,甚至还到过中国,在驻天津的美军第15步兵团任代理团长。1917年,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随远征军司令潘兴到了欧洲,任第1步兵师参谋、作战处长,参与制定了许多对德军的作战计划。战争结束后,他被潘兴选为副官。潘兴是美军第一个五星  相似文献   

7.
西隐 《领导文萃》2012,(24):60-63
20世纪80年代就以描写新军事变革的战争作品著称的刘亚洲,是中国将领中少壮派力量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军方高层的战略思想家和理论笔杆子,其触角敏锐,思想前卫,观察视角独特,近20年在军中的各种报告和建议得到了中国军方高层的认可,在中国高层和军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而,美军不得不对中国悄悄变化的军事战略意图保持高度警觉。美国军方从已掌握的资料和对中国高层战略调整的趋势评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刘亚洲的战略思想对解放军战略调整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刘亚洲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解放军的作战思想和治军方略将会发生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美军战略部署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梁思成如果活着,他是一百岁了。最应该纪念他的不是我,而是一座城市——北京,但老北京消失了,只留在梦中。故都的逝去,让一个人痛心疾首,但他无能为力,今天的北京,还记得这个人吗? 北京不是梁思成的故乡,但老北京消失的时候,他最心痛,他有没有流  相似文献   

9.
战争新规则     
杨宇杰  庞旭 《领导文萃》2010,(16):57-61
<正>信息时代美军面临的战争目前,美军每天的军费开支高达17.5亿美元,大部分都用在了重型装备和重型部队上,这不仅无助于赢得当前的战争,还会误导美军的未来作战。因美军多以传统方式使用新战争手段,为此一直在财政上遭受打击。以伊拉克战争的实际花费为例,据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0.
美军集结中东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与过去略有不同。过去美军驻扎在世界各地防御共产主义,但今天除了驻在韩国的美军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已经没有共产主义威胁的空间,美军长期驻外的正当性不再。  相似文献   

11.
美国陆军上将沙利文说:“在信息时代,主导战争行动的仍然是人。装备技术、部队结构的变化,不会导致勇气、无私精神、战友之情和领导能力等作用的消失。”这位美军上将的话提醒我们,在深入研究美军先进武器装备技术的同时,也须关注美军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之道。美军有一整套高效的军官培养体系,也打造了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具备相当军政素养的专业化高级指挥官队伍。美军建军时间不算长,但培养高级指挥官颇有章法,也相当成熟,基本形成了确保精英型军官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也奠定了在最近几场战争中占尽上风的“软优势”。今天的美军,…  相似文献   

12.
吴敏 《管理科学文摘》2011,(32):107-108
以美军2005年的《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为切入点,先对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培养内容进行简介,而后对其培养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方鑫  王强 《领导文萃》2006,(2):98-101
所谓伤亡观,是指人们对于战争中伤亡问题的看法。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美军伤亡观与军事决策美军伤亡观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领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战争发展观,也是一种战争效益观和战争文化观。伤亡观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对战争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认识。作为代表人物,美军退役上校特雷弗·N·迪普伊研究了16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伤亡数据,并从中发现了伤亡率的变化规律,即战场上的伤亡随时代的发展而下降。他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媒体是美军信息收发、拓展服务范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媒体与军事行动、社会媒体与危机沟通、社会媒体与军事领导者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军社会媒体的运用情况,从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专业力量建设、建设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支持三个方面阐述美军社会媒体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霍金难题     
《领导文萃》2006,(9):1-1
灾难七月。7月12日,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冲突爆发,中东火药桶的另一根导火索点燃。轰炸,死亡;再轰炸,再死亡。呼吸间仇恨与疯狂成为生命的主宰。一个黎巴嫩人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生活:“在和平期间让我担心的一切现在似乎都已经无关紧要。相信我,  相似文献   

16.
姬文波 《领导文萃》2014,(13):79-82
正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这样描述:虽然联合国军的空、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切断共军的供应,然而共军却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参战前的准备和精心部署1950年7月,朝鲜战争开始后,为防备美军扩大侵略战争,中国立即采取了加强东北边防的战略措施。7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立即抽调战略预备队并加强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工程兵部队,集结东北地区,组成东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联盟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悍然发动持续79天大规模空袭。不仅由轰炸军事目标发展到轰炸非军事目标,肆意屠杀无辜平民,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用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从这次来看战争的根源,世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呈现膨胀的势头,美国唯我  相似文献   

18.
冬雷 《领导文萃》2008,(6):57-62
去美军的一个基地参观,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基地司令在参观结束后请我们共进午餐,几个美军军官陪同。  相似文献   

19.
郭彩虹 《领导文萃》2008,(23):73-76
二战期间,麦克阿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头号人物.而艾森豪威尔则是欧洲战场上的美军最高指挥官。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位高级将领曾有过一段颇富戏剧性的共事经历。许多研究美军军史的专家认为,艾森豪威尔给麦克阿瑟当“秘书、顾问,还有替罪羊”的9年时光,是其最重要的成长经历和财富。正是因为这段不凡的经历,才使艾森豪威尔在随后的二次大战中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20.
张振文 《领导文萃》2013,(15):85-87
解放战争前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等20位重要领导人,为争取当时的战略主动权,乘坐一架向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借"来的飞机,由延安起飞,秘密降落在山西长宁机场……1945年8月25日午后,一架美军运输机顺利降落在太行军区的长宁机场。消息传回延安,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看似平常的一次飞行,却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次战略空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