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比较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最近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西500年比较》,就是我国学术界比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本书以16世纪中叶作为中西比较的历史起点,由此展开了对中西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诸方面的全面比较。全书按时间和历史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便构成一卷的主要内容。第一卷从16世纪中叶到1839年。此卷分析了西方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地崛起,中国在封  相似文献   

2.
诗性与思辨——《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对话体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都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来记载大师们的言论思想。本文在比较二者差异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传统、世界观、哲学观等方面探析产生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这对于了解中西差异,把握对话体特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九福 《江汉论坛》2007,1(6):72-75
中西传统政治信任具有不同的特点:西方认为掌权者信任公民是一种义务,掌权者还有证明自己可以被信任的义务,而没有要求公民信任他们的权利,中国则相反;西方的政治信任调节机制以法律为主,中国则是以道德为主;西方形成了不信任的制度化机制,从中培育出信任,中国以信任掌权者为主,结果总在极端的信任与不信任两极之间摇摆.通过中西政治信任的比较,可以发现中西政治信任各有优劣.为更好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政治信任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超越传统的政治信任模式,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建设新型的政治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在政治学理论研究中,政治不服从和政治服从问题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关于政治服从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少,而相关的专题性学术著作则告阙如。唐慧玲的《公民服从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公民》)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第一,《公民》在我国学术界首次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公民服从问题。该书结构合理,体例完整,围绕公民服从的理论来源、具体类型、现代性建构、话语谋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外政治文化比较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王权、宗法伦常、经学教化、士大夫与官僚、民众与政治的关系等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中外政治文化比较研究中,全球化与政治文化、相关国家和区域的政治文化为学界所关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则主要讨论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路径、主要政治亚文化、政治信任、政治效能感等问题。40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始终坚持其价值追求、现实关怀和国家视野,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呈现出从整体性研究到关注关键历史节点、从中西两分到全球认知、从现代化的道路探讨到议题分析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严复通过译著对中西政治文化进行的沟通与融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原因不仅在于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第一次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也不仅在于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实现了中西政治文化的首次整合,而且在于通过这种整合,严复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如何培育新的政治文化的慧见。本文试图探讨严复关于中西政治文化整合的思想。面对中国落后的传统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严复认为中国不图进步则已,欲求进步,则非学习西方政治文化不可——“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西学,非另立选举之…  相似文献   

7.
看了毕道村《论中西封建城市产生的不向原因的关键》(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后,有些不同意见。毕文认为,生产奴隶的消失是西欧自治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仅从阶级结构的不同这一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是不够的。中西封建社会在土地制度、经济制度与政策、宗教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很不相同之处,特别在政治体制上始终是一个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政治作用十分突出,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蒙古族传统文化论》一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在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简捷、规范;在研究文化特征方面突出、明了;在研究文化发展进程方面清晰、有序;在研究方法方面新颖、灵活.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学术界,政治文化正在经历从“阶级政治”的文化向“新政治”文化的转变。新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和财政问题、市场和社会个人主义、福利国家政策、市民参与、等级制政治组织的式微、阶级和传统政党政治的瓦解、公民力量、平民主义领袖、市民参与和社会资本的兴起、城市娱乐、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和旅游等。克拉克主编的《新政治文化》一书对这种变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值得我们研究政治文化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国春 《江汉论坛》2006,(9):121-123
本文通过以《窦娥冤》为代表的元杂剧论述了中国悲剧的悲剧意识,并比较了中西悲剧的审美特点,认为中西悲剧同中有异,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不是宣扬民族虚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4期刊载了《人治与法治——中西方法律精神的比较》一文(以下简称《人法》),读后觉得此文涉及如何分析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设计现代社会控制体系这样的重大问题。文中的见解不乏深刻之处,但文中的一些观点亦值得商榷。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人治设计亦有与西方法律精神相近的法治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人法》一文中,作者在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这一概念时,基本上是在总体的意义上使用的。而实际上,文中所说的“中国文化的人治设计”,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即儒家文化中的政治统治思想或政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制度形式,协商民主不仅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较好的契合,同时又代表了一种新的民主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协商民主的制度价值基础上,从公民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研究其具体表现为能促进中国公民意识萌发、促进中国公民能力培育以及促进中国公民文化氛围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后,中西方美学的比较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国维较早自觉地在中西美学的对比中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美学的传统,鲁迅曾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许地山曾将中西绘画和叙事文学的差异作过比较,吴宓曾对中西诗歌的不同韵律节奏作了辨析。在中西美学比较的历史中有卓越贡献的是朱光潜、宗白华和钱钟书。朱光潜在《诗论》等著作中,在对中西美学思想详尽比较中探讨中国诗歌的独特个性,奠定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基石;宗白华在《艺境》等著作里,从较广阔的中西艺术现象的比较中探析中西诗歌、美术、戏剧、音乐等艺术样式中体现的中西美学思想不同的特征,为中西美学比较的科际整合研究作出了范例;钱钟书在《谈艺录》等著作中将中西文学理论中共同的某些创作规律问题加以比较研究,拓展了中西美学比较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简论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永芬 《学术研究》2001,(6):104-107
中西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过程的差别,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军队组织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伦理政治文化与法政治文化的差异;无神政治文化与宗教政治文化的差异;集权政治文化与分权政治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饶芄子教授负责主持的《中西戏剧比较教程》是纳入国家教委七·五期间重点文科教材规划的项目,该成果完成后于1987年7月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1990年在“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还获广东省高校文科类教材一等奖。《教程》较为完整系统地对中西戏剧进行了比较。首先它从文化学的宏观角度把握中西戏剧的特点,认为中西戏剧的比较,实际上是中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传统的比较,由于中西戏剧分别处于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16.
杨寿堪,男,1933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汉族,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全国师范院校西方哲学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法国哲学》、《中西哲学与文化》编委。从事西方哲学史、西方范畴史、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定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从人治思想向法治思想转变,从权力崇拜意识向权利本位观念转变,从子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从依附意识向独立自主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18.
孙仪凤 《学术研究》2002,3(6):121-125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源主要在经济活动领域。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经济活动方式的差异,探讨它们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标志之一.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种种因素,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成因及其推进和完善作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贵族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现代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经历了古典时代的公民政治、中世纪的等级社会和转折时期的文明化之后,西方传统中的贵族精神已经内化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作为贵族精神文化传统合理内核的公共精神、参与意识、道德担当等有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