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以二元对立的理论方式探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这造成了追求正义的政治理想只是在思想世界中构建,而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理论困境。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足于"实践"之上,破解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这一理论难题,它提出通过改变社会现实来实现政治理想。政治理想的价值诉求是"正义","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正义论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论证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根本差别,提出实质正义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自由人共同体才能实现。从社会体制本身寻求实质正义的可行性道路,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对以往政治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论体系分为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次序"或"优先性"是衔接两部分的关键,它赋予正义论体系最鲜明的逻辑特征。原初状态的理性人,内蕴着一种历史的观念,是逻辑和历史的起点。制度正义连接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是体现逻辑和历史交汇的核心地带。随着正义原则由社会基本结构进入现实分配领域,不完善的一般性继续进化为合理的一般性——一种历史的理性。至此,从原初状态开始的哲学和历史结合的逻辑基本实现了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即从逻辑一般到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3.
政治正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要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正义是对政治权力的占有和行使以及它所提供的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根本性追问。政治正义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司法正义向宪政正义再向行政正义的演变,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紧张,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交替发展。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政治正义的具体内容和推进步骤。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学派对西方法治论传统及"良法之治"理念具有承启意义。晚近新自然法学褪去了道德形而上学的色彩,其法治论也渐次转向对法治形式价值的关注。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法治"以正义原则为旨归,趋于描述一种确保正义价值的形式化制度体系与法治秩序;在富勒的法律道德性理论中,"法治"作为不断趋向道德目标的治理事业,体现为一种内在具有合理形式、蕴涵"程序自然法"的秩序框架。晚近新自然法学注重认知与方法的平衡,现实地考量法治的形式价值,进而转向对规范之内在属性及秩序之稳定形式的审思,这对强调程序正义的中国法治秩序构建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系分为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理想理论中两个正义原则假设了严格的服从,即优先性针对的是最严重的不正义,而非理想理论严格地依赖两个正义原则。这两个部分相互分立,又相互支撑,共同推进逻辑和历史的衔接与互动。正义论的这种弹性不仅支撑了自身的理论体系空间,也展现了和功利主义之间的某种张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来解读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公共理性是民主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秩序良好社会中的公民的普遍理性,<政治自由主义>对<正义论>的一个伟大超越就是其对公共理性的表述.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政治概念既是自由的概念又是自我限定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完备性论说的概念,<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是试图将"公平正义论"阐发为一种"政治正义论"并力图为多元化的当代西方社会寻找一种政治正义的"重叠共识".在寻找政治正义的共识中,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建构的努力正是试图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向秩序良好生活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哲学家、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是国外研究正义理论的著名学者.他的抗鼎之作<正义论>自从1971年出版以来,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被誉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作为伦理学巨著的<正义论>,罗尔斯对分配的正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构想和理论探讨.本文希望能从他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得出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涂志明  王炫 《兰州学刊》2009,(Z1):51-53
国际正义与国际秩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义是国际秩序的道义基础,是判断国际秩序性质的依据,但秩序相对正义而言更为根本,在二者的顺序之间,秩序也优先于正义。文章在界定国际秩序概念的基础上对正义与秩序间的关系,以及正义的价值取向作了论述,并对正义与秩序的优先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审美道德论与自由秩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自由秩序由心态自由秩序与法律自由秩序共同构成,审美道德论构建的是心态自由秩序,政治正义构建的是法律自由秩序,两者缺一不可。在中国文化中,人们过于重视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并将审美道德论的作用进行了不适当的夸大;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法律自由秩序的建立,或者说,法律自由秩序必须优先于心态自由秩序的建立。基于此,才能构建社会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义首要性思想不仅是贯穿罗尔斯《正义论》全书的要义,而且也是罗尔斯极力维护的核心概念。那么,正义为什么是现代民主条件下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证明和确立),如何系统表达和阐释这一理论(表达与秩序),如何确保这一理论的有效运用(应用与发展),用批判与建构的方法,以罗尔斯的"主体观念"为基本分析线索,以"权利优先于善"为根本分析对象,用"道德"(或"意志")与"基础"(或"认知)的二元结构,如主体、契约、自我、选择等来解构罗尔斯的正义首要性思想,可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早期儒家伦理政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思想家们都共同面对一个问题:如何使理论致思可以收到社会政治层面的实际拄制效果。对 期望以理想指导现实的政治思想家而言,重要的是将理想一贯到底,使之能够主导社会政治生活,理想 也就有可能兑现为现实。对于就现实论现实的政治思想家来讲,当然就务必构想或设计一套有效的控 制方案,使各种必须加以约束的人与事可以严密地控制起来,使之收到保护杜会“秩序”的效果。前者正 可以说是早期儒家必然行走的道路,后者则是法家所采取的大致思路。事实上,在上述政治统治类型的 区分之外,儒法的设计在真实的政治运作中只能互补而为,这是由人的思想与行为互动的规定性所决定 的,但在理论建构的范围内,德性主导便具有排斥政治强控的要求,因为强控是与德性背逆的。因而,早 期儒家确立起伦理主导政治,以政治来实践伦理规范的大思路之后,他们也就势必要将伦理准则深入到 社会各个领域,从中树立伦理的至上权威性,以期达到伦理本身的“自我实现”。这也是早期儒家的理 论,所注定的一种理论趋向。可以说,早期儒家的伦理政治理论,落实到政治的操作领域,便必然成为一 个以伦理规范来统率政治操作的直贯系统:唯伦理成为其政治精神,由此导致唯政治化局面,两者是合 二而一的。而伦理规范直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这一视角分析和解决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社会生活问题,体现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正义追求。由此出发,当代文明正义原则的实质在于人所追求的全部价值都应当根据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的准则予以实现。文中通过对权利的权力、自由的平等、公平的差别、合作的竞争、交往的独立、生活的利益问题的分析,表达了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所具备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正义原则的前提性、优先性、时代性以及正义原则的作用和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康德、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或道德哲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因为作为正义的秩序不是外在客观物,而必须从人的自身出发,所以他们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都归结为人类选择一种适合整个社会的合理秩序的优先性。霍布斯、康德、罗尔斯论证正义优先性分别从经验、纯粹理性和两种的兼容三种方式进行。霍布斯对正义优先性的论证所用的论据是完全属他的经验的,反映了他的个人的道德态度;康德包括罗尔斯的理论,关注的是所有可能世界的根基,一种最为宏观、最为本真、因而最为优先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沈阳先生在"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虽然可以理解,不无积极意义,但有三个大的方面仍然值得商榷:一、基督教教义与宪政理论虽然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由此把两者用线性因果关系捆绑在一起,以基督教教义去证成宪政政治正当性、真理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二、基督教及其教会组织对此岸世界宪政政治实现的促进,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权力得到有效制约的政治文化环境,而不是它直接卷入现实政治、积极去从事激进政治运动;三、宪政政治体现的正义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底线性的和"消极被动"执行的世俗正义,它和由某种意识形态或宗教教义规定的,带有真理性的"普遍秩序"与"普遍价值"是很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现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的自由体系,而社会自由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自由的优先性问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对自由优先性三个方面的辩护论证,即自尊论、良心平等自由论和利益层次论,不过罗尔斯的三层论证并没有赋予基本自由以词典式优先。康德式自律观念的利益层次论重建,为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解释。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对正义原则进一步展开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明显已经受到黑格尔影响而逐渐偏离了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不容置疑的是,罗尔斯的现代自由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完全超越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为民主立宪社会稳定提供一定合理解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白黑论》是探讨南北朝时期儒释关系的重要著作,它假设了代表儒家的"白学先生"与代表佛教的"黑学道人"。慧琳对白、黑二人的往复论辩各有肯定,并借由其相互辩驳分疏儒释二教义理,进而以"六度与五教并行,信顺与慈悲齐立"的调和观点融通二教,体现出其儒释关系思想的多样性与通和性。慧琳的儒释关系思想具有儒释互鉴的理论内涵与儒释共生的思想旨归,不是以儒为宗的"毁佛叛教",而是既提倡以儒家人文主义的道德义务论指引尘世道德修养,又主张以佛教形而上的空观构筑人的宗教信仰。由此,《白黑论》的儒释关系思想既弥补了当时儒家教化中形上世界观认识的不足,又为佛法信仰补充了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体现了儒释二教关系由分歧对立趋向融通调和的"多元通和"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祥林 《江海学刊》2012,(4):158-164,239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虽然对正义有不同的认识,但追求和实现法的正义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作为法的最高价值的正义,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历史的。正义不仅与秩序、平等、自由和效率密切相关,而且是秩序、平等、自由和效率等具体价值的统摄和抽象。法的正义价值是通过人们的法律实践来实现的,是法的价值主体作用于法的价值客体,从而使作为客体的法所具有的潜在的、内在的正义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和外在的正义价值,对主体产生应有或期望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个别的、经验的、具体的正义入手,引申出国家正义概念,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柏拉图在探寻正义过程中体现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国家主义价值观,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正义理念既有对"形下"的不正义现象的现实批判,设想了实现正义的现实之路;又有对正义的"形上"研究,探寻正义的人性前提,论证正义原则的形上根据,设想正义的"形上"境界;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就根本而言,如何看待人就会如何看待正义;正义的原则只能在历史中寻找,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正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