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尧、舜禅让的实质看传子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 《天府新论》2007,(1):129-132
尧、舜实行禅让不可否认,禅让本质上是不同族邦首领担任族邦联合体领导者的制度。尧、舜禅让过程中已经萌发了传子思想,禹治水的成功为实现传子制提供了契机,最终传子制得以确立,夏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2.
先秦史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有无禅让制度一种较遍普的意见认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存在着一个禅让制度。例如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另一种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在传说的尧、舜、禹之前,部落酋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已很激烈,禅让制度早已不复存在;到了尧、舜、禹时代,争夺王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韩非子·说疑》也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  相似文献   

3.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它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在夏王朝出现以前,著名的领袖人物有尧、舜、禹等人,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实行过“禅让”制度。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那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原始社会,也有人把它称为军事民主时期。  相似文献   

4.
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尧、舜、禹禅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真相如何?战国诸子百家众说纷坛,近代中外学者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在以氏族为基础成立的国家,规模不会很大,所以形成了万邦林立的状态。小国之君被称为诸侯,势力强大者则可称王、称帝、称天子,是众多小邦的共主。共主地位虽高,实权并不大。所谓禅位,不过是把共主的名义让给别人,并不影响其原为本国之君。共主具有双重身份,为一国之主是根本的,共主之位是兼任的,所以不必由一族一国长期占有。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不过是最后的两次,而“瞽史”则又保存了这一重要史实的梗概。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 ,夏商周之前没有虞朝。夏代以前 ,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 ,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 ,以舜 (有虞氏 )来说 ,在位仅五十年 ,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 ,称帝王名号者都在 10人以上 ,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 ,是难以成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 ,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 :“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 ,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 ,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 :幕、穷蝉、敬康、句芒、牛、瞽瞍、舜、商均…  相似文献   

6.
舜禹异同论     
舜禹异同论束有春舜和禹,传说中是我国夏代以前的两位天下共主。由于禹的儿子启后来当上了“夏王朝”的国君,从而导致了对禹的评介问题上的误区:在歌颂尧舜禹所处的大同时代时,往往是主要歌颂尧舜,而常常忽略禹;在描述所谓小康时代的“家天下”时,又常常将禹同启、...  相似文献   

7.
禅让与封禅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禅让即坛让,即筑土为坛举行宗教仪式转让权力。而之所以要筑坛,是因为坛是对山岳的模仿。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山岳崇拜,山有通天的作用,坛作为对山的模仿,也有此义。尧、舜、禹时代,已是我国国家产生的前夜,社会矛盾激化,禅让(坛让)不是尧以和平的方式筑坛举行庄严隆重的宗教仪式向舜转交权力,而是舜取得对尧的胜利后,自己筑坛举行宗教仪式,证明自己具备非凡的神性,亦即表明自己有做首领的资格。因此,上古时代的领袖均集祭司与帝王于一身,从颛顼到尧、舜、禹,以至于夏、商、周,在这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统治者对政权合法性的辩护,几乎没有理性的论证,而是用宗教仪式来代替,其中一个重要的仪式便是封禅。封禅也是上古帝王登上权力宝座之后,为了证明其合法性而举行的仪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先秦及秦汉的监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历代国家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检举其玩忽职守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和法度。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和官僚机构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的监察制度 我国原始社会,经过尧、舜、禹的“禅让”制度,从夏朝传子开始,正式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商周时期,随着阶级统治的建立及其不断强化,“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动摇统治者的基础。我国的监察制度,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萌芽、产生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历 史 学·中国古代史尧舜禅让的历史真相尧舜“禅让”故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有五种观点 :(一 )选举说 ,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酋长选举 (郭沫若 ) ,或认为古代王位选举制之粉饰 (钱穆 )。 (二 )争夺说 ,认为虞、夏间揖让之实 ,乃是争夺 (蒙文通 )。 (三 )儒墨创造宣传说 ,认为尧舜禅让之说源于墨家 ,是儒墨两家宣扬的结果 (顾颉刚 )。 (四 )神话说 ,认为尧舜是神话中的上帝 ,故尧舜禅让传说当由神话转化而来 (杨宽 )。 (五 )禅让与篡夺并存说 ,认为当时处于民主选举到王权世袭的过渡阶段 ,而禅让与…  相似文献   

10.
尧舜禅让故事自古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及至五·四运动以来,尧舜禅让故事仍是古史论争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传统禅让说与篡夺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如下主要观点:(一)选举说,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中的酋长选举制度(郭沫若),或认为是古代一种王位选举制之粉饰(钱穆);(二)争夺说,认为虞、夏间揖让之实乃是争夺(蒙文通);(三)儒墨创造宣传说,认为尧舜禅让之说源于墨家,是儒墨两家宣传之结果(顾颉刚)①;(四)神话说,认为尧舜是神话中的上帝,故尧舜禅让传说当是由神话转化而来的(杨宽)②。此后,又有学者提出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特性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琴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09-210
中国自古崇尚衣章制度,如《易·系辞》中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礼记·中庸》记载“春秋修其宗庙,陈其礼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衣裳》中也谈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表德劝善,别尊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在服饰方面已有一定规范,而这规范的表面形态同时亦反应其内在实质的涵义如审美取向、人文思想等。服饰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亦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可具体化为功能美、形体美、时尚美。一、功能美服饰首先应是一种符合功能和自身需求的形式,服饰美被认为…  相似文献   

12.
按司马迁及孔、孟之说,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禅让制,而且直到原始社会末期的舜、禹也都是靠禅让制取得大酋长位的.但《竹书纪年》却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韩非更加武断地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之弑其君者也”.据《竹书纪年》及韩非之议,禅让制到尧、舜、禹时代已经名存实亡,舜的最高领导权就是以强力夺取来的.当前史学界持此看法者较多,其根据为:舜在高阳氏之族号称“八恺”及高辛氏之族号称“八元”的十六族的支持之下,以武力打击了所谓“四凶族”,即压服了共工氏和崇伯鲧等强大反对势力,才巩固了统治权的.所以认为,武力对舜践大酋长位起决定性作用.笔者对此见解有所异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在中国辩证思想发展史上,韩非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第一次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抽象出了“矛盾之说”,把先秦辩证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韩非子·难一》篇中,韩非驳难孔丘时提出,孔丘一面赞美尧是明察善治的圣人,一面又以舜纠正尧在位时“耕、渔与陶”三方面弊病为理由,称颂舜也是很有德化的圣人,把有过失的尧和纠正了尧的过失的舜同时美化为“圣人”,这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韩非评论说:“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学的兴起是时代的需要人才学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得很远。从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的“禅让”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多次出现过人才繁盛的时代,涌现出大批英才豪杰,流传下来大量的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的佳话,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研究遗产。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墨子收集了各国政治家、思想家“推贤”、  相似文献   

15.
按史学界相沿已久的观点,尧、舜、禹是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的时代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化的门槛,他们是夏王朝建立之前,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三位英雄。但这仅仅是根据传说的推论,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令人疑窦丛生。而且,有关尧、舜、禹的传说到了秦汉时代已是众说纷纭,以致司马迁在撰写他们的事迹时也不得不“疑则传疑”,对许多问题无法做出定论,更何况我们比司马迁又晚了二千年。笔者认为,要真正了解尧舜禹,真正认识他们的时代,必须从新的角度,寻找能勘定其时代的历史坐标,这个坐标应当是大洪水。尧舜禹时代,实际上就是一个洪水泛滥的时代,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直到大禹时代,才  相似文献   

16.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民主制,中国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应该属于氏族民主制,而夏禹传子应该是帝制的雏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帝国.此后的中国,朝代不断更迭,君主专制制度却一直延续下来.然而,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却在公元1911年被推翻了.  相似文献   

17.
殷商有无宗法制?我国古代宗法制是西周开创的,还是如孔子所说:经过夏、商、周的因、损、益?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着异议的问题,本文仅就殷商宗法制作一简要的论证。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共同规律,以父权为核心的宗法关系是伴随着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形成而形成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虽已区分为自由人与非自由人,但仍是一血族团体。血族成员之间虽由于父权的出现而失去了原来的平等关系,但在经济上仍保存着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关系。家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分枝,氏族之上有部落,部落之上还有部落联盟等血缘团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儒、墨显学所传颂的尧、舜、禹“禅让”时代,即相当于  相似文献   

18.
舜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 《云梦学刊》2004,25(1):46-52
中国文化的根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而在于更早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其根本标志物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几个政治帝王:尧、舜、禹。其中,舜文化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而这种浑融一体的国家意识形态,显然不同于后来以君臣父子关系构成的整个国家体系。对于舜文化的研究开拓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鲧禹启家族的崛起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般认为,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是在氏族公社内部自然形成的。本文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作者从考察鲧以“产翁制”习俗对抗“图腾感生”神话之争、禹与涂山氏就子女归属权及姓氏即世系权之争、启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等重大历史现象入手,引证《楚辞·天问》、《史记》等古代典籍,对父系家族在崛起过程中与母系氏族的抗争进行深入剖析,证明鲧禹启之间贯穿着一条父权制崛起的发展脉络。由于鲧禹启三代的持续努力,确立了男性生育权、父系姓氏即世系权、父子世袭权,才完成了夏民族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人文精神张志哲从中国文化渊源讲,道家早于儒家。道家传承夏、商、周三代以上的《易经》文化学系;儒家传承夏、商、周三代以下的《书经》文化学系,即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传统。这二个文化学系有相互融汇之处,对中华人文精神都有着极其广泛而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