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昭公三年》载晏子关于齐国量制的一段话曰: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这段话,向来被作为考证和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量制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然而出土战国齐量器实际测量得出的结论,与“皆登一焉”之说不合.因而,笔者以为其语不确,故作辨正于下:齐旧量器未见出土实物,据晏子之语,其制当为:  相似文献   

2.
《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上刊登了《“大斗出,小斗进”辨》的读史札记(以下简称《辨》文),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涉及中国古代史上一则重要史事的理解问题.我认为其中论据尚多可议,故不揣浅陋,特为此文以求教!关于这则史事,各家所据的原始资料都是《左传·昭公三年》齐相晏婴私下里对晋大夫叔向讲的一段话(着重号系引者所加):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避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度量衡量词制度各异,特别是从姜齐公量到田氏家量的改制,历代学者多有研究,但限于资料缺乏而未有定论。综合利用传世与出土文献,联系出土量器实物,在上古汉语量词发展史视野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姜齐四量与田氏家量的区别,源自东周以来基于粟、米比例而形成的大小量制量词系统,其比例为10∶6;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均取小量为基本量制,唯有姜齐取大量。田氏家量改制的目的和理据,不仅在于取悦百姓以利篡国,更重要的是变革齐国与各诸侯国量制系统不一致所导致的障碍,统一量制以便流通。改制后齐之“升、豆、GFDA7、区、釜、钟”六量中的“升、GFDA7、釜”三个量词,与普遍使用的“升、斗、斛(石)”制度完全一致,从而为量制量词系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斗是一种量器。《汉韦·律历志上》:“十升为半……斗者,聚升之量也。”斗也是古代的洒器。《吕氏春秋·长攻》:“先其大金半,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高诱注:“金斗,酒斗也。”在古代文献资料中,以斗的形制为喻,说明事物为状之小的,几乎俯拾即是。试看下列例句: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相似文献   

5.
一千多年来,中外学者差不多都认为秦国的“什伍”制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其根据主要是《史记》载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的三注。即索隐引刘氏云:“五家为保,十保相连。”正义注:“或为十保,或为五保。”索隐又注:“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但一九七六年出土的云梦秦简的大量资料证  相似文献   

6.
册一卷一页二太宗《帝京篇》其八:“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注:“千钟:钟为古代量器,千钟形容粟多。《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又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曾赐给孔子千钟粟,见《孔子家语·致思》。后常用千钟形容丰厚的赏赐。”按:此诗写酒宴,前文“玉酒泛云垒,兰肴陈绮席”可证。此处之“钟”应作“酒器”解。《孔丛子》引文正作“千钟酒”解,与千钟粟无关。册一卷三页二六明皇帝《过晋阳宫》:“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注:“参和虚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其对应地面的分野相当于晋野。”按:“参”“虚”二星相去甚远。又与上句对应,“…  相似文献   

7.
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齐国的诗歌、散文、辞赋等都有着较高的成就,素有“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的美誉。诗歌上,《诗经》中收入了春秋中叶以前齐国诗作十一首;另据有人统计,从《诗经》至战国末叶300余年间,共有王公大夫诗作20余首,齐国就占8首。(《论<诗经>至楚辞年间诗歌的发展》,载《吉林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散文上,齐国有《管子》、《晏子春秋》、《鬼谷子》、《尹文子》、《荀子》等作品传世,数量从多,品类繁丰,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对齐国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檄而言练”,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鬼谷眇眇,每环奥义”,“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等等。辞赋上,在齐国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以赋名篇的赋作——荀况的《赋》。荀赋共有《礼》、《知》、《云》、《蚕》、《箴》五篇,篇后另附有《佹诗》二首,名为诗,实亦骈散相间的赋。从辞赋发展史上看,“相如之赋,敷典摛文,乃从荀法”(王芑孙《读赋巵言》)荀况之赋在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都给后来的汉赋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赣榆县夹山乡汪于村西北,有一条深谷夹于群山环列之中,被称作夹谷山,又叫祝其山。“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鲁国与齐国国君在这山上会谈,现已辟为古迹区,山上有遗碑五块,一碑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见《羊城晚报》1986年2月20日第1版,其消息来源,注明系“据《新华日报》”。) 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至其逝世,未及战国,不能以“春秋战国时期”连称。夹谷之会,他并不“代表鲁国”,当时是鲁定公自己赴会的;“孔子相鲁”固然有《左传·定公十年》、《史记·孔子世家》为依据,但是终春秋之世并无相国之官称,孔子只是做过鲁国的傧相,事权仅在礼宾而已。夹谷之会地点,明末经学家、史学家顾炎武有考。《日知录》卷三十一:“《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传》日: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杜预《解》及服虔注《史记》,皆云  相似文献   

9.
《古诗归》、《唐诗归》,晚明时影响很大,以至当时有“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之说(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钟惺》)。清朱彝尊对此书甚为不满,但也不能不承认它的影响:“《诗归》既出,纸贵一时”(《明诗综》卷六六)。对于这样一部有重大影响的选本,清初之后渐被冷落,《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说,该书“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点逗一二新隽字句,矜为元(玄)妙。又力排选诗惜群之  相似文献   

10.
《初见秦》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按:刘师培谓“服”与“保”通,是也。“保”,依附。言荆王君臣逃走,向东依附于陈。《说文·人部》“保”字从孚得声,与“附”声近义通。《管子·小匡》:“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当为“受”)”,《鹖冠子·王鈇》则作“家与家相受,人与人相付”,此保、付(通“附”)二字相通之证。《左传·僖公二年》:“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杜预注:“虢稍遣人分依客舍,以聚众抄晋边邑。”《管子·四称》:“保贵宠矜”(当为“矜宠”)尹知章注:“惧宠而矜夸者,则保依而贵重。”《庄子·列御寇》:“人将保汝矣。”司马彪注:“保,附也。”凡此皆可知“保”为依附义。张文虎谓“服”当依《战国策》作“伏”释为“窜伏”,殊不知“保”、“伏”(通“服”)于此同义,而不当以“窜伏”训之。《十过》:“[重耳]又令人告厘负  相似文献   

11.
《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楚使臣责以师出无名,齐相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陵,北至于无棣。”关于“无棣”的地理位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省无棣县附近。”犤1犦(P14)郭锡良、许嘉璐诸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注释与之基本相同。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于“无棣”条下亦释为山东省无棣县。犤2犦(P912)修订本《辞源》亦从之而不改。犤3犦(P1961)诸家之注释因流传广、影响大,而“无棣”为山东省无棣…  相似文献   

12.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绿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宋的苏轼(公元1037—1101年)和南宋的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都是被称之为“豪放派”的词家代表。苏轼在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于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公元1078年任徐州太守,写下了《浣溪沙》五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选的是第四首。辛  相似文献   

13.
“老窦”是粤语对父亲的俗称。粤人口语习惯叫父亲为“老窦”(“窦”读音豆,但其义不是豆,而是“窦”,故常有人误写为“豆”)。为何粤人称呼父亲为“老窦”呢?据考,其源是出自《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有这样一个典故:“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原名叫窦禹钧,系五代后晋时北京幽州人氏。因地属燕山,所以世人称之为窦燕山。窦禹钧官居右谏议大夫,其家道极富,但为人心术不良,专用大斗入小称出,明瞒  相似文献   

14.
六、灵台《毛诗·大雅·灵台》五章章四句.第一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第二章:“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第三章:“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第四章:虚“虞业维(?),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痈”.第五章:“于论鼓钟,于乐辟痈,(?)鼓逢逢,矇瞍奏公”.《小序》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按:小序立说极谬,非此诗之旨.  相似文献   

15.
洪升在《长生殿》的《自序》和《例言》中一再申明:“是书义取崇雅,情在写真”。“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借天宝遗事,缀成此剧”,“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作者明白道出创作意图是以历史上的“天宝遗事”为题材,通过唐明皇扬贵妃“钗盒情缘”由生入死,由死而生的故事情节,来展示“在帝王家罕有”,“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第一出·传慨》)的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享盛名的杰作。它问世以来,一直誉满人口。明何良俊推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清赵翼赞为“千古杰作”。赵翼还特别强调《长恨歌》在白居易诗作中的特殊地位,说:“盖其(指白居易)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白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看成得意之作。元和十年冬,在江州贬所时,他自编诗集为十五卷,在卷末题诗一首,一开头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把《长恨歌》摆在压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山谷)被后人尊奉为宋朝诗家宗祖,江西诗派皆师承之,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理论能给人以具体的写作指导,使初学者能懂、易学、会作。他自己曾经说过:“置酒未容虚左。论诗时要指南。”(《子瞻继和复答》)山谷论诗指南,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赠高子勉四首》、《再用前韵赠高子勉四首》、《次韵答高子勉十首》等诗篇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19.
在西汉今文三家《诗》中,齐《诗》最能反映汉代诗学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思想对诗学的影响,其代表性思想就是齐《诗》的“五际”说。“五际”说与律历、性情等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内容应该指仁、义、礼、智、信“五性”,这与《诗纬》中的“四始五际”说是不同的。二者虽然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但侧重不同:齐《诗》“五际”说的根据主要是阴阳说,《诗纬》“五际”说的基础则主要是五行说。  相似文献   

20.
引言兴儿是《红楼梦》(以下简称《红》)中贾琏的心腹小厮,属《红》奴仆群内侍奴仆中男仆的第四层次,曹雪芹在《红》中,以五回八页的篇幅,连续写了兴儿的所言所行。这么一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如何?这正是本文在与其他诸等类似人物进行比较后,所要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