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运用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过程。高职学生来源广泛,语言基础差,学习方法机械,因此培养学生交际策略能力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交际教学法是目前外语教学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模拟语境下从事外语语言的教学与习得,以达到接近真实语境交际效果的目的。任务型教学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过程即学习经历,课堂表现即处理语言信息与语境的能力表现。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交际语言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方式。由于认识中的误区,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的运用中产生了诸多弊端,只有走出误区,才有利于我国外语教学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语言进行交际。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使交际语言教学法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既注重语言的内部结构,又注重语言运用的功能。因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交际能力。本文运用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感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宋蓓蕾大凡外语教师都很熟悉“语感”一词,这是因为培养语感是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感是人们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关键,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一般而言,语感的强与弱反映了言语交际能力的强与弱,反映了语言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语言能力是多...  相似文献   

5.
习得、学得都是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引入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公外研究生外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成为既有专业特长又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结构法与交际法是两种不同的外语教学理论。结构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 ,认为语言习得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目的是获得语言能力。准确无误被认为是衡量语言学习的标准和尺度 ,其操作往往采取句型—操练—再操练这样一种机械、呆板的模式。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交际法以认知主义为原则 ,认为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最终目标。交际活动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始于 70年代的CLT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学外语是为了交际 ,教外语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过程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本文在对CLT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林高校外语教学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请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法等来表述思想而产生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其语言迁移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诸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遣大量的听、说、读、写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减少语言迁移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还是培养语言技能,历来是教师们争论的焦点。实际上这是两种语言观和语言习得观在外语教学上的反映。就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强调语言技能即交际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正确的。但当前片面强调“交际能力”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倾向值得注意。交际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相对地忽视了分析的方法。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理解恰恰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一个学生感知并学习的东西,取决于他具有的并不断充入新信息的认知结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连续统一体中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技能,但语言技能却应该包括语言知识。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上升、转化为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文化习得”和“语言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以语言分析中的文化参照物为切入点 ,考察语言与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的关系。运用当代社会学把文化界定为某种特定群体所共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理论 ,把文化视为集体编码和程序设计 ,考察语言分析过程中的文化解码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把语言行为视为文化交流过程的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和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The Second Language Acguisitio)是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副教授S.D Krashe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在70年代提出的,该学说总结了近二、三十年来语言学习的研究成果,并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进入70年代后期,国外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不断提出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学习某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应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能直接使用该语言的场所和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接触广泛的语言材料,进行协商交际,以便获得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构式研究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大新课题,构式研究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发彰显.构式语法将构式看作语言的基本单位,认为构式是语言结构的核心.语言产出是一个根据不同语境从记忆中提取构式加以组合、生成话语的过程.学习、使用构式是学习者的需要,是语言习得必经的过程.二语教学应将构式作为二语教学和习得的理想单位.构式教学可将传统的语法教学与交际法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交际语言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形式和发展的过程,简述了几位著名语言学家的理论对它的影响,其次探讨了交际语言教学的语言理论,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最后,讨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学习理论以及交际语言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外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僵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僵化,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言输入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和习得的首要途径,因此,在外语教学或二语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语言输入的质量,教学主体须不时对其进行评估。从两个视角来对语言输入进行评估:语言输入的语言能力构成和语言输入的语境化特征。用语言能力构成模式和广义的系统式语境观及其四面体式结构来评估语言输入的内容构成和呈现形式是一种源于宏观控制的想法,也是一种新尝试。这有利于较深层地、全面地和自上而下地去评估语言输入和设计语言输入,以便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Krashen习得理论模式的区别性标准作为衡量外语教学中习得存在与否,提出了异议。认为,从语言习得的本质性作用以及交际活动与语言环境的共时性研究结果来看,中国的外语教学中的准习得是切实可行的。文章指出,根据中国外语教育实情,从准交际入手,创造人为的准习得语言环境,是实现许国璋先生十多年前提出的由具形式的教育转化为不具形式的教育主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堂交际是外语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及学生语言学习和习得。从交际环境、交际情景、交际任务、交际结构、交际模式及交际对象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外语课堂交际的实质及特征,以及它们对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英语隐喻能力是语言习得者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并存的三大能力之一,然而在语言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却经常被忽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隐喻理论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用学和外语教学理论出发,分析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及造成失误的主、客观因素,说明语用失误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应超越知识文化层而进入交际文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